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察,静待花开

2022-06-13 05:25陈玉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牛牛菲菲皮球

陈玉荣

幼儿的一日活动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要在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观察和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制订发展目标,确定教育策略及内容。因此,观察成为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也是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观察幼儿,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一、教师观察幼儿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和“听”

(一)“看”幼儿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包括他们的表情、动作、情绪。菲菲今天来园有点迟了,她站在班级门口,怯怯地咧嘴笑着,然后低下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红色运动鞋,又抬头看了看老师。老师注意到了菲菲的表情,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到门口迎接菲菲,蹲下来说:“菲菲,你穿了新的红色运动鞋啊!你妈妈的连衣裙也是红色的,你很喜欢红色呀。”菲菲抬起一只小脚,让老师凑近看一下她的运动鞋,然后老师和菲菲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老师捕捉到了菲菲咧嘴笑这个表情,她以这种安静的方式邀请老师与她互动,老师观察到她的這个表情后立即给予回应,赞美了她的运动鞋 。虽然菲菲没有“说”一个字,却在对老师“说话”,老师对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做出了回应,让她知道老师在意她、关注她。

(二)“听”幼儿的话

有时候,教师正忙着做自己的事,孩子兴冲冲地过来和教师说话,没说一两句,就被老师打断了:“知道了,知道了”。这既是对幼儿的不尊重,又失去了观察幼儿的机会。其实,倾听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幼儿,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信心,如果老师当时的确没有时间,可以向幼儿表达歉意,并抽空弥补。

一天早上,幼儿盥洗后,妮妮跑过来向老师报告:“牛牛用干净的毛巾蘸池子里的脏水。”老师立即气冲冲地走进卫生间,准备批评牛牛,当老师看到牛牛眼里充满了一种渴求理解的目光时,便俯下身来,询问事情的缘由,牛牛说:“陈老师,你不是跟班里小朋友讲要节约用水吗?我看到水哗哗地流到池子里,就用毛巾把他们吸起来,这样就不浪费水了。”听到孩子的话,老师不仅没有批评牛牛,还表扬了他。

(三)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与幼儿交流

一件事情发生后,教师的态度、表情,包括主动与幼儿亲密接触的动作会使幼儿有安全感,有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做出正确的处理。教师在观察中与幼儿交流是必要的,然而这种交流应以“不打搅”孩子为前提。开展活动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一边观察孩子,发现孩子遇到困难应该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教师可以从旁引导,鼓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正在玩的皮球瘪了,当老师拿来气筒准备给皮球打气时,发现孩子们正拿着这个瘪皮球高兴地玩着。老师悄悄地把气筒放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们玩,只见幼儿一会把皮球当作帽子,一会儿又当作碗、盘子,还有的把皮球当作桶和雨伞。游戏中,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同伴之间也在交流沟通。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的自主与愉悦是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教师只静观不打扰的行为,本身就是为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观察幼儿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一)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老师问古灵精怪的大班小朋友杰杰,植物生长是否需要阳光?他回答:“不需要。”“为什么?”“沙漠的阳光很充足,为什么没有多少植物,只有沙子。”“植物什么时候生长?”“夜里。”“为什么?”“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可又看不见它长,所以它一定是在夜里面,我们睡觉的时候长的。”幼儿对事物的推断,有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想象,通常是成人无法预料的。如果同样的问题,你问中、小班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的孩子,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回答。

(二)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学习方式

老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从而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使幼儿获得进步。

户外活动时,老师发现很多幼儿对蚂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蚂蚁洞旁聚精会神地看,一个小朋友还问:“老师,蚂蚁吃树叶吗?”老师抓住这个兴趣点,在班上开展有关蚂蚁的讨论:蚂蚁吃什么、蚂蚁的家庭成员、蚂蚁住的地方、蚂蚁怎样过冬、蚂蚁怎么搬东西。很多幼儿园将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展方式,这些主题活动几乎都是从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需求开始的。

(三)通过观察,教师还可以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有一天,老师给幼儿播放马拉松比赛的录像。可不一会儿,教师就发现不少孩子已经坐不住了,他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三三两两的聊天。老师立刻意识到幼儿对该内容不感兴趣,于是果断地停止了活动。

三、观察中的思考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更要用脑子想,也就是要用“心”去观察。

(一)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并及时采取措施

户外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围聚在一个墙角里,老师过去一看,原来有一只壁虎趴在墙上。有个别胆大的孩子想用手去捉,被其他孩子制止了,说会咬人,他们就争论起来:“壁虎到底会不会咬人呢?”轩轩说:“壁虎会咬人,你看它长得和霸王龙一样。”娟娟却说:“你看它那么小,怎么会咬人呢!”老师问孩子们:“那壁虎会咬人吗?”小朋友不说话了。老师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这次的随机思考引发的行动,让幼儿经历了一次主动的学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即时观察、思考(或加上行动),事后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很多,都是不可预料的,受当时观察条件的局限,思考也可能不是深入的,有时甚至来不及思考就要采取行动。因此,事后的反思很重要。

一次幼儿园早操练习时,老师要求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大圆圈,当老师正要和一个幼儿手拉手时,他却突然跑开了。这位幼儿的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又继续观察这个孩子的其他沟通言行,发现还是有点不对劲,就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后来孩子被确诊有“轻微多动症”。由于早发现、早治疗,孩子很快就痊愈了。

在对幼儿观察、理解、接纳的过程中,教师对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理解也会步步深入,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所以,教师观察、理解、接纳幼儿的过程就是她观念转变的过程,如前面讲到的“牛牛用毛巾蘸水”的例子,老师从“气冲冲地冲进卫生间准备批评牛牛”,到由于看到“牛牛眼里充满了一种渴求理解的目光,便俯下身来询问事情的缘由”,再到深刻地反思。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做个用“心”,用“脑”去观察孩子的良师。3E12B077-8241-4306-BF86-1572671C26A6

猜你喜欢
牛牛菲菲皮球
可笑的牛牛
糊涂的小兔菲菲
家乡的变化
拍皮球
菲菲生气了
顽皮的牛牛
我喜欢的小狗菲菲
不合群的菲菲
牛牛的耳朵
拍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