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1 09:48李雪龙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430046
砖瓦 2022年5期
关键词:台账项目部隐患

李雪龙 赵 锐(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430046)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长、参与人员多、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导致项目管理难度大,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问题频发、多发。纵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通报的2017~2019 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如图1 所示),可以看出201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92起、死亡707人;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740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42起、上升6.1%,死亡人数增加33人、上升4.1%;2019年在房屋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全国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73 起,死亡904 人,比2017 年事故起数增加39起,死亡人数增加64人,分别上升5.31%和7.62%,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17个省(区、市)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尤其是发生了河北衡水“4·25”施工升降机坠落(11 人死亡)和上海长宁“5·16”厂房坍塌(12人死亡)两起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惨重,影响极为恶劣。2020 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依然多发频发,教训惨烈,影响恶劣。如2020年5月16日,广西玉林市碧桂园凤凰城五期A1标段5#楼施工升降机发生高空坠落较大事故,导致施工升降机吊笼内的6名工人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2020年6月27日,广东佛山市顺德高新区西部启动区7号楼项目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2020 年7 月16 日,黑龙江绥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晶新能源公司院内北郊污水管线在基槽施工过程中,发生土方坍塌,造成3人死亡。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高发频发,事故数量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安全管理形势严峻复杂,不容乐观。

图1 2017~2019年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近些年发生在建筑行业的诸多安全生产事故来看,我国目前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与国外部分管理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仍然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大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技术运用不到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纵观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松懈、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和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单一、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且部分施工参与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不强、安全意识差,施工现场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频次低、检查浮于表面,导致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违章问题的统计数据来看,80%是由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1]。

2.2 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安全管理意识差,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由于部分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领域专业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深入的学习,日常接触、学习到的知识比较片面、零散,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而工程建设管理又是一个涉及管理学、建筑学、能源动力学、电力和安全工程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体,任何一个方面知识的欠缺,都有可能造成项目管理出现盲目、无计划、管理混乱等问题[2]。

2.3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较少,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还基本停留在较传统的管理模式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项目建设程序、管理方式、施工技术等方面知识掌握的比较片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较少,另外项目管理经验欠缺,对项目管理的比较粗放,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主动管理少,被动管理多,大多时候都是出现问题了才去想方设法处理,对项目建设没有一个精细管理的思路,没有提前统筹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往往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误、建设程序的不合规以及不必要的变更,更甚者会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3]。

3 HSE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否则将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对受害者本人和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会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延误工期。严峻的安全施工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痛定思痛,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全力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所有风险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因此,针对前述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短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引用先进的HSE管理理念,切实强化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4]。

3.1 HSE管理体系概念及应用现状

HSE 管理体系是指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通过识别与评价,确定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来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把风险降到最低,以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它是国际石油行业通行的一套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施工行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管理体系,具有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特点,它的运用对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5]。

HSE 管理理念引入中国后,在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石油石化企业和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应用广泛,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应用现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HSE管理水平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HSE 管理体系和理念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员工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因而此种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有广泛性的应用前景。

3.2 HSE管理体系应用内容

HSE管理体系应用主要包括建立施工现场HSE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付诸实施等内容,通过采用HSE 管理体系方法手段,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轻危害后果。

3.2.1 建立项目部HSE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由施工企业负责成立项目部HSE 管理组织机构,专门负责HSE 管理体系构建、人员培训、资源配置、组织实施等工作,人员主要由企业领导者、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等组成。

3.2.2 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由项目部具体负责,成立风险识别评价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识别评价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全面负责风险识别评价组织、协调工作;副组长由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担任,配合项目经理做好风险识别评价组织开展工作;成员包括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专职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各施工班组长等,负责根据施工工艺和现场条件等提出具体危害因素和风险控制措施。

识别直接危害因素和管理缺陷。危害因素是指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全面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识别评价小组将作业直接危害因素调查表以及通过JSA、检查表等方式查找的其他危害因素、管理缺陷进行审核、合并汇总,并结合各级检查、各专业业务检查和安全活动检查的问题隐患、历次检查的遗留问题,及本项目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况,形成危害因素台账,并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危害因素台账在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公示,并在台账中增加“知晓范围”列,明确该风险的知晓范围,及时向员工通报,让员工分层级的了解、掌握本岗位、本专业、本区域、本装置、本项目存在的风险和防控措施,消除无知者无畏的现象[6]。

开展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容许予以确定的全过程。评价结果分为轻微风险(一级)、一般风险(二级)、较大风险(三级)、重大风险(四级)四个等级[7-10]。轻微风险、一般风险为可容许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为不可容许风险。

风险削减和控制。突出隐患就是危害因素,隐患就是风险控制要点的思路,对辨识出的危害进行讨论评审,划分危害等级,明确合理的防控措施及整改措施。所有已识别危害都应明确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三级以上风险应采取削减措施,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

项目部定期对风险识别评价的结果进行确认,保证正确和全面,落实风险识别评价的直线责任。要抓好风险防控工作,对识别出的风险的防控工作要落实专人不定期检查,确保防控措施有效;若人员、工艺、设备等发生变更,要重新评估防控措施的可靠性。另外风险的识别要做到各班组、各专业充分参与,集体判断风险发生的频率、危害的大小以及防范措施等,坚决杜绝一人评价、一人分析等应付差事的现象。项目施工现场可参照建立风险识别与控制台账。

3.2.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对识别评价出的风险,只要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且通过采取手段就能降低或消除风险的,都应视为隐患,都要列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中。对台账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治理、落实责任。一级风险隐患由班组负责治理,二级风险隐患由施工单位负责治理,三级风险隐患由项目部负责治理,四级风险隐患由项目部上报建设单位落实整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部要合理利用安全生产费用等资金,保证风险隐患的有效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要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隐患随时发现、随时评价、随时增补、随时安排治理。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项目部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一时不能完成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措施、防控措施、责任人、资金、时限和预案等,实行闭环管理。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本专业隐患整改、关闭、验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班组在评价隐患时,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整改难度大等原因就人为降低风险等级或是不列入隐患治理台账,刻意隐瞒风险和隐患。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为了改进目前的管理现状,施工企业必须强化项目施工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引进HSE 管理体系理念,建立风险识别评价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事先识别评价出风险,事先制定管控措施,事先整改隐患风险,切实将风险识别评价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压实、落实,固化安全管理流程,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节约管理成本,降低安全事故,保障项目施工正常有序进行,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台账项目部隐患
苏州轨道交通站务委外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实践研究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加强黄河施工企业项目部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