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0 22:12沈飞龙
民族文汇 2022年23期
关键词:应用方式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沈飞龙

摘 要:在我国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充分的成长,更是推动了高中数学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实施过程当中的有效变革。只有加强对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方式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习惯与学习潜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且针对不同层级采取具有差异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的凸显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并能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顺利的融入数学教学当中,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提高。

一、对学生的分层

在高中数学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完成对学生群体的分层,这需要教师先通过几次数学知识方面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之后通过结合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们划分为A、B、C三个层级。其中,A级的学生是最高层级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需要对数学学习有着充足的兴趣,同时有着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B层级的学生与A层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相差无几,但因为自身学习兴趣以及灵活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缺乏使他们往往在日常的学习以及测试过程当中表现不如A层级的学生;而C层级的学生则是那些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对不够牢靠的学生,只要帮助他们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就能使他们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量保证每个层级的学生数量大致相同,并且明确告知学生会根据其日常学习表现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来调整所属的层级,从而有效的避免C层级学生的自暴自弃,激励B层级学生的认真思考以及防止A层级学生的骄傲自满[1]。

二、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完成对学生的分层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C层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们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基础知识类的问题时进行正确的解答;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使用数学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A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则是采取灵活变换的题型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做到灵活思考、举一反三式的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复数”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根据三个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C层级的学生,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加强对复数相关知识概念的掌握,并且能够借助基础知识完成复数的四则运算题目;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让学生在C层级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完成一些需要运用复数知识进行解答的应用型题目;而对于A层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在B层级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复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分析解决一些同时带有“复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复杂题目。只有采取了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当中使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长与进步。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分层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问题教学法就是当前高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之一。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法运用的过程当中,对数学问题的分层则是使用分层教学法的重点之一。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使问题能够从不同难度的层面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而通过分层问题的设置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2和7两个数字之间加入n个数字,使从2到7这n+2个数字能够组成一个从2开始的等差数列,且该数列前16项的和为56,那么n等于几?或是,在已知等差数列的前提下,给出能够满足此条件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这种有层次性的数学问题的提出,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当中,选择自己能够求解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另外,当学生们在解答完低难度的问题之后,就很容易激发解决后续高难度问题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对不同层级学生辅导方式的分层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是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掌握的关键之一,而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才能帮助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顺利的解决自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C层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着重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启发,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而对A层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当辅助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肚饿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更顺利的选择使用正确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

最后在高中数学实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分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C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其数学思维逻辑的成长上;而对于A层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只有采取正确的分层评价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作为“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分层教学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当中发挥出了非常好的效果,顺利的帮助了不同层级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推动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只有加強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运用,才能推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尤丽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3(95):46-47.

猜你喜欢
应用方式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探讨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