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工笔绘画与早年经历肇因探详

2022-06-13 21:23叶一帆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案

叶一帆

陈之佛Chen Zhifo

陈之佛(1896—1962),原名绍本,学名之伟,号雪翁,浙江余姚人。工笔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和艺术理论家。1918年赴日,1923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成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奠基者。历任上海东方艺专、广州市立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科、国立艺专、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曾当选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内容提要:书画艺术不是孤立的艺术门类,书画家经常借鉴纺织艺术图案来进行书画创作。生于纺织重地的陈之佛处在重视实业发展的时代,早年学习选择机织科为专业,学习机织图案知识,借鉴机织图案的构成、造型、题材等规律,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中,并由此形成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为近现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值得研究的学术坐标。

关键词:陈之佛;机织;图案;工笔绘画

中国书画艺术是具备文化特质的艺术门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绘画等各类绘画样式的相互融合和转化。尤其到了清末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面临现代化转型,中国画经历了西方绘画、文人绘画、民间绘画、商业美术的再次大融合,并因此形成海派绘画和学院派绘画。陈之佛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充满新气象的大时代,社会的风云变幻也影响到艺术领域。本文通过对陈之佛早年学习机织科目的史料进行梳理,观察陈之佛工笔画艺术的绘画表现,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其学习机织技术的经历,以及其从机织图案转入工笔花鸟画创作,并将机织艺术与工笔画艺术创作相结合,实现二者互融互通的实践。

一、陈之佛早年学习经历

陈之佛40多岁才致力于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作品一经展览便享誉画坛。然而,陈之佛在绘画方面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画家在此之前的知识积累以及相关艺术实践对其工笔花鸟画的铺垫和影响[1]。陈之佛工笔绘画艺术与前期学习经历关系紧密。现将陈之佛先生学习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陈之佛求学经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少年时期,他在家乡余姚县浒山镇(今属慈溪市)就读新式学堂“三山蒙学堂”,这所学校是与旧私塾教育不同的学堂。在这里陈之佛先生开始接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灌输,后在余姚县立高小就读,并跟随年长的胡长庚学习绘画,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14岁时考上了慈溪县锦堂学校,这所学校重视实践生产。少年时期陈之佛的学习经历与新学教育强调的手工实践息息相关。他在此阶段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绘画知识。

第二阶段是陈之佛于1912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织专业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所学校是为了发展实业、培养实业人才兴办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学习工业技术抱有强烈的期盼。陈之佛父亲的挚友黄越川的出现,决定了陈氏一生命运。黄氏是乡里第一个去过东洋的留学生,他建议陈之佛去杭州学习工业,并鼓动他说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行业。“尽管陈家对‘工业这一名词还很陌生,也不懂工业学校究竟学什么,但是‘学工业将来是很有希望的这句话,却令陈之佛及其家人悠然神往。”[2]学习实业技术不仅能使自身立足于社会,还能促进国家实业的发展。陈之佛这一时期的绘画学习相对于前一时期更为系统和正规。他在学习机织专业的过程中学习图案和绘画,并编写了第一部图案讲义。

第三阶段是于1918年考取留日官费生,东渡日本,后于1919年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这一时期陈之佛汲取国外图案知识并学习绘画艺术表现。在陈之佛学习图案的课程中,核心课程为“实习”和“绘画”两门,学时最多,课程安排上覆盖了几乎整个五年教学。这里的“实习”主要指的是图案实习,即用动植物写生变化图案的模样,以及模仿东西古今工艺图案和裝饰图案等。通过系统的学习,陈之佛在后来的图案作品乃至花鸟画作品中显示出来的造型能力足以说明其扎实的基本功。

在这三个阶段中,陈之佛将机织科目和图案学习作为专业,兼学绘画和造型。学习机织图案等知识为其后期创作工笔花鸟画,并将图案构图和造型相关知识与工笔花鸟画结合,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貌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陈之佛学习机织科目始因分析

(一)陈之佛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

陈之佛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两次鸦片战争对封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把中国封闭的国门撞开,封建中国面临重大变局。《南京条约》签定后,外国资本势力希望从中国榨取更多利益,并将中国变成为巨大的商品倾销市场,强行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施行五口通商。陈之佛生活的浙江宁波以及相邻的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中的两个重要城市。洋货、舶来品泛滥,对五个通商口岸以及邻近的沿海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受此影响而渐入困局,蚕丝、矿产等原料性产品大量出口,外国的织物成品大量流通至中国,冲击本土手工行业。当时的中国不仅在军事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在经济方面也被严重打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应对西方的强势冲击,清朝政府需要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回应西方的强势压力,“师夷长技以制夷”,卷入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之后,洋务运动兴起[3]。

洋务运动强调的是发展实业来振兴国家,以求自强。到了清末“新政”之时,中国更是大力发展工业、实业以求振兴。在此基础之上,兴办工艺学堂来促进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在朝廷的倡导下,各地纷纷成立技术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以官办民助的方式兴办工艺学堂,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其中很多工艺学堂是以染织工艺为重点的[4]。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贸易发达,同时自古就是丝织重镇,陈之佛就读的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位于省会杭州,这所学校就是以振兴实业、培养实业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其前身为浙江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于1910年,于1911年正式开课,同年民国肇始,遂改为此校名。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用兴办实业来抗衡西方的经济入侵,而兴办的各类工业学校便是以培养实业人才为目的的。陈之佛先生选择机织科目正是希望学习机织实业知识,试图改变国家贫瘠之面貌,顺应实业救国的时代洪流。4CCC95CC-F5A8-4BF6-89C8-4914859E883B

(二)尚学救国的学习思潮

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量学子感受到国家贫弱,希望学习实业科目相关知识来帮助国家富强。其中众多学子选择了染织专业,决心学成归来,重振产业。就如陈之佛就读的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其校长许炳堃作为早期留日学习的爱国学子,渴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来振兴实业,提升国家工业实力,在留学期间他了解到日本先进的染织工业,便对中日两国染织工艺的差距感到深深的担忧。学成归国后,他便积极筹措,呼吁改变国家贫弱,唯一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和实业,必须创办新型工业学校,培养新型人才,才能实现促进实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方面他大量聘用日本专业教师和留日学生来进行知识的讲授,如留学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朱光焘,被聘为机织科主任。此校尚学之风以及教员的留日背景都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陈之佛在此校毕业后并任教于此,后仍选择继续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便可以看出此校浓厚的尚学之风。

三、机织学习经历与陈之佛工笔绘画之间的联系

通过陈之佛的女儿陈修范的叙述可以大致了解影响陈之佛绘画创作的因素,“形成他独特工笔花鸟画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少年时在诗词、古文、绘画方面打下了很好基础;2.青年时不仅掌握了全面的数理化知识和机织方面的技术和实践,在日本又进行了系统的素描、水彩和图案训练;3.有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的基础以及对中外美术史以及其他画派画种多方面的研究;4.对中国古代宋元明清以来的绘画、工笔花鸟画做了观、写、摹、读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一直重视写生与创作实践”[5]。不难看出,陈之佛工笔绘画艺术风貌与其早期机织学科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在机织的学习过程中,其掌握了形体和图案的绘制。这个过程也是在学习绘画中的形体描绘,为陈之佛之后转向工笔花鸟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艺图案与中国画关系源远流长,从早期的原始岩画,到部落图腾,再到之后的青铜器、壁画、纺织品等工艺美术装饰的图案,都对中国绘画的造型、色彩、题材产生重要影响。近现代丝织品图案与中国画之间就是紧密互生的生态关系。陈之佛学习的机织课程以及图案知识自然会对他之后的工笔画创作的构图、造型、色彩、题材产生影响,现就以下几点浅析机织与图案知识与陈之佛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散点图案构成与绘画构图的联系

在机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在底布上先绘制图案。这些图案多以自然生活中的花鸟图案以及抽象的自然景物为绘制内容,不仅如此,在同一块布中图案还会多次出现。这样反复组合出的图案更具完整性和丰富性。花卉织物就以自然中的花为主题,绘制于布上,以此块布作为绘制的范围。在陈之佛所著的《图案法ABC》一书中也提出以不同的散点来绘制图案,通过观察陈之佛后期所作的工笔花鸟画,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单位中,四方连续的散点图案作为机织图案的创作方式也贯通于其花鸟画作品中。下面举几个代表性的散点构成方式以浅析。(图1—图6)

从以上几个图案散点构成方式和陈之佛工笔花鸟画作品的构图方式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散点图案构成方式不仅仅在机织中出现,陈之佛先生更是把散点图案构成方式运用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陈之佛对机织图案构成科目相关内容的熟练运用,体现了他将图案构成法则运用于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图案造型与工笔绘画之间的联系

陈之佛的学习生涯是以机织科目为专业,在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图案之时,他对图案逐渐有了深入的见解。陈之佛认为,艺术必须重视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图案有自身的基础造型规则,而中国工笔画的造型法则与工艺美术图案造型法则历来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内核是一致的,但在线条造型的灵动上工笔绘画造型比图案造型有更多自由的表现空间。陈之佛认为图案的“便化”来源于写实的形象。工笔绘画的基础也同样源于写实形象的艺术化提升。从这层关系上看,二者都是以写实的形象为基础,是造型细节上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图案和工笔画造型的分类。因此,图案造型和工笔绘画不是孤立的两个独立体,而是相互联系的。下面就以陈之佛所著的图案学著作《图案法ABC》中所出现的图案与其工笔绘画中出现的艺术造型相结合,一探二者之间的联系。(图7—图10)

通过以上4幅图不难看出,陈之佛的图案造型与工笔绘画都是以写实形象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他运用二者各自的造型法则和行业要求进行造型。从叶子和梅花的图案造型上来看,都运用了古典的弧度造型法则来处理物象。图案造型由于要符合工艺美术的要求,因此在造型饱满的基础上尽量进行简约化处理。而从陈之佛工笔画中叶子和梅花造型来看,其造型内核还是图案弧度造型的饱满简约,但从造型细节上的表现上来看,却更为丰富和生活化。因此从陈之佛工笔画的造型上来看,他不仅将图案造型法则熟练而灵活地运用到工笔画中,而且在此基础上他还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将生活中的物象通过主观处理提升到艺术表现的层面。

(三)传统丝织图案题材与陈之佛工笔花鸟之间的联系

近现代随着市民文化兴盛,艺术市场逐渐趋于满足官僚买办、实业业主、银行家喜好谐俗图、追求吉祥寓意的市场需求,以前文人画的梅兰竹菊题材逐渐被玉堂富贵、马上封侯、百鸟朝凤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题材替代。而这类题材在历代的纺织品图案中极为常见,通过对陈之佛所作的花鸟画与传统织物的表现题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在题材和表现图式上对传统织物的借鉴之处。(图11—图12)

从例图中我们不难发现,陈之佛的绘画作品在题材上受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很深。他在借鉴传统工艺美术题材的同时加上了自己对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自我理解,将自己所学融会在自我的工笔绘画表现形式中,将民俗审美提升为艺术品表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

四、结语

通过陈之佛早年机织科目及图案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领悟陈之佛专业科目选择的深层次内涵。陈之佛在学习机织科目的过程中,以机织图案的构成、造型、题材、表现技巧为借鉴媒介,领悟了工笔花鸟画绘画本体的经营以及画意的营造,他以此为基础将自己所学的各类艺术表现形式融入自我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之中,最终形成近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新风貌,为近现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案例。

參考文献

[1]尚可,张曼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名师研究:陈之佛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5.

[2]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13.

[3]袁宣萍.浙江近代设计教育(1840—194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4]袁宣萍.从佐藤真的观察看民初丝织业的转型与纹样嬗变[J].艺术设计研究,2019(01):33-38.

[5]陈修范,汤凌洁.作为艺术家的陈之佛先生:陈修范女士访谈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2):127.

约稿、责编:金前文4CCC95CC-F5A8-4BF6-89C8-4914859E883B

猜你喜欢
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找图案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