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2022-05-31 00:50滕茜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民道德道德

[ 作者简介 ]

滕茜,女,湖南湘西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

[ 摘要 ]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力图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全国精神文明水平。特别是就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相当于祖国的名片,对于祖国的未来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能够推动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具有社会公德和民族荣誉感。所以高校必须持续提高对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12

在经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部分。当今国家更注重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建设协同发展、并驾齐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公民道德又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直接的体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刻不容缓的。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国家有许多高素质的、具有公民道德的人才,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必定是蒸蒸日上的,前途一片光明,反之,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高校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具有主动意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或者其他途径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我国国民素质提升。

1 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整体的公民道德水平呈现高素质、高文化的现状。

1.1 道德认知呈现高水平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它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具有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是公民道德建构的基础和前提。经过多年的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很高,具有广泛的道德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对公民道德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他们承认并接受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他们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坚决主张国家利益至上。

1.2 道德情感丰富正向

情感是在现实道德关系中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一种内在经验和对爱、恨的态度。它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间变量。从大学生爱国主义、责任感、诚信和承诺感出发,发现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呈现积极趋势。他们爱国、诚实,敢于承担责任;他们厌恶不文明的言行和社会丑恶;他们关心他人,履行社会责任;他们道德情感发展水平高,道德情感基调积极,道德情感态度积极。

1.3 道德意志稍显薄弱

道德意愿是克服履行道德义务方面的困难和障碍的决心和毅力。道德意愿在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升华道德情感,有助于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可以按照行为准则在与他人和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行使道德意志,同时保持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但是,一些学生表示,他们在个人生活、个人利益和人际关系中面临善恶冲突时,缺乏坚持原则和区分善恶的勇气和意愿。

1.4 道德行为偶有失范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愿的控制下,在实际活动中履行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它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和全面体现,是衡量道德质量的重要尺度和标志。道德,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和实践公民道德,他们在重大事件中表现出高度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感,可见学生对道德问题控制得很好,发挥领导、调控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经过多年的学习,新时期大学生的成绩和文化知识水平很高,大多数学生对公民道德有着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他们承认和接受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主导价值观的要求,将爱国主义、对党的热爱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将维护国家利益置于重要地位,将实现个人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2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途径

2.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历史底蕴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重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主要生命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大师是中国道德教育的先驱,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具体的德育实践是中国德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儒家思想的自我道德修养思想是儒家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雨,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受到全世界的欽佩。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当今中国公民社会的道德建构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2.2 坚持传统优秀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在前人的道德文化本质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条连续的线,其中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传统家庭道德与现代家庭道德有着同样的文化积淀,即一些基本的家庭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是促进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人文资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家庭道德教育需要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家庭道德教育的传统思维有其时代局限性,必须以新时代公民的道德需求为关键,并通过继承合理思想,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2.3 坚持继承优秀革命道德成果与解放思想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说:一个理论一旦支配了大众,它也将成为物质力量。只要理论说服人们,我们就能支配群众,中国的传统革命道德随着实践而发展,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得到人民的承认。例如,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传统的革命精神,促使具有强大现实力量的共产党取得胜利,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中国传统革命道德观的内容在各个时期和阶段都不尽相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传统革命道德观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将继续吸收新思想,进入新的阶段,正是因为中国传统革命道德的稳定,中国人民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将学习先进的思想来发展自己,同时为公民的道德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并将优秀的道德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中。21世纪的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这是团结的一代,他们必须继承中国青年自“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爱国主义、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及革命烈士和无数具有崇高理想的人开创的优良革命传统。

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公民的社会公德是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加速器和推动器,社会公德对于引导和约束公民的日常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全社会公民都能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那么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社会当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社会和国家对其的整体期望和要求是很高的,国家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因而,大学生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自觉维护与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增强社会公德,争做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3.1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的科学理性精神

当今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各种思想和观念及价值观层出不穷,在充满诱惑的当代社会,需要高校大学生能够坚定自我,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在各种诱惑面前,如何抉择也是自己人生的一道必选题,而且一旦选择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在浮躁的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拒绝诱惑是很难的,打游戏还是学习,看电影、约会还是去图书馆,这些还都是小的选择,而当面对金钱的诱惑和违反道德底线甚至是法律的大是大非面前,一旦选择错误那么前面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因此,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让大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取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理性精神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

3.2 提升对于公民道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要想让高校大学生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改变他们的行为,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只有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提高对于公民道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认知,深入了解才能够内化于心。要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荣的心理,并且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同时,还要不断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让他们不断反省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让他们有足够的定力和决心抵御不良诱惑,坚持本心,让他们不允许自己做出任何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与此同时,大学生要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行为。可以鼓励大学生多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体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与充实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件小事都能做好那么必定事事事都能做好。

3.3 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比较容易遵守老师和学校提出的各项规则。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成熟了,独立性更强,因而单纯地说教对他们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高校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从而以引导为主,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这样比被动地让他们接受教育的效果更好,效率也会更高。

3.4 注重实践,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长远性

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这段时期,而是要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做打算。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单单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实现的,只有学生在实际行动当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才算最终得以实现。因而,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里,而是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观察与引导学生自觉地做出与社会公德要求相符的行为举止,同时要考虑到教育效果的长远性,想办法让社会公德内化于学生心中,使他们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后,仍然能够以此来要求自己。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完全发挥提升学生社会公德的作用,对此问题,各个高校都予以高度的重视。高校要提升对培养大学生公德的重视程度,同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结合现实情况因材施教,一切以为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出发点,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社会公德的、有学识、有理想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韩俊彦.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若干思考[J]. 学术探索,2003(S1):216-268.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刘登学,王广云. 谈大学生道德观教育[J]. 山东电大学报,2000(2):27-28.

[4]李志强.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观教育[J]. 消费导刊,2008(14):155;157.

[5]潘烈,周燕.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调查[J]. 当代青年研究,2010(5):38-41.

[6]王伟林.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教育方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134-136.

[7]周碧蓉. 论新一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培育探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9-151.

[8]宗淑花. 大学生公德意识与行为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245.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道德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