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预防云平台:数字化转型提升效能

2022-06-08 07:39李常印刘璐
劳动保护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训工伤培训

文/李常印 刘璐

编辑 赵苡萱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是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重要手段。工伤预防云平台则是利用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工伤预防培训机制,以在线培训和考试、数据决策分析等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是提升企业工伤预防效能的最优途径。

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 时不我待

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挥工伤预防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的作用,人社部2013 年在全国54 个统筹地区开展工伤预防试点。2017 年,为促进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降低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率,规范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和管理,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人社部规〔2017〕13号),要求各地在保证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能力和储备金留存的前提下,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但是,从运行成效来看,2020 年,全国工伤预防费用使用仅为0.4%,工伤预防费不升反降,工伤预防效果开展不理想也基本成为共识。主要有3 方面原因: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工伤预防在标准化体系建设、经办服务能力、队伍专业化方面,以及信息技术在工伤预防工作中应用与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地方对于工伤预防费使用缺乏动力,这主要源于审计部门对于工伤预防费使用的审核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存在“宁可不做也不能出错”的思想; 三是企业和职工参训积极性不高,这与工学矛盾依旧突出、执行强制力不够、培训成果应用不足等有直接原因。

2020 年12 月18 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伤预防工作,更好发挥工伤保险积极功能,人社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人社部发〔2020〕90 号)(以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明确3 个目标:一是5 年内实现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重点行业5 年降低20%左右;二是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切实降低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率;三是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我会预防”的转变。五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入推进工伤预防培训,鼓励各地采取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方式,更加注重发挥线上培训的作用。大力开展互联网+工伤预防。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伤预防方面的作用,一体化推进工伤预防信息共享、在线培训、考核评估,普及工伤预防科学知识、宣传工伤预防政策、开展工伤预防线上培训、强化工伤事故警示教育。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反复,以及人社部职业技能培训等线上平台的陆续推出,业界对于推出工伤预防线上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青岛市、绵阳市等部分地区陆续上线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伤预防培训云平台。部分机构也开始研究建设工伤预防线上平台,笔者作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课题组在前期对典型地区工伤预防管理部门、企业和职工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商业公司开发了全国通用版的“工伤预防云平台”,该平台在功能框架、大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得到了人社部、应急管理部相关部门领导的基本认可。笔者结合前期项目研究情况,对建设和推广企业利用工伤预防云平台提升培训效能谈几点感知,以供探讨。

工伤预防云平台的定位

工伤预防云平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重要批示精神和推进落实五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平台应立足参训企业和员工,建立以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在线培训、考核评估、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工学矛盾,尤其是针对大规模线下工伤预防培训不便于开展的影响,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参训员工根据个人情况,可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在线学习考试,不仅促进稳定就业,同时提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企业亦可定制个性化在线培训内容,通过资源共享,扩展培训内容,提升员工工作能力,降低工伤事故率,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此外,平台可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和大数据分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工伤预防云平台的框架和主要功能

按照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借鉴当前其他行业在线培训平台发展经验,结合当前企业和职工需求,笔者认为,工伤预防云平台的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学习考试、培训课程、专家库和宣传4 个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学习考试模块

学习考试模块主要是为参训企业和员工线上学习和考试提供服务。参训员工还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培训记录查询,观看专家直播教学,并可根据学习情况对平台服务、专家教学、培训体验等进行评价。

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主要是根据相关要求为参训企业和员工提供线上学习的内容。本部分应包括必学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危险化学品行业课程、矿山行业课程、建筑施工行业课程、交通运输行业课程、机械制造行业课程等。此外,参训企业也可以个性化设置,通过上传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企业内训。

专家库

专家库主要是为参训企业提供专业课程服务,参训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专家库选取相关专家进行线下课程培训或相关工伤预防项目评估会等。专家库按照行业类型分为工伤预防政策专家、职业病防治专家、危险化学品行业专家、矿山行业专家、建筑施工行业专家、交通运输行业专家、机械制造行业专家等。

宣传模块

宣传模块主要是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工伤预防政策和警示教育宣传等服务。具体应包括新闻资讯、工伤预防相关政策、警示教育、地方实践、安全小常识等内容。

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推进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主要面临3 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工伤预防云平台需加强规范指导。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建立基于云架构的工伤预防综合性平台,加强对工伤预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正式发布上述工伤预防综合性平台。而各地自行建设的工伤预防平台由于缺乏规范指导,标准不一,不利于数据跨地区、跨部门实时共享,从而制约工伤预防线上培训的整体协调推进和服务效率提升。

二是部分平台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伤预防云平台应该以企业和职工为主,以工业园区、第三方培训机构、工伤预防行政管理等部门为辅。目前,平台大多重行政管理,而轻服务对象需求,前期缺乏对企业和职工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对企业诉求了解不足,开发出来的平台缺乏针对性,只靠行政力量去推,线上参训人数寥寥可数。此外,部分平台增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缴费和其他人社业务,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工伤预防在线培训主题。

三是部分平台内容不够丰富,课程针对性不足。根据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工伤预防云平台课程涉及工伤预防、职业病伤害以及5 个行业相关安全生产课程内容。客观来看,目前大部分平台课程分类不明确,内容比较单一、不够新颖,企业职工参训后职业技能提升效果不明显,对参训企业和职工的吸引力不足,平台运行的持续性难以保障。

建言推进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

工伤预防是减少工伤事故和治理职业病隐患,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工伤预防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企业要加快工伤预防云平台使用

工伤预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安全、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降低社会保障的行政成本,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将为企业减少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对于企业来讲,使用工伤保险费来降低培训成本和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应充分重视并利用好这一政策,组织开展针对性工伤预防工作。工伤预防云平台作为专业化在线培训平台,对于企业缓解工学矛盾提供了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企业应提高这方面认识,配合各地行政部门做好工伤预防云平台的落地。

二是要建立统一的工伤预防数据库

从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工伤预防云平台的建设应该是“至上而下”的方式,即由人社部建立一个基于云架构的工伤预防综合性平台,地方安装使用,但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推出这个平台。同时,针对各地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在国家层面上应尽快推出工伤预防综合性平台,加强对工伤预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这个平台应该是一个基本版,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功能的配置。

笔者认为,就算国家层面不建设全国通用的平台,只要制定平台的建设规范,包括平台的基本功能、数据规范、课程要求等,一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无论哪种方式,目前亟需的是国家层面上建立3 个数据库,即 “工伤预防培训数据库”“工伤预防专家库”和“工伤预防课程库”。

工伤预防培训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数据标准化,可以对各地工伤预防线上、线下培训情况进行掌控,并利用大数据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等对参训人数、工伤预防费使用情况、工伤事故率、职业病发生率等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数据对下属机构或部门工伤预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推动五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工伤预防专家库是将全国工伤预防、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家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可以通过工伤预防专家库选择专家进行线下培训和项目评审等。

工伤预防课程库则是将目前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优秀企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并在相关平台上进行分享,企业可根据员工需求选择对应的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也可以登录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提升职业技能。

三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满足企业需求

市场化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位的发展方向与方式,即在发展中找到需求点,以满足他人为目的来进行的一种运作方式。比较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行政办事平台和市场化的商业平台,不难看出,商业化的平台更能满足群众需求,更具有生命力。而对于工伤预防云平台,只有市场化运作,才能解决政府行政机构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商业公司资金使用相对灵活,还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积分奖励等与参训员工进行互动,提升参训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商业公司之间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建议通过制定市场化运营的相关规则,在明确行政部门与商业公司的职责职权、监管机制、考核奖励等条件下,推进工伤预防云平台市场化平稳运作。

四是提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培训课程是工伤预防云平台的基础。按照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在线培训课程应包括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和5 个重点行业的专业课程。课程是否具有专业性,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是工伤预防云平台能否持续性的关键。因此,课程设计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让参训员工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建议明确将课程分必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并确保专业课程服务的精确性和精细化,如专业课根据参训员工所在行业和岗位,可以自动匹配相关专业课程,并在学习完成后匹配对应的试题,确保工伤预防在线培训的高效有序。(本文作者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是“工伤预防云平台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

猜你喜欢
参训工伤培训
我在北方,热成工伤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师太”扛枪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