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

2022-06-13 05:12杨红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款识篆刻国画

内容提要:对于国画中的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历代画家都非常注意,二者展示出历代画家在文学、民间文艺、书法、篆刻、绘画等上的综合素养。国画中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虽无定法,但是必有原则和技巧。

关键词:款识;钤印;篆刻;书法;国画

画,我国最早的记事方式,但是画的记事太过简单,于是将画抽象化,便产生了表意文字。后来,图和文字形成了传情达意而完全脱离“记事实用”的纯艺术品,即国画和书法。最早的国画是没有款识的,没有题跋、落款、钤印之说。唐宋时期的画大多没有款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名画中有题款和钤印,大多是收藏家为了标识而所题所钤。印章进入书画作品,最早记载于唐代天宝年间窦臮的《述书赋》。《述书赋》有一节专门讨论鉴藏印,称其为“印验”[1]。清朝的陆时化在《书画说铃》中说:“书画无款,非病也。宋人无款而且无印者甚多。”如果是宋代国家画院的专职画家所作的画(院本),则皆无印款。入元以来,有些文人雅士相聚,作画或赏画之时会品茶饮酒,情绪高涨,吟诗的吟诗,字好的在画上挥毫题款,擅长篆刻的治印钤盖,阴刻、阳刻、阴阳混刻均可,无论肖形肖像、斋馆收藏,还是花押吉语、私印闲章,无所不可[2]。由于文人画的兴盛,元代画家们更加注重抒怀,借助画作吐露心声,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交融的现象。除了姓名章,元代画家们还会借助各类闲章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审美取向、人生追求等。赵孟、黄公望、倪云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明朝中期,“吴门画派”中文徵明、沈周、唐寅等人的款识—书法落款和篆刻钤印更是炉火纯青。到了清朝,诗书画印的相互搭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像吴昌硕在作画时就充分考虑为题款让位。而当今中国画款识则发展到了更是自由的境地,有的是为亲朋好友等作画,画毕,情思似乎依旧没有完全表达,于是在画作的合理位置题款以做补充。如此逐渐演变,中国画到了无款无识不国画的程度。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启功说,他最早画画,别人笑话他题款的字“破坏画面”,让他在他自己画的画上不要题字。于是本能成为一代国画大家的他,发誓要练好书法,最终书法的成就盖过了他的国画而流芳百世。由此案例可以看出中国画中书法落款是多么重要。明朝的沈灏在《画麈》中说:“题与画,互为注脚。”仅仅靠书法落款很难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画作虽然画出了具象,但是作者要表达的胸臆却无法表达,必须借助书法题写的诗句来完成。所以古人说“书画同源”。因为画作不能讲道理,书法不能形象感知,因此画与题跋、落款便可以互相补充,互为映衬。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就深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朝书画家苏轼在他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内容或点明主题,或暗示画意,或说明自己的艺术见解。元朝书画家王冕的那幅《墨梅图》,画了一枝横着生长又折向的梅花,那个横向的枝干,苍劲挺拔;梅花的花朵由淡墨轻轻点染,花瓣淡雅而花蕊浓重,对比强烈;最后以书法题诗点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书互为衬托,交相辉映。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不与俗世同流合污,无意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题款,根据画作留空的大小及所要表达的寓意的需要,既可以一题,也可以一题再题,只要不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只要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均可。如明朝初期的畫家王绂创作的《墨竹》,画面中有多处诗词题款,多种书体,字体大小不一,穿插于竹林间,却丝毫不显得多余,使得该画作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画境清新、简淡。但是创作一幅诗、书、画、印俱佳,而又浑然天成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广博的学养和高超的技艺。

一、什么是国画的款识

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是中国画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独特艺术,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是历代艺术家不懈守正创新的结晶。款识一是指古代器具上铸刻的文字,二是指书画作品上所署的姓名、斋号、日期。款识还有三种说法:一是“款”指阴字凹入者,“识”指阳字凸出者;二是“款”在外面,“识”在里面;三是花纹为“款”,篆刻为“识”。笔者认为国画的款识包括书法题写与篆刻钤印。中国画的“款”专指画面上的“书法题写”,包括“题”“款”两个层面的内容;中国画的“识”专指画面上的“篆刻钤印”。中国画上的“书法题写”,简称“款”,又称题画、落款、题字、款题。在画面上用书法题写诗文,叫作“题”,题画的文字,按照体裁划分可以分为题画诗、题画词、题画记、题画跋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罗列斋号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可以记写作者籍贯住址、生肖年龄以及作画处所等。如馈赠之作,还必须书写谦辞称谓以及对方姓名字号等,内容与格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格式。但是在现实创作和研究中,文艺家对“题”与“款”的界定并不严谨,常常笼统地称为“题款”。题款不仅要求诗文要精美,同时也需要书法精到。因此,“题款”要求作者必须同时在文学和书法上具备极高的造诣与修养。

二、国画款识与书法款识的异同

共同点:不管是书法还是国画,其款识都可以分为三类:一、自创作品自我独立的题款和钤印;二、文人雅聚时多人合伙分工所为;三、对收藏书画作品的钤印标识、书法补白等。这是共同点之一,其共同点之二是不管是书法还是国画,其款识内容均可记写年月和签署姓名、别号等,也可记写作者籍贯住址、生肖年龄以及创作处所等。共同点之三:不管是书法还是国画,藏品和合作作品的款识也可题写诗词,以表达自我的理解。共同点之四:题款字均相对较小。

不同点:其一,书法的落款一般在结尾,也可在作品开头或适当的空隙,名章在末尾,闲章可在作品起首或其他某一位置。国画的落款在作品的上下左右均可,只要适当,这一点书法作品一般是不容许的(现代流行书风和行为书法除外);印章的位置亦可在上下左右,唯独在作品的正中或趋于中间的位置一般不能钤盖,这一点相较于书法就显得有些局限。其二,书法题款有时可以用朱砂等颜色的墨来题写,但国画因为本身色彩比较丰富,题款一般只能用黑色的墨来写。其三,书法题款一般是行书或草书,楷书题款很少见;而国画题款趋于楷书或行书,狂草题款的很少。

三、国画款识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画起初并没有题跋落款之说。唐宋时期的画几乎没有画款,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名画中的款印,大多是收藏者所题。真正的诗书画印互为一体是在南宋末期到元朝初期,由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赵孟开始的。入元以后,有些文人雅士相聚,赏画之余赋诗作画,落款题跋才渐渐兴起,有人赏完画作即兴吟诗,更将诗写于画上,如倪云林、赵松雪、柯敬仲、黄子久等;有人喜欢在画后注明创作场所、画家籍贯和创作年月;有的作品是为馈赠所创作,于是画家题写谦辞等以示自己的人格涵养。清朝的文艺家方薰说:“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宋代流传至今的画作虽然也有篆刻钤印、书法题款,但据考证,那些都不是书画家本人所为,而是画家创作之后由皇帝题字钤印,甚至有时还要加盖皇后的印章。从考古学的角度来分析,汉朝的石刻题名是较早的画上题款范例,如魏晋南北朝的题字石刻,武梁祠中画像石的赞词颂语。唐宋过后,花鸟画逐渐兴起,诗词更是盛行,于是诗书画印互为影响,有的画家把诗句题入画作,为画作点题,表达寓意。据唐朝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描述,画上用印开始于南朝的梁元帝。元代的赵孟大量使用印章,一方面为了防伪(书画家不加盖印章,会影响其真实性);另一方面,印章与画作配合,形式更美,色彩更和谐。所以历代鉴定画作真假,印章是第一鉴定对象。清朝的文艺家陆时化在他撰写的《书画说铃》中说:“宋人署名不用印,用印不署名。”由于文人画逐渐兴起,诗、书、印便皆用于画上。如苏轼喜欢题写长跋,并以大行楷为之;赵孟几乎每画必然题款,诗书并驾。书法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艺事,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迹化形式[3]。到了明清,画家创作无不题跋、钤印。有的画题跋长篇累牍,又钤印多多,除了一两个姓名章外,更有引首、补白、拦边、压角、鉴藏等闲章,既为构图布局之需要,又为寄情言志、抒怀达意之必需。

四、国画中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的妙处

国画的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的恰当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完美,对画面构图有着极大的帮衬作用,又可寄情言志、抒怀达意。题跋与钤印在画作中的不同安排,比如位置选择,题跋的字数、字体、字距、行距,每行的字数与整个行数搭配,等等,均应深思熟虑,真正做到弃一印一字则有缺憾,增一字一印则显突兀。清代徐康在《前尘梦影录》中认为图像和文本自古以来便如影随形:“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4]著名的当代画家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感慨:画面的布置,必须注意画面的安排,尤其要注意画面四边和四角的安排。他的画作《小龙湫一角》,画面四边均有伸出纸外的冲击感;画幅虽然小,但是气势宏大。他为了防止画面四边伸出画外,便在画面的左上角题款,画幅右边钤“笼为下”印章,留空右上与左下两角,使溪流有去脉也有来龙,气息流畅不滞。他的画作《春艳》,有两处进行题跋:一处在画作的上方正中桃树、柳树的枝条空隙当中,题曰“西湖多碧桃,与朝日相映,尤见浓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处在右侧中下处,题“雷婆头峰颐者又题”。两处相搭,使之画面收拦,防止了散乱。其钤印五方,紧挨题跋的姓名章与右下角压角章,起到加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尤其是上侧的引首印与右下侧的边款“又”字旁的“寿”字章,在钤盖的位置处理上,堪称匠心独运。正如唐代郑巢诗云“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5],确有锦上添花、提神添韵之效。又如潘天寿的《无边春色》一画,右上的书法题款,以行书题画名,且记年号、创作地并署名,字体大小错落,末尾钤阴刻名章,在左上角留出大量的空白,非常透气;左下角补白拦边印起到了保持画面重心稳定的作用。

五、国画中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的技巧

对于国画中的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历代画家都非常注意,它们展示出历代画家在文学、民间文艺、书法、篆刻、绘画等上的综合素养[6]。唐朝的画家往往题写小字款并将其藏于树根或石罅处,或以小楷题写画名并将其隐藏于树石之无皴处;而书法功力欠缺的画家大多落款于画的背面。到了宋代,创作时间、地点以小楷题写,并且书法题款不超过两行。只有苏轼是个例外,他开始用行楷题款,而且有时跋文会达到五行。在元朝,画面的诗文题跋文字更是超过一百字。到了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清龚自珍有诗云:“一花一石有款识,袖中拓本春烟昏。”清代文艺家方薰却说:本来很精妙的画,却被无知的后人题上不该题的文字并钤盖多余的印章,真是可惜又可恨。所以,题画是为了补充画时的不足,题好了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题不好便是画蛇添足,歪曲了画意,破坏了构图,令人生厌。题款不是件容易事,当慎之又慎。国画中书法题款与篆刻钤印虽无定法,但是必有原则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朱天曙.米芾论印、篆印与用印[J].中国书法,2021(3):64.

[2]杨红.砚边探微[M].北京:线装书局,2014:7.

[3]李朝暉.试论书法的社会维度[J].西北美术,2017(1):54.

[4]吴天鸽.从“以图补文”到“图文互证”[J].美术大观,2021(3):54.

[5]杨红.熏版画·板帘子[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106-107.

[6]向云驹.谈吴为山雕塑创作的写意精神[J].中国文艺评论,2019(6):63.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款识篆刻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浅述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国画等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