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2-06-13 22:50杨发恒钟平展许仕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烟田烟区烟农

张 丽,李 波,杨发恒,钟平展,许仕欢,徐 锋

(广东烟草梅州市有限公司蕉岭县分公司,广东梅州 514100)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烟叶生产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1]。作为重要的烟叶生产区域,粤东烟区以其优越的烟叶生产条件成为烟草产业发展的基地之一。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要求下,粤东烟区开展了以“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队伍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先进、风格特色彰显”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活动,努力通过政策、市场、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整合来优化烟叶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水准。然而,区域内烟叶生产状况的差异也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精准施测,即根据制约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生产策略。

1 蕉岭烟叶生产情况概述

蕉岭是粤东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县目前的耕地保有量为7 946.67 hm2,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 293.33 hm2,规划基本烟田2 076 hm2,所有规划的基本烟田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占比为32.97%。2021年,在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烟草公司的协同下,全县共规划出优质烟田1 333.33 hm2,其中,约有49%的优质烟田分布在广福镇。在划定优质烟田的基础上,蕉岭一方面将基本烟田保护纳入县耕地保护范围内,另一方面出台专门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基本烟田保护责任制度。同时,县政府还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每年的烟叶生产扶持经费来支持各镇、村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在行业扶持和地方政府支持下,蕉岭烟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取得的成效明显。以2020年为例,当年全县烟叶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78%,优质烟田分布相对集中的广福镇的烟叶产值占全镇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除了规模方面的体现以外,蕉岭的烟叶生产收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成绩。2021年该县烟叶生产的成本收益状况(表1)。通过该表可以看出,2021年度,蕉岭不同规模的烟叶生产均实现了盈利的目标,并且小规模经营的净利润突破了1 000元/667m2。

表1 2021年蕉岭烟叶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2 影响蕉岭烟叶生产质量的因素

烟叶生产属于农业生产形式当中的一种具体表现,烟叶产品质量既受到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烟农种植管理水平和产业扶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近年来粤东烟区和蕉岭政府不断优化烟叶生产政策,释放烟叶产能提升空间,但烟叶生产的质量仍然受到部分因素的显著影响。从当前实际生产中分析,影响蕉岭烟叶生产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烟田状况

烟田是烟叶种植的主要载体,田间土壤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到烟苗生长的状况,进而影响到最终的烟叶产量。目前,蕉岭用于烟叶生产的农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多部门协同,共同规划出的优质烟田,一类是基本烟田,其中优质烟田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适宜,全氮含量较低,且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适宜,适宜烟苗生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吸收需要[2]。基本烟田的土壤成分能够满足烟苗生长的基本需要,在微量元素结构和含量方面要弱于优质烟田。相关调查表明,蕉岭域内,拥有较多优质烟田的广福镇烟叶生产产值要明显高于优质烟田数量少且分布分散的其他7个乡镇。

2.2 降水情况

虽然与位于粤北烟区的县相比,蕉岭烟叶生产的水源分布状况要好一些,但是,如果出现连续性的干旱天气,则势必会影响烟叶生产的质量。例如,2021年,蕉岭就遭遇了冬春连旱的情况,从烟苗移栽开始就一直出现严重缺水的问题。并且,相较于烟田的土壤而言,降水情况的客观性更强,通过相应措施改变降水情况的难度也很大。因此,烟区降水情况成为影响蕉岭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典型因素。

2.3 种植规模

目前,蕉岭的烟叶种植规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户种植(种植烟田面积≥6.67 hm2),一类是小农户种植(种植烟田面积<6.67 hm2)。其中,县域内大户种植的有9户,种植面积在104 hm2,最大的种植户为33.33 hm2。种植规模对烟叶生产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化和机械化方面。即大户种植能够积极配合站点的技术指导,采取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烟叶生产的成本相对较低,管理的方式较为科学,而小农户种植由于烟田分散、烟农独立经营等方式,导致烟叶种植的技术应用不统一、不规范,导致烟叶生产的成本投入较多,降低了烟叶的整体收益。

2.4 烟农状况

烟农是具体负责烟叶生产的主体,其在烟叶生产方面的认知、知识和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具体的烟叶生产经营行为,进而影响烟叶生产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益性[3]。可以看出(表2),近5年来,蕉岭的烟农数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通过深度调查发现,从事烟叶生产的烟农的年龄普遍在59岁左右,烟农受教育的水平多在小学层次,这种烟农年龄和学历状况,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烟叶生产整体能力的提高。并且,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真正愿意从事烟叶生产的烟农数量日趋减少,这也会影响到接下来蕉岭烟叶生产的质量。

表2 2017—2021年蕉岭烟农数量变化情况

3 蕉岭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烟叶生产要高质量发展,目标是烟叶的生产质量和烟农的实际收益持续稳定增长。虽然近年来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本县烟叶生产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持,但仍然存在上述所明确的影响烟叶生产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因此,蕉岭应当结合可能影响县域烟叶生产质量的因素,寻求更加科学的烟叶生产策略。

3.1 多措并举改善烟田状况

烟田作为烟叶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土壤的性质和营养结构状况是影响烟叶生产质量的基本因素[4]。虽然土壤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改善烟田的土壤状况,提高烟田的质量,使基本烟田逐渐发展成为优质烟田。

近年来,蕉岭部分镇尝试引入了烟稻轮作制度,实现了以烟养稻、以稻促烟。相较于单一的烟叶生产而言,烟稻轮作充分尊重了季节互补的规律,在1月中下旬移栽烟苗,6月中旬全面采收完毕,随后,空出的烟田就可以用来栽植晚稻,在7月中旬,烟田经过旋耕整理之后,就可以将水稻移栽到大田,这一做法充分利用了烟叶收成结束后的水田资源。同时,烟稻轮作的方式也实现了土壤营养成分的供给均衡。一方面,水稻与烟叶是不同的科属,病虫害共性少,另一方面,两种作物的需肥特点不同,营养需求也不同,其中水稻需要氮素、硅素,而烟叶生长需要钾素,这有利于均衡吸收土壤营养[5]。并且,烟叶属于深根作物,而水稻属于浅根作物,两种作物的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耕层及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当然,除了通过烟稻轮作来改善烟田状况以外,也可以定期通过增施有机肥、稻秆还田、犁冬晒白等土壤保育措施,进一步增加烟田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

3.2 完善烟区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降水状况对烟叶生产质量的影响,蕉岭要通过兴建相应的水利设施来加以弥补,即通过建设相应的输水渠、机井等基础设施来保证出现连续性干旱时,有足够的水来保证烟苗的生长。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烟苗所需要的水分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不同的水分亏缺处理方法也会对烟叶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其中,旺长期(3月上旬—4月上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成熟期(4月中旬—6月底),影响最小的是伸根期(2月)。从2021年气候来看,烟叶旺长期和成熟期是蕉岭最易出现干旱状况的时期。因此,要在烟叶移栽后积极寻找稳妥的水源,待4月出现干旱时,可以通过输水补水的方式降低干旱天气对烟叶生产的影响,确保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3 稳定烟叶种植规模

目前,虽然蕉岭拥有较多的优质烟田,也有相应的种植主体负责烟叶的生产,但从县域整体来看,烟叶种植的规模实际上还有较大的扩充和提升空间。这就需要通过稳步推进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来整合优质烟田资源,提高烟田资源利用率。

首先,积极培育大户种植。考虑到分散种植和烟农流失等情况,为保证烟叶生产的整体收益,要通过政策手段积极协调各镇村在土地流转、用工等方面给予有规模化经营想法的人提供相应的支持,使其能够通过小农信贷获得资金进行规模化土地的租赁和烟叶种植,打破烟田对规模化种植的束缚[6]。其次,烟草公司和烟农合作社等主体要为烟叶生产大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提升大户种植烘烤管理水平,引导大户进行规范化的烟叶生产。例如,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就烟叶种植的密度、烟叶生产中的施肥、成熟采烤等按照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执行,帮助大户进行科学种植,提升产出效益。

3.4 优化烟农队伍结构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其烟叶种植的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烟叶生产的质量[7]。考虑到目前的烟农队伍结构,蕉岭应在稳定核心烟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年轻、高学历的烟农。在稳定核心烟农方面,要重点稳定0.67~2 hm2核心烟农,因为这部分烟农普遍有一定种烟经验,并能够通过种烟获得稳定的收入,核心烟农的流失是对烟叶种植的重大损失。在实际的烟叶生产中,要针对0.67~2 hm2种烟主体逐年减少的情况,拿出实际行动解决这部分农户的种烟诉求,及时解决烤房维修或烤能不足问题,让他们吃上种烟的“放心丸”。在引进年轻、高学历的烟农方面,要重点与一些农业类企业或者高校合作,通过定向合作的方式来扩充烟农来源,吸收那些专业人才到本地区进行烟叶生产经营管理[8]。

4 结语

综上所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蕉岭乃至整个粤东烟区重点要实现的目标。虽然近年来蕉岭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烟叶生产质量的措施,促进了烟叶生产质量的提高,但实际的烟叶生产质量仍然受烟田状况、降水情况、种植规模和烟农状况的影响。为此,蕉岭在追求实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目标方面应当做到多措并举改善烟田状况,完善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烟叶种植规模,优化烟农队伍结构。

猜你喜欢
烟田烟区烟农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松桂镇烟农结构变化与对策分析
打顶调控对烟叶碳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烟田施肥起埂机的设计分析
宝鸡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上杭县烟区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宝鸡烟区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冬牧70黑麦秸秆还田对烟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