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幼儿园体验式“微社区”的构建

2022-06-13 10:31王雪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动室体验式创设

王雪莉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及家长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讨论和研究日益广泛。幼儿园充分利用空间规模大、班组数量多的特点,科学利用和完善各个专用活动室的教育功能,尝试整合园内与外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构建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微社区”平台,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环境、资源、内容和保障,最大可能地满足本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一、创设适宜的体验式“微社区”园所环境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因此,我园重视“微社区”环境的创设,全面思考、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互动性强的体验式“微社区”园所环境。

(一) 创设体验式门厅环境,营造“微社区”的氛围

门厅环境是幼儿感知幼儿园文化的第一渠道。我园充分利用门厅的墙面、地面和屋顶空间,结合节日文化、幼儿园大型活动,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更换,师幼共创,巧妙呈现互动体验式主题环境。通过环境创设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调动幼儿多感官体验。同时,家长也在幼儿的解读与感染下融入幼儿园的“微社区”氛围之中。

(二)优化专业的室内环境,顺应幼儿层次需求

专业活动室是幼儿园较为独立的学习环境,也是孩子们自主探索活动的大区域实习场地。“微社区”在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各专业活动室的功能及区域划分不同,我们注重专业性、互动性、童趣性和可操作性,赋予不同区域教育的不同内涵。例如:绘本馆以黄色为主色调,柔软舒适的靠枕、座椅,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尽享阅读的愉悦;美术馆则打通围墙,将室内与户外联通,师幼共同创造艺术空间。在专业活动室中,文化格局的建构、区域的划分、规则的制定、材料的摆放,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需要为主,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三)串联互通“微社区”场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种类丰富及空间充裕的功能室可以给幼儿提供种植、艺术、科技、交通等多种体验。因此,我园利用园内充裕的空间和丰富多样的专业活动室,不断设置并完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微社区”环境。我园以各专业活动室为基础,以“童馨步道”为主线,打开幼儿与户外的交互通道,形成了“一道两馆三大体验场”的新格局。幼儿在游戏中建构经验,感受“小社区大社会”的微社区氛围。通过对幼儿园环境的有机整合,我们力求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场一道都成为鲜活的课程载体,构建支持性课程环境,彰显环境的生态性、互动性、共享性和艺术性,让环境成为幼儿发展的体验场。

二、构建立体化、体验式“微社区”资源体系

《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课程游戏化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凭借场地空间大、地理位置佳、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我园注重充分挖掘园内外丰富的“微社区”资源,逐步形成了园本“微社区”资源体系。

(一)多路径深入,梳理和积累基础性教育资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一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事、物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课题组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三方面入手,全面挖掘“微社区”活动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首先,我们将幼儿园的园内环境进行梳理。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约谈等形式普查教职工及社区居民,梳理有价值的人文信息。例如,馨宝农庄的管理员伯伯便是我园种植、养殖的活资源。再则,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走访等方式对园外可利用的资源进行逐一调查,挖掘周边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园内园外资源类别详细的梳理和分类,对后续“微社区”生成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

(二)多种形式梳理,架构多元立体化资源体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不同的课程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微社区”资源的梳理、整合就要打破单一的结构形式,架构起多元立体化资源体系,使幼儿园“微社区”资源能满足幼儿差异性需求,为幼儿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我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了实物资源站和电子资源库两大类别的资源体系。实物资源站中的资源由家、园、社区三方合力收集、整理,而电子资源库则以网络资源图—资源目录—资源卡,三级架构为主,逐层梳理各级资源信息。

(三)多层面互动,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价值

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是幼儿与“微社区”环境互动的基点,当教师站位于幼儿的视角,利用好幼儿身边熟悉的资源,才能为幼儿的有效学习提供最大的支持。因此,在梳理园内外“微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挖掘资源在不同层面的利用价值。如:各班级结合当下的主题活动生成“微社区”班本活动;各年级组结合节庆活动,开展单一年级组或跨年龄年级组“微社区”活动;园级层面则开展“微社区”体验日、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多元体验活动。通过不同层面的互动,不断创新、实践,我园提高了资源的可利用价值,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聚焦幼儿发展,开展丰富的体验式“微社区”活动实践

《纲要》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着重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体验式“微社区”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前期环境创设、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整合和开发了“微社区”活动内容,并为幼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一)立足场地区域特点,开展多样的“微社区”活动

在开展“微社区”活动中,我园涉及的区域及场地较多,开展的活动内容较为多元化。针对不同“微社区”场地、区域的实际情况,我园依托前期较为充分的资源梳理,根据幼儿兴趣,生成了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快乐骑行”“炊事品尝”等活动。随着幼儿对民间游戏热爱的升温,教师将园所步道场地的健康元素与民间游戏的文化传承相融合,呵護幼儿的兴趣,生成多样、适宜的游戏。例如,我们利用步道周边的草坪、小树林开展“户外娃娃家”活动;利用丛林地势,开展“小小军训营”活动。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提高了动作技能,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他们的游戏之旅变得更富趣味性和灵动性,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也得到满足。

(二)立足场地区域活动,探寻多元的指导策略

在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立足丰富的“微社区”活动,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捕捉教育契机,以多种方式记录,不断反思总结,通过场地区域活动研究组的定期研讨,回顾不同形式的游戏记录,了解幼儿行为的意图,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比如,在馨宝农庄里,教师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时令节气,从选种到收获,提供多样化、可操作的材料,支持幼儿全程参与、深度体验,帮助幼儿在真环境中获得多元经验。“微社区”活动在不断丰富,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从环境准备、材料提供、语言引导等方面提供适宜支持,保障幼儿深度探索和体验。

幼儿在“微社区”自主体验式活动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微社区”自主体验的互动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动室体验式创设
8个教室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