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收获”理念下饲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13 10:31张佳妮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验动物幼儿园

张佳妮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理念,重点在“全”一字。全收获的“全”是指多方面,多层次,多主体。而在这样一种理念引领下开展的活动,能够让孩子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整体经验,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饲养活动作为当下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既能满足幼儿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又能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动物生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但饲养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幼儿园的饲养角,它更应该是生活化的,自然化的。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发现饲养的踪迹,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年龄段发展目标共同开展生活化的饲养活动。

一、什么是自主性的全饲养活动

(一)超越传统的饲养

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园看到一个栅栏围着的区域或者是班级的一隅养着小鸡、小羊、兔子。孩子们偶尔来到这里喂喂食,摸一摸小动物,这就是幼儿园的饲养活动。幼儿园的这些小动物不是孩子在照顾,而是保育员阿姨忙前忙后地换水、喂食,这样的饲养成了成人的饲养。而这样开展的饲养活动也失去了开展的意义,无法让幼儿体验到饲养活动的真正内涵。

饲养不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任务,而应该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成人要做的是把饲养的机会和体验留给幼儿,在适宜的情况下提供帮助。饲养的核心则是让幼儿经历体验,获得经验,整合知识。成人要开展服务于幼儿的饲养活动,让幼儿完全地参与到饲养的全过程中。因此,从饲养最开始的“饲养什么?”到饲养中的“怎样饲养?”再到饲养后的“如何管理?”,在每一个阶段都应当由幼儿自主参与,进行决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在这一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尤应注意的一点是——不过分追求饲养成果,要让幼儿做小动物的主人,并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进行尝试、探索。饲养的目的不是必须成功饲养某一种动物,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获得饲养经验,体会到生命诞生的艰辛与可贵,建立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甚至是整合出更多的线索性经验。因此,教师要接纳幼儿在饲养尝试中的错误甚至是失败,将饲养活动真正地还给幼儿。

(二)多方面的饲养

全饲养活动的第一个“全”,是对饲养的活动内容进行丰富。传统的饲养局限于喂食与养护,而全饲养的活动则应将饲养推至开始,将一切从头再来。如乌龟、鸟、鹌鹑等由蛋而生的动物,则可以将饲养活动扩展至孵化,在孵化成功后,再对孵化成功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在饲养的过程中,不仅有喂食活动、养护活动,更可以丰富至种植、筑巢、领养、产蛋,直至新一轮的再次孵化;甚至可让幼儿体验小动物自然的死亡,意外的夭折,由此生发“葬礼”这样特殊的活动。而这样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地前进的活动,才真正诠释了全饲养的意义。

(三)多层次的饲养

全饲养活动的第二个“全”,是对饲养活动的程度深入探究,要让饲养真正成为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其核心是让幼儿参与到饲养的探索中来。这样的探索分为两个层次:探索的第一层是让幼儿自主体验与尝试。不计较失败,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总结经验,发现正确的饲养途径,获得可以应用的饲养方法。如对蛋的孵化,可以让幼儿自行尝试孵化。在一次次的探索后,幼儿能够总结出孵化蛋的一系列必要条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索的第二层是善于调查与比较,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饲养一种动物有各种条件、因素制约与影响我们的饲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通过各类调查去整合饲养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进行抉择,帮助幼儿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机制。如在饲养的开始,可以带领幼儿先对既定的饲养场地进行考察,整合出该饲养场地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调查,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饲养对象。

(四)多主体的饲养

全饲养活动的第三个“全”,是对饲养的参与人员全面覆盖。饲养不仅是幼儿的饲养,更不能只是成人的任务。幼儿在整个饲养的活动过程中是主人,是中心体验者,但饲养活动不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在幼儿饲养的活动中,要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家长资源。幼儿在园内进行饲养时,园内的每一位后勤人员,教职工人员都可以成为幼儿饲养的助力,都应该参与到饲养活动的推进中。而当幼儿回到家中,家长是幼儿饲养活动的倾听者、支持者,更应该是幼儿饲养活动的共同体验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家长也参与到饲养活动中,如开展“亲子领养”“周末轮养”等活动。正是在与幼儿这样的全饲养活动中,教师才能够成为幼儿的共同学习体,切身实际的获得饲养的经验与知识。教师自身对饲养活动投入真感情、真付出,才能成为幼儿全情投入的榜样。而对于家长而言,与幼儿共同开展的饲养活动也是其收获育儿理念和能力的源泉。

二、全饲养活动的开展与指导策略

全饲养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的同时,给幼儿更加丰富、深入、充满人文情怀的体验和经验获得。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自主性参与,师幼共同参与制订饲养活动规划

全饲养活动的规划需要幼儿的自主参与,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专业知识的引导与支持。因此,活动计划应当由师幼共同制订,在满足幼儿需要,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当地适宜饲养的动物种类和时令季节,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饲养活动的内容,将饲养活动落实到课程计划之中,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甚至具体的幼儿中,真正使全饲养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

(二)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特性与变化,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爱

全饲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形成相关的饲养经验,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好奇与亲近。因此,在整个全饲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观察力的引导,培养幼儿基本的饲养能力,激发幼儿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引导幼儿进行记录和讨论,通过调查探索整合饲养经验

饲养活动中的观察体验能够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幼儿进一步整理已知经验,逐渐形成一定的饲养经验,进而生成饲养的方式、方法,并应用到其他动物的饲养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饲养的内容,引导幼儿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记录自己饲养的过程。这些记录是幼儿经验提升的素材,也是幼儿之间沟通的中介。

(四)鼓励家长共同参与饲养活动,支持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索

全饲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与支持。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長宣传饲养活动的意义,积极争取家长对全饲养活动的支持。幼儿园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饲养活动的进程,通过多媒体及时分享幼儿的饲养成果,让家长也共同参与到饲养活动中,充分感受饲养活动的快乐与意义。

全饲养不仅是课程,更像生活一样充满各种尝试和体验。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当适当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尝试,更应该将全饲养的方式渗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使孩子获得经验,整合内化,增进情感和增强能力,实现真正的生活化教育。

猜你喜欢
经验动物幼儿园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