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重在对接专业课程

2022-06-10 04:03余梦婕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双创融合

“双创”教育旨在开阔学生的就业观念,特别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更好地化解“就业难”题。“双创”教育要全面对接专业课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课程的融合,保持课程的专业性、灵活性,夯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优化课程评价,真正提升“双创”教育实效。

推动经济的转型,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更要顺应时代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以来,高校在“双创”教育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國家通过政策引导,高校通过课程改革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与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将“双创”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进一步健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双创”教育要能够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达到专创一体化教学目标。由此,专创课程建设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灵活、多样地融入“双创”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增进专创融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一、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接构建符合学科育人需求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中,融入创新创业理论、实践等内容,依托专业课程载体来推进“双创”育人。

(一)突出专业课程的专业性

专业课程学习是重点,在融入“双创”教育时,要依托专业课程来展开。专业课程决定了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双创”知识与专业课程要做好协同衔接。突出专业的知识性、创新性、实践性,立足学科专业训练,让学生认识创新创业理论。建议创新创业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匹配学科专业学习活动,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便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双创”能力训练达成一致。

(二)强调课时的灵活性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必然会挤占原有专业课时。根据院校课程管理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有益补充,不能一味地强调学好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由此,在安排课时方面,要把握灵活性,结合专业课程具体内容,教师要恰当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在有限课时下,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互补融合。对专业课程的讲授与实践并不耽误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课程内容上要以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式领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三)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停留于对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的识记,更多的是挖掘其中的实践性内容,特别是在专创融合过程中,围绕专业课程学习,渗透创新思维训练,给予学生实践体验。在实训过程中,依托实践现场,将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课后拓展的创新性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双创”教育要聚焦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要做好课后拓展与训练。一些专业课课程内容多与国家标准相关,这类课程不适宜融入创新教育。一些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创意想法,设计出符合特定功能需求的方案。如一些工艺学、制造类、材料类、设计类课程,在遵循基本工艺流程基础上,可以通过融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手法,从专业课程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基本导向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从教学目标上具有两方面:其一,体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讲解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夯实学生相关专业基础能力,为胜任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其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因此,两者在融合中要坚持专业课程的主导地位,找准创新创业理论渗透的着力点。

(一)专业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专业课程教学是基本任务,占据主体地位。创新创业教育要借助于专业课程载体,围绕专业知识的学习,融入创新创业思想。在教学中,对专业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削弱专业课的主体地位。同样,在课程设计与组织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关联,确保专业课程的完整性、主体性。

(二)创新理论课程占据基础地位

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也需要从最基础的创新理论展开。创新意识的启发有别于其他常规课程教学,更要讲究思维的逻辑性、分散性。创新与创业两者密不可分,有了创新思维,才能为创业实践提供可能。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程中,了解创新知识,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如在专业知识讨论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聚合、联想等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三)体现专创课程的融合特色

两种课程的融合不是单纯的叠加,而是要基于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恰当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课程涉及教师、教材、校企融合等诸多方面。其一,在教师方面,要从专业视角,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还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能够在专业课程剖析中创新教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能够在专业实践中围绕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现阶段,专业型教师队伍中拥有创业实战经济的教师少,很多教师“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校外引进、聘请的拥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专家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专创融合中建议做好校内外师资的互补、互促,鼓励教师考取创业指导师、SYB培训师等证书,提高专创融合能力。其二,在教材方面,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需要编写满足专创教育需要的教材。创新创业知识、理论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关键在于整合更多的教学案例。现有的教材侧重于某一方面,建议出版社及广大专创融合教师能够组织编写契合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立足专业知识架构,切实做好专业知识和双创知识的耦合联动。在教学设计上能够将实训操作、教学案例、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等模块进行有效融合。其三,在校企合作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需要高校与广大企业都参与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在校内进行;创业实践最好在校外,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真实的环境,让学生立足专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历练。通过专创融合实践,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走出凭空想象,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技能,推动创业项目的展开,带动校企融合。F49A3326-0618-440C-B535-71205DA2AB8F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要兼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衔接,从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发散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夯实第一课堂,抓住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高等职业教育在生源特点上,学习自律性较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明确专创融合教育目标,要立足第一课堂,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找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有序渗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当下,很多院校缺乏创业平台,创业氛围不浓,教师“双创”能力不足,创业项目偏少。学生对创新没有热情,对创业没有好感,这些都是专创融合教育的现实难题。因此,在第一课堂建议要抓住“创新意识”这一关键点,依托专业课程知识、理论的讲解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组建专创融合课程群,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逐层递进整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善于提炼创新创业元素,设置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式,搭建真实创新创业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创业的价值,在思想上内化创新精神。

(二)丰富第二课堂,依托双创社团锻炼创新能力

高校要重视“双创”社团建设,特别是结合不同学科专业领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双创”社团,依托社团活动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如DIY联盟社团、创意产品社团、机械设计联盟社团等等。社团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兼顾学生兴趣,丰富第二课堂,给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双创”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要参与其中,要给予积极的引导,特别是在校内外实践项目整合上,为广大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岗位体验的机会。同样,在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金点子”,围绕创新创业项目,利用头脑风暴等活动,迸发创意。另外,各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意大赛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开展策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让学生从竞赛活动中炼造创新能力。

(三)拓展第三课堂,从社会实践中累积创业经验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与专业课程融合中,还要积极拓展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指引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创业体验中积累经验。要想创业,必须要经过社会的历练。每个大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都要通过深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从社会实践中经受挫折、感知失败,找准创业的方向。因此,高校要积极拓展校外第三課堂,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和收集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在校内组织模拟创业训练,在校外推动学生社会实践创业训练。如鼓励大学生在校园商业街开设创意商品展销活动,通过电商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在线售卖活动,与校外机构合作,让更多大学生参与社会兼职活动,参加形式不同的市场营销和商业实践活动。通过在真实、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双创”能力。

(四)做好专创融合课程评价,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施中,还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评价体系。专创融合课程要摈弃传统课堂评价方式,要结合专创融合实践,增加评价的灵活性、多样性,尤其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评价,构建开放性、个性化、分层化评价体系。在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要让大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惯性思维,要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良好品质。在专创融合课程评价中,创新能力评价占重要地位。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创新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学科考试等方式来完成评价。每个学生智力水平、动手能力、性格特点等具有差异性,在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上不能“一刀切”,要发现学生的所长,要聚焦学生的优势,特别是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在创业能力评价方面,能力的评价要对应具体的创业内容。如创业策划书、创业设计方案、创意产品、创业项目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创业能力评价的范畴。另外,教师在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细节的考查,如创业项目实施前期准备情况,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创业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实效等等。通过项目全过程评价,真正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知识及能力。

四、结语

“双创”教育的落实要抓好与专业课程的对接,通过专创课程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有序落实。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更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领。通过专创课程融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余梦婕,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F49A3326-0618-440C-B535-71205DA2AB8F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双创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刚柔并济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破次元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