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综述

2022-06-06 18:02景瑶琳
雨露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综述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同义词辨析作为词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检索知网数据库,搜集了近年来关于同义词辨析的文章,然后从同义词的界定、辨析角度、方法以及教学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综述

同义词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同义词混淆使用。就检索到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同义词辨析都只是叙述了一个大概,不够精细,而且讲解也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现有的词典对于同义词的辨析也较为粗略,更适用于本土的汉语学习者,但不适合其他的汉语学习者。所以必须深化对同义词的研究,立足于对外汉语课堂以及汉语学习者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更加精细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和教学方法。

本文从知网中挑选了十几篇相关研究文献,对同义词的研究现状做出总结,并从同义词的界定、辨析及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的教学发展。

一、同义词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于同义词的界定都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存在两种争议:比较狭义的界定和比较广义的界定。

对于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同义词不包括近义词,两者不应该一概而论,如王理嘉等[1]就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刘叔新[2]也持有相似观点,而吕叔湘等[3]则认为等义词以及近义词都属于同义词的范围,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许多教材采用这种观点,比如黄伯荣等[4]《现代汉语》中就将其定义为“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不断前进发展,在界定同义词时范围也更加宽泛了,已超过了传统的界定范围。赵新等[5]18、杨柳[6]402、胡佳琪[7]都认为,在界定同义词时,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到那些意义相近、用法有差异、学习者易混淆的词。李绍林[8]、张博[9]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郭志良[10]19认为,本土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由于自身具有丰富的语感,所以一般不会混淆意义接近但是并非同义词的近义词;但是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由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在学习汉语时,很有可能对这些近义词发生混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同义词的界定不应按照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标准来划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实际容易发生偏误的同义词进行辨析,这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和汉语水平的提高。

二、同义词辨析角度

同义词的宽泛界定较为适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这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和不同的角度对同义词进行辨析。本文将从理性意义、色彩意义以及用法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梳理,结果如下:

(一)理性意义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包括很多方面,但是最本质的差异还是关于理性意义的差别。理性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即词与语言外部所指对象的抽象概念或者是物质实体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外部世界的概括以及认知,又称为认知意义、所指意义等。刘芳[11]在辨析同义词时,认为研究同义词的理性意义由此变得非常重要。

吕宁[12]193认为理性意义的差别主要是词语的集体性以及个体性、所指语义范围的大小以及语义的轻重几个方面。

赵新等[5]18的论述相较而言,更为全面,他们既对前人的成果做出了总结,还提出了其他方面的辨析角度,包括语义义项的数量、所指范围以及语义的强度、侧重点、搭配差异等。

在同义词辨析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理性意义的差异,因为它会造成结构组合的差异。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来看,仅仅是理性意义角度的辨析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特点,在辨析同义词时,不仅要讲解词语本身的语义,还要将词语的理性意义和外在差异结合起来,综合把握,使深层次的语义辨析更加清晰和完善。

(二)色彩意义

色彩意义角度呈现出的差异也是同义词辨析的重要角度。它主要是指附着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人们对客观现象、客观事物的评价以及他们的主观态度。纵观陈杰[13]200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家的观点大体一致。

陈延金[14]196、吕宁[12]192、朱梦雅[15]都认为色彩意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通过感情色彩可以将词语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现代汉语中中性词还是比较多的,孤立来看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在上下文中一般会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主要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还有普通话和方言的不同,具体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选择不同的语体色彩词语。

感情色彩的差别是比理性意义更复杂,更深一层的同义词辨析,对于汉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这同样是需要掌握的,否则交际就没法进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适度原则,有意识地随着学习者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三)用法

用法层面的差异也是同义词辨析的一个重要角度。其中,杨寄洲[16]的论述较为全面,细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致有构形变化、构词造句的能力、词性以及使用的场合、频率几个方面。

张丽娟[17]和杨柳[6]400也认为在同义词辨析中,用法差异应着重从词的配合关系、词性和造句能力角度进行分析,这类辨析通常也会被归入到语法层面。

陈延金[14]196在《同义词教学研究综述》中也提到了同義词辨析在用法方面要重点研究搭配能力、构词能力和造句能力的差异。

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几种差异并存,三个角度的差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在辨析同义词时,往往要将它们各个角度的差异全部指出,做到重点突出,并且要将其特殊性考虑在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让学生掌握,循序渐进。

三、同义词辨析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词汇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同义词的使用,必须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郭志良[10]21认为,对同义词的辨析,重点应放在同义关系的义项上,所以将义素分成了实词义素和虚词义素,从不同角度重点讲解了义素分析法的使用。

杨柳[6]404在《近而能远——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新解》中,将同义词辨析方法归纳了具体的途径,有语义搭配法、实例求证法、词源追溯法以及组系识别法。

李放等[18]针对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三项同义词辨析方法,分别是语音辨析法、词语内部结构辨析法以及语境辨析法。

在进行同义词辨析时,应比较多种方法,总结分析每种方法适合使用的教学场景及其弊端。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只采取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交叉综合灵活运用。

四、同义词辨析教学

词汇教学一直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同义词教学又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综合把握、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着重把握学科的应用性,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融合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教学的生动性。

陈杰[13]199提出在同义词语义、语法和语用辨析层面,要注意同义词的差异,不能只讲解其中的一个方面,应做到重点突出,但也要注意学习者的水平,分析时不能太过于细致、面面俱到。教师在进行举例教学时,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预测学习者容易用错的同义词以及需要重点讲解的同义词,以此选取一些能突出体现同义词差异的经典例句。在选择同义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吴琳[19]主张系统化、程序化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应首先建立一个分层而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进而将同义词纳入一个清晰有序的操作流程——即通过静态系统化实现动态程序化,从而使杂乱无序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更具有条理性。

陈静[20]提出要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现存的同义词教学问题出发,重点分析同义词的语素义、搭配组合以及有关中华文化的内涵等方面,试着开拓更多关于对外汉语同义词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经验,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为学习者讲解同义词辨析,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使学习者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义词的用法,以便能恰当得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汉语交际中。

五、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汉语学习者对同义词的掌握水平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准确得体地在不同场合进行汉语交际。所以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必须重视同义词辨析教学,决不能因为其复杂性而选择避开。目前来讲,同义词辨析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还有很多规律需要我们探索,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归纳、发现以及总结。

作者简介:景瑶琳(1996—),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参考文献:

〔1〕王理嘉,侯学超.怎样确定同义词[A].词汇学论文汇编[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刘叔新.论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原则[J].辞书研究,1982(01):55-65.

〔3〕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02):16-21.

〔6〕杨柳.近而能远——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新解[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04):400-404.

〔7〕胡佳琪.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J].现代交际,2019(01):192-193.

〔8〕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02:9.

〔9〕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03):98-107+3.

〔10〕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01):19-24.

〔11〕刘芳.跨文化汉语同义词差异教学对策[J].对外汉语研究,2014(01):147-156.

〔12〕吕宁.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辨析[J].山西青年,2018(09):192-193.

〔13〕陈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理论界,2005(12):199-200.

〔14〕陈延金.同义词教学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2017(20):196.

〔15〕朱梦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明日风尚,2018(18):165.

〔16〕杨寄洲.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近义词语用法对比[J].世界汉语教学,2004(03):96-104.

〔17〕張丽娟,李芳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台声.新视角,2005(06):165-166.

〔18〕李放,郝洪涛.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及比较[J].汉字文化,2019(S1):16-18.

〔19〕吴琳.系统化、程序化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1):82-88.

〔20〕陈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同义词辨析与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综述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