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加减”之道

2022-06-10 04:50付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间延时双减

付欣

“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开始纠结:孩子的辅导怎么安排?孩子的双休日怎么安排?在家里大眼瞪小眼会不会滋生更多的亲子矛盾?这些问题,既关乎每个家庭,也关乎每所学校。如何通过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确保“双减”政策发挥实效,笔者结合实际,提出创建新型学校发展思路“1+2+3”模式:“1”即“一个课后延时大活动”,增强学生体质;“2”即“学习知识的深度和眼界的宽度”,让孩子拥有获得感;“3”即“常规课堂管理、课后延时管理、社团管理”,提升服务品质。通过“1+2+3”模式,达到“五维”目标:从学生健康成长的维度来说,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学生立足未来社会的维度来说,把学生培养成为将爱国情感、交际能力、协作意识、文明素养、健康身心、创新精神集于一身的人;从学生终身学习的维度来说,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人;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维度来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的勇于担当的人;从全球一体化角度来说,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

一、“双减”带给家长的焦虑,需要学校精心化解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校勇于改革,聚集“三个重点”——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形成了“适度宽松、严格到位、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的教育。“适度宽松”,就是秉承孩子的活泼天性,依托教育资源优势,重视课程开发与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内生动力和潜能。“严格到位”,就是在学业和学生品行养成方面,该管的还要管,学业考核要严格,品行操守要严抓。“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希望学生利用好40分钟的课堂时间,做到学、思、践、悟。教师专业成长确定“三位一体”的研讨方式,把“新常规、新课堂、新作业”作为教研主题,围绕“新”,分年级、分阶段逐步推进。

二、“双减”带给我们的认知,需要家长呼应同行

当前,“双减”政策、“五项管理”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共同发展?家校如何有效地践行“双减”政策,真正达到“双减”的根本目的?“双减”下,家长该着力做什么、什么才是孩子面对未来真正需要的关键能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积极探讨,提出对策。

1.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双减”背景下,父母更应增加陪伴子女的时间,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学校和家长要在负担上做“减法”,育人上做“加法”。在更高层次的“升维”减加中,最应该增加的是学生的“闲暇志趣”。家长要引导孩子把简单的兴趣转化为可以追求一生的志趣,并且培养对此项志趣的坚守精神,让学生学会接受并承担。在更强调突出个体专长的今天,家长为孩子制订的升学计划也应逐步调整为生涯规划,看得长远,走得长远。

2.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主要靠父母的引领。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看看书、读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学习是有意义的事、快乐的事、天经地义的事,而不是强加于己的苦差事。

3.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

“双减”也为家长学习提供了重要契机,家长要让孩子收获心灵的成长。1-2年级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双减”政策下,家长不要看到结果就给孩子贴标签,这一阶段家长除协助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的高效学习习惯培养外,还要重视孩子良好体能、生命能量、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3-6年级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双减”之下,家长应承担好自己的角色担当,做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路人、人生指导者、习惯监督者和兴趣合伙人。

三、“双减”带给学生的改变,让校园变乐园

(一)特色课程助力校本教研

我们学校以新的理念为导向,以“1+X”研究为载体,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语文学科以“阅读+”为主题,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和呈现路径;数学以“玩转数学+”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学科以“传统课程+”为主题,根据教师的个人专长,开设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1.传统游戏助力延时服务

学校以大课间为面,以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为点,倡导简单易行的课间活动。学校少先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活动倡议,把传统游戏——丢手绢、跳房子、跳皮筋、翻花绳、投沙包、踢毽子、编花篮等引入校园,各班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进行课间活动。每天,孩子们伴着音乐声来到操场,尽情享受阳光大课间。

2.精彩社团助力“双减”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的主渠道,我校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努力实现课后服务百花齐放。课后延时服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服务,由本校教师负责组织,保证每天有特色活动;其次是面向特长学生的特色社团,采用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相结合的方式,由本校有特长的教师和引进的专业教师教学。所有教师根据个人专长设课,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按需“点单”。不同学生每天的课程不同,且上课场地不同,为此设计生成三类课表:一班一表、一师一表、一生一表,真正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也减轻了管理压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校园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各有所爱,各有所乐,校园俨然成了一个乐园。

3.“小小农科院”助力科研活动

我校本着“‘五育并举,科研兴校”的初心,利用开辟出来的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活动。以大带小、分类组合,以“科学试验田”为中心,以“课堂微体验+家庭再延续”为基本点,让“小小农科院”的少年研究员们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意志,享受参与科研带来的快乐。

(责 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课间延时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