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022-06-12 01:59陈红静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批判思维辩证思维思辨能力

陈红静

摘 要: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比例逐渐增加,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思辨能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几点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能力;批判思维;辩证思维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识”,独立的思考和具备独立的辨识能力是一种面向复杂世界的综合认知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至少包含以下三个不同维度:逻辑性思维能力的维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维度、辩证性思维能力的维度。

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1.思辨能力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着重要地位。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学习任务群上都有关于思辨能力的体现。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语文学习要“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要“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最后,新课程标准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归入必修课程中。

2.思辨能力是高考语文重点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在试题结构上逐步以文本为试题基础,注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其中思辨能力的考查比重在增加,考查范围在扩大。如2021年新高考I卷第4题要求考生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就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021年新高考I卷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021年新高考II卷的诗歌鉴赏第16题:“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就考查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诗歌作品的能力。

因此,思辨能力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从高考的角度来说,是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1. 合理设计导思学案,唤醒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水平,盲目地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很有可能就会因为导思学案的加入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到有压力,反而使导思学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宋代朱熹曾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接受水平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思辨性教学中,也要正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有针对性、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设计导思学案。例如,面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但不是教师完全放手,而要提前给学生分享一些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查阅。在查阅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弹性选择导思学案中感兴趣又简单易行的预习思考。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赋予学生内在的语文阅读力量。

2. 运用还原法分析,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矛盾”。

选入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大多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时代的隔膜让学生常常难以生成体验,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学生一看到某一作者的大名,就急于说出其文章主旨,根本不屑于思考。例如,看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封建社会的荼毒与民众思想的麻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很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也难免让学生感到阅读的枯燥、无聊。据此,孙绍振教授首次提出“还原法”的剖析方法,在还原文本原生语义的过程中,揭示被表面文字掩盖的内在深层矛盾。而这个“矛盾”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和进一步思辨分析之处。

3. 借助多样化的思维工具,构建逻辑思维路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结构化的视觉思维手段,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走向,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以图形、文字的可视形式呈现在书面上。以此不仅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路径,提升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反思自己思考的角度是否全面、推理的步骤是否合理,从而实现内容完整全面、逻辑清晰且理性化的思辨阅读。随着教学的反复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也随之渐渐深入。這时他们能够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内化,把这一支架融合进自身的逻辑思维路径中,成为独立学习、阅读文本的一部分。

4. 立足文本,多元视角深入解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是发展中的主体,因此在以多元的视角去认识文本的过程中,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立足文本,切忌游离于文本。例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多角度思考,提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梦”“作者借梦境想要表达什么”“梦境和梦醒之后的感慨有什么关系”“这些梦境和吟留别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借“问题群”帮助学生立足文本,从自己的思考角度解读作者从入仕情怀的梦到梦醒后一切化为乌有的反思,再到最后不畏权贵的豪爽与傲气。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直接提出“你认为哪些语言很美”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并拿出大量时间以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多元”解答。笔者认为其实这样的伪问题,看起来是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实际上是把文本给剁碎了,仅从语言层面“多元”分析,很容易让学生脱离文本的实际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思辨性阅读的多元解读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基于他们各自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以独到的方式解读相同的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本阅读效果。但这里的自由是有限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注意多元而有“度”,不可以为所欲为。

结语

思辨,能使人的知识完整、思想成熟,能使社会的制度完善、发展稳健。当今中学生需要思辨能力,而社会也需要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雯.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作家天地,2021(27):69-70.

[2]赵青阳.高中生语文思辨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高考,2021(21):131-132.

本文系河源市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课题编号:hy1903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批判思维辩证思维思辨能力
批判思维,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巧借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掘乡土历史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