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投掷铅球训练探讨

2022-06-07 13:04周强
考试与评价 2022年5期
关键词:铅球爆发力力量

周强

体育课是学生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时间,在体育中会有许多的体育项目,比如铅球、铁饼、立定跳远、三级跳、跳绳等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投掷铅球对学生的爆发力和力量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许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运动有所欠缺,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正确认识这项训练的基本步骤和重视投掷铅球的体育项目训练。在体育考试中,投掷铅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切记不能只增强训练,而不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习惯性的动作,这样反而在提升成绩的道路上,受到了巨大的阻碍。所以本文重点就投掷铅球这项运动进行了分析,从而要求体育教师要讲究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对投掷铅球的印象,使学生爱上这门项目,激发起学生对于投掷铅球的学习欲望,主动地愿意去进行练习,而不是被催促、被动地应付差事。最终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考试中获得满意的成绩。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有些学生的成绩不是特别好,高考对他们来说无法改变命运,因此转而选择体育专业。但是选择体育的学生在体力、兴趣、基础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不同。要想获取良好的成绩,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端正态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符合自己的训练,使学生喜欢上投掷铅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讲解高中体育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身体素质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室内课堂讲解内容,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差异性,健康的体魄是必须需要加强锻炼的,然后带领学生去室外做小测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由体育委员集合好队伍,测试学生手拿铅球的时间并进行记录,全班学生测试完之后进行分析,手臂力量不足的加强锻炼,手臂力量良好的要保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锻煉方案,每周进行一次测试,记录学生的成绩,形成对比,这样更能直观地看到个人成绩的具体情况。当学生看到自己获得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更能激发高中生的主动性。

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投掷铅球的观念

由上文可知,在众多的体育考试项目中,投掷铅球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所以,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不足之处,改变现状,引起高中生对于投掷铅球考试的重视,并且清楚了解投掷铅球的主要学习目的。例如,教师讲解高中体育人教版第六章提高田径运动第四节《投掷》时,以铅球为例,在高中生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做多方面准备,将投掷铅球的相关学科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并组织学生观看投掷铅球的相关视频,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综合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切身体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熟悉投掷铅球的技巧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投掷铅球的观念。投掷铅球的远度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比如投掷铅球的时候,高中生需要加速长跑的距离是多少?投掷铅球的时候需要用多大的力量?投掷铅球的时候角度怎样选择?投掷铅球时候铅球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比较专业的数据,教师在学生训练时要进行多次强调。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投掷铅球的观念。

三、投掷铅球的技术训练

投掷铅球,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将铅球投远、获得好成绩的,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学生运用正确的投掷方式来进行详细的训练。学生只有将助跑距离、正确使用自身的力量、投掷铅球前合适的角度、控制好铅球与地面的距离,每一步都掌握好了之后,才会获得好成绩。例如,教师讲解高中体育人教版第七章选项学习的指导与提示第三节《球类运动》时,可以着重讲解下铅球,将投掷铅球的分动作进行一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徒手分解练习

首先投掷铅球要做好准备动作,拉伸舒缓胳膊和腿部肌肉,避免腿部和胳膊的肌肉受到损伤,不利于身体健康。其次,在组织学生投掷铅球时,需要做一些前提准备。就是将学校的墙体上画上斜线,角度大概为42度左右,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面对墙壁,距离墙壁一米左右,然后学生慢慢做转圈,适应一下,之后练习转体,顺着42度斜线的方向,伸开手臂,做投掷的动作,做好标注并记住重复率最多的标注位置。教师要规定每一组的练习次数,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做纠正。做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投掷角度和投掷方向。其他学生观察做练习的学生。再次,做好助力前跑动作,使得两腿分开的距离与下蹲的姿势符合要求,手掌牢牢抓住铅球并与身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定使铅球的重心不会伤害自己本身,跑到比赛线准备投掷铅球的前一刻,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右肩,手臂与右肩相互配合,加大投掷铅球的力量,使得铅球被投掷得更加远;最后,按之前的分组,由学生练习徒手投掷铅球。这时高中生不能够正面对墙体,而应侧面对,两腿不能合拢,要有一定距离,一般与肩膀同宽,同样是距离墙体大概一米左右的距离,用自己的右手肘去触碰墙壁上留下重复率多的标注,同时下肢的躯体和手臂手肘之间要协调配合,将这一动作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整个躯体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减少力量的损耗,使得全部力量都能用来投掷铅球。练习好这一步继续下一步的投掷铅球,按照设定好的方向将铅球投掷出去。

第二点,持球练习

持球练习同样需要做一些前提准备,但是之前在墙壁上画角度为42度的斜线就不适用了,需要改变一下角度;同时该斜线需要和身高配合,大概的数值范围在练习者身高侧前方的39度左右,这个时候,一条线已经不能满足训练,需要两条这样的线,这两条线形成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最少要满足铅球的直径,使得铅球可以从这两条平行线间穿过。而这就需要将学生按照身高进行分组,将身高相似的同学分为一组来练习。这两条平行线有巨大的作用,在高中生练习的过程中,平行线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投掷铅球的方向和出手的地方。当这一步练习好以后就是投掷铅球时铅球出手的时机,铅球脱手的时间早晚同样会影响到最终成绩。这就需要提前设立铅球落地的范围,设置好标志,并让学生亲自体验铅球脱手早、脱手正常、脱手晚的时间点,使得学生能直观看到不同的成果,能够选择出铅球的脱手时机。

总之,只有掌握正确的铅球投掷技术,才会提升学生的成绩。而正确的铅球投掷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需要经过时间与汗水的证明。学生要认识到,在铅球投掷训练中,不能按照以往自己的习惯来进行,随意训练反而会阻碍自己取得良好的成绩。只有不断改正自己在训练中存在的错误,采用正确、科学、合理的训练技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在投掷铅球方面获得优异的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力量训练

投掷铅球,需要有强大的力量支撑。投掷铅球是在合适的时机,猛然将铅球投出去,也展现了学生个人的爆发力。这两种关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投掷铅球的训练中,只注重投掷技术的训练是不行的,还要对重视力量的训练加强。力量的训练不能盲目,要讲究科学合理,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做出力量训练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例如,教师讲解高中体育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体育游戏》、《力量练习》时,可以在做游戏的同时训练高中生的力量。高中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这个特点,设计相应的比赛,激发学生心中的胜利欲望,不断突破自己。当然,在对高中生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做好计划,有安排地进行训练。下面便是体育教师为高中生设计的安排:

第一、训练时间的安排

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投掷铅球是一种力量型、爆发型的体育项目,所以在力量训练中也需要加上高中生爆发力的训练。为了学生的训练成果更加显著,教师应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更适合学生训练的方法。经查阅,发现高中生力量训练与爆发力不能各自集中训练,两者交替进行会更适合高中生,并且达到的成效会更好。因为,如果选择一周前三天做力量训练,后三天做爆发力训练,在前三天中高中生的身体状况是过度疲累的,没有充分的精力去进行爆发力的训练,这样两种训练都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这样安排训练,单日做力量训练,双日做爆发力训练,两种运动交替进行。当周一做力量训练,第二天做爆发力训练,会给身体修养的时间,这样反而会事半功倍。

第二、力量训练与爆发力训练的具体步骤

力量训练可以选择一些运动来辅助提升高中生的力量,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项目: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推举杠铃等。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训练力量,不过每天锻炼的项目时间可以记录下来,以便形成对比,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爆发力训练之前,学生要做一些热身运动,防止出现身体受损伤的结果,可以选择做压肩、压腿、手臂环绕等运动,使得肌肉能够得到舒缓。之后平躺地面推举杠铃,手抓铅球、运球、做投掷动作等。至于次数问题,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由高中生自己决定,适合自己就好。这些训练要科学地进行,不能突然高强度训练,要在之前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增加5%的力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体力与爆发力,还训练了铅球的技术动作。

第三、耐力训练

投掷铅球的训练是长久的,不是一天、一周就可以完成,高中生必须坚持下来。投掷铅球还要注重高中生耐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长跑计划,还是分小组,互相竞争。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长跑比赛,每天比前一天增加两圈,让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结论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和认识到投掷铅球的重要性和好处,在体育课堂中应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知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思想上改变高中生对投掷铅球的看法,之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投掷铅球技术,从不断的训练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投掷铅球的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铅球爆发力力量
可怕的人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我闯祸了
麦唛力量 (一)
可怕的人
孤独的力量
浅议摔跤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怀疑一切的力量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