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书信远,那时车马慢

2022-06-01 17:45柯柯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鸽青鸟读书人

柯柯

假如时光倒流,没有了微信、QQ,手机、电话也不复存在,该如何与思念的人保持联系?对于古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率是——写信。手中那一封封信,字里行间饱含情意,在望穿秋水的等待中酝酿着思念。

让我们短暂地脱离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看古人在书信间传递的绵绵情思吧!

写信用“纸”的讲究

坐上时空机器,我们回到了秦汉时期的中国。看,那边刚好有一个读书人在写信呢!他的右手正拿着一根毛笔,左手则拿着一块木片。等等,难道他不用纸吗?

其实,在东汉造纸术被发明之前,古人写信的材料和今天大不一样。当时,大家选择的主要书写材料有两种:第一种是狭长而平滑的竹片和木片,其中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简”或“牍”,为了邮递方便,这些小片片通常是三寸宽(约10厘米)、一尺长(约20-30厘米),所以书信又叫“尺牍”。

第二种书写材料则是轻薄的丝织品,比如丝绸绢帛,这种信叫“尺素书”。丝织品虽然比木简竹简方便许多,但也比较娇贵,稍有不慎就会被弄破。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古人会把写好的“尺素书”装在两块刻成鲤鱼形状的木块之间,这样的书信又叫“鱼书”。绢帛在古代属于“奢侈品”,一般人可没有拿它写信的经济条件,所以还是便宜的木简、竹简更为流行。

写信为什么要空格?

读书人正很认真地写着,让我们看看他写了些什么吧!

“季常先生足下”,原来,这封信是写给“季常先生”的,和今天一样,古人写信的开头也要写称谓、用敬语,“足下”是对收信人表示尊敬的词语,类似“阁下”;第二句,“近来起居何如”,这一句是寒暄,就如同我们问“最近过得怎么样”,古人把它叫“前介”;第三句——下面就是人家写信的主要目的啦,为了保护隐私,先不看了;后面,“惟保爱之”,这是“祝颂”,表达对收信人的祝福,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照顾好自己”;最后,就是落款和署名啦。

看上去,古人写信的格式和我们差别不大。不过,这个读书人时不时会在一句话里面空几个格,比如,在“公”这个字前面,就空了一个格,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在书信中提及尊敬的人或事时,要空出一两个字的位置,或另起一行;在提到帝王名称时,要另起一行,并再抬高一個字,以示礼貌和尊敬。这种写信的格式,被称为“平阙”或“抬头”。

古人也有“修正液”

读书人写完了信,长舒一口气,突然,一滴浓墨从笔尖滴下,刚好落在信的最后一个字上。唉,又得重写了!正当我们这群围观群众为他惋惜时,只见他从腰间解下了一把精致的小刀。

这把小刀就是“书刀”,在用竹简和木简写字的时候,它承担着“修正液”的功能。一旦不小心写错了字,就用书刀轻轻刮去错字,这样,就不会因为错字或墨团影响书写的整体美观了。为了方便取用,古人往往会把这件小巧的“神器”挂在腰上,所以,很多热恋中的女子也会把精美的书刀当作信物送给恋人,这样,每当恋人写错字时,自己的礼物就可以派上用场。

而当纸张普及之后,古人的“修正液”变成了雌黄。古人的纸张颜色偏黄,写错的地方用雌黄轻轻涂一下就立刻会被盖住,不仔细分辨很难看出来;而且雌黄不容易脱落,可以长久地保持,所以很快就成了“案头必备”。因此,“雌黄”慢慢有了修改文字的意思,并被进一步引申为“胡说八道”,成语“信口雌黄”正出于此。

做好保密措施——信封的妙用

读书人拿起信,仔细读过一遍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拿出一块木板盖在信上,用绳子绑了起来。厚木板的两侧有许多小槽,刚好可以把绳子卡进去;厚木板的正中央,还有一个凹进去的地方,可以把绑好的绳结安置在里面。随后,读书人又揪了一小块泥巴,使劲按进凹槽里的绳结上,并在上面盖了个章。

这块特殊的厚木板,就是古人的“信封”——“检”;而封信的泥巴,则是“封泥”。“检”的大小和书信相近,既可以保护书信,也可以保密内容,防止被拆开偷看。有些更讲究的寄信人,还会在“检”的外面再套一个布袋或小盒子,在上面写邮寄地址。

在信的书写载体变成纸张后,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只需要把写好的信卷成卷,用另外一张稍大的纸包裹在外面当作“外封”,在上面写收信人、寄信人信息,如有需要,也可以盖上封泥印。这种纸信封比“检”方便得多,因此在宋元以后备受欢迎。

书信里,那些惊艳时光的深情

战火中的家书

这是两千年前,一个普通秦国士兵的家书。

这封信,是“黑夫”写给大哥“衷”的。在信中,黑夫请母亲寄些钱,再做件夏天的衣服给自己送来;他还特意嘱咐母亲比较一下价格,布不贵的话就做整套夏衣;贵的话,就只多送点钱,自己在这里买布做衣服。

黑夫和弟弟“惊”都在军队里,他们马上就要攻打淮阳了。黑夫并不清楚自己和弟弟能不能活下来,但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黑夫挂念着家人,他代弟弟嘱咐新媳妇“好好照顾老丈人,千万不要和人怄气”,希望家人们“尽力活着”。

在那之后,黑夫与惊都没了讯息。他们大概死在了战争中,尸骨无存,留给家人的东西,就只有这封信。

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处以“腐刑”。这样的刑罚,对士大夫是极大的侮辱,遭受此刑的司马迁,亦自言“肠一日而九回”“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但在这样的苦痛和煎熬中,司马迁仍然咬牙坚持着。支撑着他的,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自己毕生的心愿——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选择的是前者。为了理想,他愿意在讥谤中隐忍苟活,让历史给出最公正的答案。这番心迹的剖陈,被他写进了给友人任安的信中;而这封《报任安书》,也成为沉雄激壮的绝笔。

写在“快雪时晴”处18C96640-43B1-497D-B642-213934ADD5EF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二十八骊珠”,以飘逸俊秀、丰姿神美著称。仔细品味,会发现信的内容也十分令人动容。

这封信,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大概就是说,在短暂降雪后,天气突然放晴,王羲之想念朋友,希望对方一切都好。纸短情长,无法在信中一一询问,就这样吧。

看到雪后初晴的美景,王羲之最想做的,就是与朋友分享。奈何朋友不在身边,千言万语,只能压缩在这短短几行字中。透过这封信,魏晋名士的潇洒与纯真跃然纸上。

大展身手的“邮递员”们

长途运输,认准鸿雁

从匈奴的极北之地,到繁华的大汉都城,长途运输,请认准鸿雁。想当年,使节苏武被匈奴所困,匈奴首领单于欺骗西汉使者称苏武已经死亡,不料,一只鸿雁带回了苏武求救的帛书。于是,匈奴的谎言被识破,苏武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回到祖国。虽说事情的真实度有待考证,但从此,在长途运输界,鸿雁还是成为备受尊敬的“元老”。

私人速递,选择狗狗

在古代,如果有邮寄私人信件的需求,除了托人代交外,也可以选择忠诚的狗狗。最著名的狗狗快递员当推“黄耳”。黄耳的主人是晋人陆机,在京城做官的他离家遥远,总是收不到家里的信,很是担心,于是,便拜托自家狗狗将自己的信送给家人。黄耳不辱使命,日夜兼程,原本50天的路程,黄耳20天就能走完,从此,狗狗黄耳成为陆机和家人的“私人信使”。而在明清時期,狗更是进入了国家邮递系统,当上了“公务员”。

信鸽加急,使命必达

信鸽一族是动物邮政的老前辈,据说,早在秦汉时期,它们就已经入职了。当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围困,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信鸽挺身而出,带着高祖的信件找到援兵。优秀的工作能力使信鸽成为古代政府的首选合作对象,此后,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将传信的重任交给信鸽。在漫长的历史中,信鸽始终以“使命必达”的精准服务,牢牢把持着邮政界的龙头地位。

VIP客户的专享体验

饱受相思之苦时,李商隐写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南唐中主李璟有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仙李白也说“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他们呼唤的,就是高级信使——青鸟。相传,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写过信,正是青鸟担任信使,替她将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从此,人们便以“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不过,在传说中,青鸟主要还是为西王母提供“一对一服务”,属于高端客户的专享信使,一般人是无缘得见的。18C96640-43B1-497D-B642-213934ADD5EF

猜你喜欢
信鸽青鸟读书人
我是快乐读书人
青鸟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读书人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欣赏美的眼睛——读《青鸟》有感
信鸽的冬管养殖技术
信鸽是这样练成的
青鸟“战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