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艺术要素在信息界面中的UI设计应用

2022-06-11 11:20孙杉费凌峰周睿
西部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UI设计张大千

孙杉 费凌峰 周睿

摘要:张大千在艺术领域多有涉猎,为了拓展张大千艺术的展现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为了使传统艺术延展出更多的创作可能,将张大千艺术与UI设计进行结合。当前,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展示方式动态化、内容呈现场景化、氛围营造体验化等方面。结合张大千的艺术特征,张大千艺术要素在UI设计中的应用转化应突出泼墨泼彩与渐变趋势、书法字体与应用转化、书画水墨与韵律呈现三个方面。张大千艺术IP的设计策略应融入用户体验理论,在需求与内容、架构与交互、视觉与表现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张大千;艺术要素;信息界面;UI设计;文化体验

中图分类号:J205;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9-015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2020年青年项目“张大千艺术在信息界面中的UI设计应用研究”(编号:ZDQ2020-15)、2018年度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编号:2018B04)的有关成果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促使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方式开始从传统向数字化方向转化。“交互性特点”推动着传统文化传播的大众化,“超时空性特点”使传统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1]。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是现代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用户体验的优化。以艺术创作为例,张大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均卓有成就,搭乘数字快车、进行数字文创式融合创新,让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在年轻用户群体有效传播,有利于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有效保护和宣传。

一、张大千及其艺术成就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内江人,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是我国著名的泼墨泼彩画家、书法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除绘画、书法之外,篆刻同样是张大千创作的重要领域。此外,张大千对诗词创作也有涉及。青年时期是张大千绘画的探索阶段,在模仿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想法,呈现出清新飘逸的特点。中年时期,张大千到处游历名山大川,并学习敦煌壁画,使其绘画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点。晚年时期,张大千在中国书画上不断开拓创新,开创泼墨、泼彩技法,赋予中国书画新的演绎方式。张大千书法师从李瑞清和曾熙二位老师,呈现出豪放的意气,翩翩欲飞的韵致。张大千的篆刻创作受其书法和绘画的影响,富有装饰化的倾向。

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发展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的生产力,为传统文化带来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在多方面改变着用户对于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受。“数字技术+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和创新设计,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内容转化,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数字化发展特征也为张大千艺术要素的应用转化提供了借鉴方向。

(一)展示方式动态化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统书画与数字动画结合呈现出的动态化展示效果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妙绝伦,在此之后,动态化便成为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过程中重要的设计手法和展示方式。数字化的对象常常是物化了的传统文化形态,然而面向传统文化的设计关键却是其中“抽象”的文化[2]。从抽象到具象,往往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内涵与意义。近年来,动态化效果广泛应用于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APP中。数字动画的动态展示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静态展示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发生较大的改变。一方面,动态展示基于一定的静态视觉元素,通过数字技术将该元素进行再设计,突出运动过程和形态变化,从而让观者与具体事物产生联想,以获得丰富的体验感受。另一方面,动态转化使信息界面的空间维度方面更加具有多样性,2D与3D的跨维结合使传统书画等作品不再静止,立体感、虚实变化等效果均赋予信息界面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内容呈现场景化

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数字化设计的基础。就数字产品而言,优质的内容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接受和认可。目前,诸多APP在内容呈现上以场景化方式为主。例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在提供給用户更清晰的绘画作品的同时,也赋予用户丰富的感官体验。该APP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撑对展示内容进行场景化营造,十二幅美人图如同屏风一般,让用户在指尖轻触之间一窥清朝宫廷生活的华丽与优雅。不仅如此,用户在与信息界面进行交互的同时会呈现出光影,而屏风的倒影映入其中,使场景更加具有真实感。另外,宫廷的物什也出现在场景中,例如,花盆、团扇等器物摆放于屏风前,从而形成前后对比,使界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设计师设定的目标场景将用户的情感表现等需求直观化和故事化,使得产品设计点更容易被用户感受,从而提升产品的满意度[3]。因此,场景化是对呈现内容氛围的营造,也是将用户带入沉浸式体验的有效方法。

(三)氛围营造体验化

目前,诸多游戏将从视觉、听觉等传统文化方面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动效、音效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设计的氛围营造,可将用户带入传统文化的世界,让其感受到不同传统文化最外在的表现特征。不仅如此,近年来关于传统文化的数字体验展也让观众获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感受。“东方智美”国宝数字体验展以《国家宝藏》顶级IP为基础,将国宝文物进行数字化呈现,观众在该展览中可与装置进行交互,以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文物或展品的保护和传播成为一种趋势,而多感官设计使得这一想法变为现实,人性化的多感官设计能够促进数字博物馆的完善和发展[4]。数字技术和艺术装置改变了传统文物的呈现方式,将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表达,给观众带来更新、更高的文化体验度。

三、张大千艺术要素在UI设计中的应用转化94F2FDBE-7E58-4E62-BE94-B41107A982A2

视觉要素是人们眼睛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包括信息要素和形式要素。对于张大千艺术要素来说,视觉要素即所画之物的形体、书法字体、书法篆刻、诗词内容的文字。形式要素即视觉要素的所有结构、单元,包括点、线、面、色彩、空间、质感、明暗、光影等。一幅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视觉要素相辅相成,同样,张大千艺术要素与信息界面的UI设计①相结合,其视觉要素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静态的、平面的直观表现,还应结合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将其动态化、场景化,赋予其不同以往的展现形式。

(一)泼墨泼彩与渐变趋势

张大千泼墨泼彩是中国绘画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绘画在现代艺术影响下的主动探索。从画面效果上来看,张大千的“泼彩”的确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有惊人的貌合之处,而且非常的优美[5]。张大千泼墨泼彩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元素,将其应用于UI设计中时,需要与现代设计趋势相结合,从而使泼墨泼彩更具视觉冲击力。张大千泼墨泼彩中的绘画肌理是“泼”出来的,而非“画”出来的,“泼”抛弃了程式化的绘画技法,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人的知识被隐藏起来,不以显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由的方式与自然暗合[6]。泼墨泼彩的水墨晕染间可感受到洒脱、写意的境界。而渐变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空间感,同时无规律渐变也充满自由、跃动和韵律。UI设计发展趋势中轻量渐变是泼墨泼彩可借鉴的方向,轻量渐变在色彩运用上更加理智和克制,主要特征为色彩的层层递进、相互融合,有舒缓、细腻、轻柔的沉浸感受。如图1所示,轻量渐变在豆瓣启动界面中的设计应用,颜色的交汇之间尽显柔和。而泼墨泼彩是水墨的自由晕染,从张大千《碧峰古寺》泼彩山水图中可见,石青色与石绿色交融的渐变效果同样呈现出轻柔的视觉感受。因此,泼墨泼彩与渐变结合,在视觉感受上相契合。泼墨泼彩与轻量渐变结合可应用于启动页、信息界面背景等方面,同时可以借助动态效果,呈现出“泼”的动态感。作为张大千艺术要素中的文化符号,泼墨泼彩的创新和突破以及设计转化方式仍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二)书法字体与应用转化

书法字体是书法视觉要素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当其应用于信息界面时,主要方式为文字的信息呈现和界面的装饰效果。当内容直接以书法字体呈现时,一方面起到辅助文字内容进行信息传遞的作用,另一方面书法字体的外在形式赋予文字内容本身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书法字体作为海报标题时,是书法装饰化的表现。作为背景时,书法字体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起到对信息界面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增强界面的文化感和艺术感。因此,张大千书法应用于信息界面时,可借鉴目前的书法字体应用方式。“大千体”是张大千结合隶、篆、草、行等诸多字体,吸取百家之长而集于一体之中[7]。在信息界面设计时,可将张大千书法字体进行提取,根据不同的应用方式选择字体。例如,呈现文字内容时,需考虑字体的识别性;若想使画面更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草书等书法作品可结合创意形式进行设计转化。书法字体不仅应用于界面背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图标背景、Banner背景,因此,选择合适的张大千书法作品并进行装饰化转化是其与信息界面结合的有效方式。

(三)书画水墨与韵律呈现

无论书法和绘画,笔墨与纸张的触碰间便会留下痕迹,其呈现出的并不是简单的视觉效果,其中书写和作画的过程均需要运用到技法以及融入个人的理解与情感,因此作品呈现出的节奏和韵律均有所不同。将书法、绘画从静态转化为动态是其韵律和意境呈现的方式之一。动态的水墨可表现水墨晕染的过程,水墨晕染、流动的过程表现出飘渺、如烟如雾的韵律感,因此,在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颜色之间的碰撞、晕染可以动态呈现整个过程,动态的直接呈现如同观赏整幅绘画作品,韵律和意境可直接表达。近年来,舞者与屏幕进行交互衍生出新媒体舞剧,交互技术赋予舞蹈不同的表达形式。如图3所示,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水墨进行交互,将水墨的动态和意境进行完美呈现。目前,数字化展览、艺术展览的互动形式多样,人屏互动的形式同样可用于张大千数字化艺术展览中。通过公众与屏幕互动,出现泼墨泼彩的艺术效果或呈现张大千书法书写的过程是张大千书法、绘画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不仅如此,可将书写过程、水墨晕染的动态与输入过程相结合。如图4所示,Rhythm概念手机界面将文字数字与墨竹绘画、水墨数字晕染等形式结合。水墨晕染、书法书写的节奏有快有慢,输入动作时而进行、时而停顿,将二者结合,可以让用户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书写、水墨晕染的韵律感。因此,张大千绘画、书法等作品的设计转化可借鉴该形式,从而更好地体现其艺术的魅力。

四、张大千艺术IP的设计策略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视觉呈现方式的变化,在改变了艺术观看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书画艺术的传播生态[8]。随着诸多书画类APP的开发,数字化转化让故宫走向大众视野。诸多画作借助数字技术和表现形式,将国宝书画文物还原,让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也让诸多书画文物被公众所熟知,逐渐发展成为书画文化IP。文化产业属于意识形态产业,故事是文化IP的重要构成要素[9],故宫诸多APP的设计开发均以故事为核心,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共鸣。因此,张大千艺术IP的发展需融入时代语境,对张大千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呈现,从而构建以张大千的艺术为核心的文化IP。IP的传播与发展,需将用户体验理念融入其中。泼彩山水画是张大千绘画艺术的代表性系列作品,以此为例,将用户体验模型与之结合,提出张大千的艺术IP的设计策略。

(一)需求与内容

确定目标、需求、功能、内容是产品设计的起点和基石,即用户体验模型中的战略层和范围层。以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为核心的数字产品在设计之初,需要对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将需求进行转化,以确定产品功能、细化产品内容。借助数字产品使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走向公众视野,展现出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增加公众对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的了解,是产品战略层的目标。范围层是产品的进一步细化,譬如,通过数字产品达到对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鉴赏的目的,其产品功能便是线上观展和作品赏析,内容即泼彩绘画作品的高清呈现、作品的内容讲述、绘画技巧等方面。其内容呈现涉及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需要对张大千泼彩绘画作品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94F2FDBE-7E58-4E62-BE94-B41107A982A2

(二)架构与交互

用户体验模型中的结构层和框架层是产品的运行流程和具体界面设计,该部分可让用户具体了解产品的功能操作,通过界面设计使产品更加具备功能性和实用性。以线上观展为主要功能的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的数字产品在界面设计时,需要将前期预呈现的产品内容分级放置于导航设计中,从而发挥对用户的引导作用。例如,进入馆藏模块,用户可以看到诸多张大千泼彩绘画作品,交互方式可为左右滑动进而可浏览全部。点击单幅绘画作品进入鉴赏界面,可对绘画进行具体赏析,例如,放大画面观看绘画作品细节;点击赏析图片出现作品的文字简介等。信息结构和交互是数字产品的骨架,因此需要完善交互流程和操作逻辑,做到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三)视觉与表现

用户体验模型中的表现层涉及信息界面的视觉、交互、声音等方面,是对结构层和框架层的直接表现,同时也弥补了数字产品的多元感知呈现的问题。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的数字产品需要展现张大千泼彩艺术的美学又需要兼顾功能性和实用性,从而使用户达到对泼彩艺术的认知和感知。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表现层的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表现,还需要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设计。例如,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的数字产品不仅仅需要表现出泼彩艺术的外在表象,同时,水墨与纸张的碰撞、毛笔与纸张的摩擦所留下的痕迹同样可进行质感设计。从版面布局角度来说,用户对于网页和移动端界面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纸质文本有所不同,应基于用户阅读习惯的结果进行界面设计。从视觉配色角度来说,张大千泼彩绘画颜色运用浓艳大胆,颜色之间的碰撞流畅自然,界面配色应符合用户对张大千泼彩艺术的认知。总之,表现层应紧跟信息界面UI设计的发展趋势,在保留张大千泼彩绘画艺术风格的基礎上进行创意转化设计,从而使用户获得多感官的体验感受。

五、结语

数字技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现代化转化以及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创造了新的可能,“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公众视野。新鲜有趣的呈现形式离不开用户体验理念的融入,互动和参与使用户获得感知体验并提升了用户满意度,甚至引发诸多用户的文化共鸣。张大千的艺术IP开发需把握好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借助数字技术之力赋予文化更多的展现形式,从而开发出高质量的数字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文化需要。张大千的艺术包含众多品类,结合设计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需挖掘文化元素、探索文化内涵,形成“张大千艺术要素+文化创意设计+媒介+科技”的融合贯通,这样才能让张大千的艺术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助力张大千的艺术IP蓬勃发展。

注释:

①UI设计(或称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也叫界面设计。UI设计分为实体UI和虚拟UI,互联网说的UI设计是虚拟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参考文献:

[1]刘彤,曹典.影像传播视阈下的传统文化“传播价值”研究[J].当代电视,2019(6).

[2]吴琼,白鸽.美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体验设计[J].装饰,2021(7).

[3]王玉梅,胡伟峰,汤进,等.产品交互设计中场景理论研究[J].包装工程,2017(6).

[4]朱润.多感官设计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1.

[5]贺万里.张大千泼彩的三种境界[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

[6]陶昌平.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形态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

[7]宋思捷.张大千书法艺术的美术性阐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

[8]王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当代传播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9]张融.传统文化IP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孙杉(1996—),女,汉族,山西临汾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科教员,研究方向为信息交互与体验设计。

费凌峰(1986—),男,汉族,四川宜宾人,成都东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设计、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

通讯作者:周睿(1981—),男,汉族,四川泸州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设计、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

(责任编辑:朱希良)94F2FDBE-7E58-4E62-BE94-B41107A982A2

猜你喜欢
UI设计张大千
传奇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吃货”张大千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Android手机主题设计 
UI设计在产品形象中的价值与应用
面对不断扩展的设计在教学和实践中的探索
浅析原创动漫作品手游《Battle Glory》中的UI设计
UI设计在塑造产品形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