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的建议

2022-06-15 03:32郭钰
文化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讲解员展品博物馆

郭钰

博物馆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强国是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且正当其时。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新时代的博物馆,有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览、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想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离不开对博物馆展品的讲解。所谓讲解,是人与人的交流,有输出、有沟通、有反馈,既要讲得出,又要解得了,这样的讲解才有温度。想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水平,而讲解技巧是讲解水平的基础。因此,首先要提高博物馆讲解员讲的技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加强讲解词撰写能力

讲解词不只是对博物馆展品的简单介绍,更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是讲解员在对博物馆展区展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并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将材料总结整理后,呈现给观众的文学作品。讲解词是讲解的基础,是对博物馆及展品的介绍,讲解词可以将博物馆中展品背后的故事及蕴含的意义传递给观众。好的讲解词可以把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变“活”,变成有趣的知识。讲解词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有文化内涵,要有讲解员自己的见解。对不同的人,讲解员还要设计不同的讲解词,或者还可以加一些互动的内容。基于准确的基础上,每位讲解员心里需要有“极简”和“极繁”两个版本的讲解词。如果把讲解词比作讲解员心中的高楼,那么,简版讲解词就是高楼的框架,应具有专业性与准确性,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而繁版讲解词则是楼内的装潢和装饰,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加入讲解员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让讲解词变得更加精彩生动。在讲解过程中,极简版本的讲解词和极繁版本的讲解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极简

极简版本的讲解词,并不是指讲解词简单,而是精练。一份极简的讲解词,应包括博物馆展厅内经典展线上所有必讲展品的准确介绍,它是凝练的精品。极简版本的讲解词可以让游客明白馆藏精华之所在。因此,它适用于限时或政务接待中介绍展品的时候,其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表达出博物馆的陈展核心内容。

极繁

“极繁”是在“极简”的基础上尽量丰富讲解词的内容,可以使讲解词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观众兴趣。极繁版本的讲解词就是对每件馆藏精品的详尽介绍,包括展品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故事等。这就需要讲解员不断努力积累,以做到在讲解中游刃有余。

1.了解每件展品

讲解员首先要做到对展厅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有深入的了解,哪怕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展品,只要有观众问到,就能作出基本解答。这样才能达到“解”的要求,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的观众的参观需求。这个过程需要讲解员自身有意识、有计划、长期且深入地学习,厚积薄发,方能对博物馆的展品烂熟于心,才能到达问之即答、答之即对的境界。

2.联系生活

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大多或时间久远或颇具专业性,想要吸引观众,让观众感兴趣,就需要拉近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因此,讲解词在避免过度专业、晦涩的同时,还应尽量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

例如,地质类型的博物馆中,展品大部分是冰冷的石头,其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只是精美好看,在观看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如何能让观众产生兴趣,有深入了解的欲望呢?讲解员可以从大众熟知的宝石入手,如颜色鲜艳且丰富的碧玺,抑或价格昂贵的祖母绿、钻石等。

另外,不同地区的博物馆讲解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比如山西地质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解生长于石炭—二叠纪时期的华夏植物群时,就可以在介绍植物特点、生长环境、古今作用之前,先以“是我省这一煤炭资源大省97%左右煤炭的源泉”引入,拉近时间距离,引起观众兴趣,这样使山西本省观众产生自豪感,再以煤炭产生的源泉之一——华夏植物群引出讲解内容,抛砖引玉,在加深观众印象的同时,达到为观众科普的目的。

有些专业名词还可以通过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这样的词往往比音译词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由点及面,进行新概念的导入。以“地质年代”为例,绝大多数观众对其闻所未闻,若直接阐述概念,即“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甚至会让观众一头雾水。而如果从“侏罗纪”“白垩纪”这些在影视作品中早已深入人心的地质年代作为切入点,或者从因形成了大量煤炭而被命名为“石炭纪”的地质年代作为切入点进行解释,就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地质年代”这一概念也就深入人心,经久不忘。

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

如今博物馆事业正蓬勃发展,放眼全国,博物馆类型不断增加,展品日益丰富,各种展示手段层出不穷,想要让观众留有印象,难以忘怀,博物馆就必须有自身独特的领域和风格。讲解员背诵式的讲解已经不适合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了,不仅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培养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博物馆和讲解员,博物馆中的知识才能传播得更广更远。因此,博物馆的讲解员应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的讲解员喜欢钻研展品相关专业的科学知识;有的讲解员善于总结、划重点;有的讲解员擅长讲故事、编顺口溜;还有的讲解员喜欢与观众互动,会选择提问式讲解的方式。只要内容准确,适合观众,就是好的讲解方式。

保护与美化讲解嗓音

标准的普通话与洪亮的嗓音是讲解的最基本要求,而想要提高讲解的感染力,优美的嗓音是不可或缺的。优美的嗓音需要科学的训练。正确、长期、持续的练声可以有效保护嗓子,还可以美化声音。

坚持训练气息

人声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是通过运用气息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在长时间的讲解过程中,要想保持声音的整体性,需要气息的支撑,也就是用气发声,而正确的发声需要依靠科学的气息训练。

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最理想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胸腔、隔膜、腹腔联合呼吸,具体方法是“快吸慢呼”。吸气的时候腹部略鼓,胸腔有意识地扩张,可以感受到腰部周围也有明显的扩张,这可以将气息自然充分地吸入身体;呼气的时候要放松腹部,并向内向上收缩,而胸腔仍然保持扩张的状态,横膈膜向上运动,将气息由肺部挤出,完成发声过程。总体来说,就是要“深吸慢呼”。

这种呼吸方法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方法不同,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方便可行的训练方法有“闻花香”“吹蜡烛”“绕口令”等。

“闻花香训练”是想象自己正在享受迷人的花香,然后深深吸气,尽量将空气吸入腹腔。“吹蜡烛训练”是把吸入的空气尽可能缓慢且均匀地呼出,在做呼气练习的时候可以发出“呼”的声音。“绕口令训练”是专门控制气息的,比如“数枣”“报菜名”等,在练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准确的吐字归音之外,还要兼顾到气息的控制。

坚持科学的气息训练,一方面有助于讲解员养成科学的呼吸习惯,另一方面还能培养讲解员发声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

保持讲解字正腔圆

讲解员在讲解中要保持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可以从气、声、字结合练起,让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而达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字正腔圆,需要讲解员准确的吐字归音。声母、韵母、声调是汉语语音三要素,声母是字音准确的基础,韵母是字音响亮的关键,声调是字音抑扬的核心。具体做法分为以下两步。

一是逐字训练,咬紧字头归字尾。所谓字头就是声母和韵头,要发音有力,叼住弹出;字腹在韵母中间的位置,是发音过程中比较响亮、比较完整的部分,要拉开立起,这样可以使发出的音节清晰且共鸣充分;字尾处于音节的末端,是发音过程中力度逐渐放松、气息逐渐减弱、口逐渐闭合、声音逐渐停止的阶段,如果归音不到位,会影响字音的完整性。因此,讲解员整体上要注意提、打、挺、松的口腔状态,始终要保持声、韵、调到位。

山西人受方言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尖音”问题可能比较明显,尤其是声母为j、q、x的字音发音问题。因此,山西人在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在舌面和硬腭前部,拼读时成阻部位要成点状而不是片状,舌尖应放松下垂,避免舌尖和舌面同时成阻。练习时可以与舌尖前音z、c、s区别练习。

二是唇舌力度和灵活性训练。可以通过“喝温水”“气泡音”打开口腔,然后通过“开口腔”“口部操”“唇舌操”有意识地锻炼唇舌的力度及灵活性。

时刻注重讲解原则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讲解内容的全面性和嗓音的优美,最重要的是要服务好观众,讲解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则是“为他人着想”。

保持恰当的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能有效地配合讲解传递信息,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達效果,甚至还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具有的作用。态势语言包括姿态、表情、目光和动作。

外形方面,讲解员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是观众接受与信赖博物馆的前提。讲解员工作时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包括得体的衣着、整洁的发型、干净的妆容以及保持礼貌的微笑。

讲解过程当中,讲究动作规范。举例来说,手势以手掌为单元,四指并拢,微微弯曲,与小臂平直,忌用手直接指人和展品,且还要避免频繁举手放手的动作。

因人施讲

每一次讲解都是全新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因受时间、观众接受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有侧重点。同时,讲解过程中要对本馆优势做到心中有数,立足馆内特色,针对观众需求,扬长避短,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一场好的讲解应包含“是什么”“为什么”“讲什么”三部分。“是什么”指基本的陈列意图、原则、主题和内容;“为什么”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陈列的目的,每件展品的价值和意义,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展品相关的知识;“讲什么”是要从讲解员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中选择观众需要的内容。

所谓“因人施讲”,是指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在“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准确拿捏“讲什么”,针对不同的参观人群,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讲解。

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讲解员在讲解前应提前沟通好讲解时长,提前了解观众的兴趣点,根据既定的时间,对所讲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对象的要求等。比如说,为低龄段儿童讲解时,要根据其年龄特点控制讲解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感兴趣的展品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讲解方式以更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提问、互动方式为主。

提高讲解过程的应变能力

部分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某些突发情况或紧急事件,如何灵活处理此类问题,可以考验讲解员的应变能力。如果讲解员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的讲解效果,不仅会影响参观群众的心情,同时也会对博物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处理得当的话,则会对整个讲解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面对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讲解员能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受突发情况的影响。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在发生意外时,讲解员首先要保持冷静,甚至要面带微笑,充分发挥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如果情绪过分紧张,就会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而陷入尴尬的境地。

讲解员在日常讲解工作中,如果遇到讲解被观众打断的情况,一定要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对于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告诉观众讲解结束后再进行具体解答,要先保证本次讲解顺利完成,处事不惊,多与观众互动,如可以分享展品背后的人文趣事,让讲解妙趣横生,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此外,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假设部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提前做好应对,同时还要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经常阅读一些演讲方面的书籍,多去学习优秀的同事处理问题的经验及技巧。

除上述五个方面外,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的情感也是使讲解达到完美效果的重要支撑。要想打开观众心扉,让观众对博物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打动观众内心,必须先感动自己,只有满怀热情,保持自信,了解每件展品,并与之建立深厚的感情,方能吸引、感染观众。

一场完美的讲解,应做到意美、音美、形美、情美,这也是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志。讲解员讲解技巧的提高并非以理论学习为主,而是以能力训练为主。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积累,并与实际不断联系,掌握语言运用的表达,培养一定的语言识别力、判断力和运用能力,再加以总结和改进,才能促进讲解技巧的全面提高,从而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

归根结底,每一个讲解员对自己的讲解工作,要热爱,要多思、多练,才能在讲解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孙鹏飞.生活、舞台、歌唱的声音训练——浅谈呼吸对声音的影响[J].艺术评鉴,2021(21):25-27.

[2]侯越.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8):110-111.

[3]陈花芳.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面试过程中存在的态势语言问题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2020(06):115+117.

猜你喜欢
讲解员展品博物馆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当讲解员
博物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培养模式探索(英文)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