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机遇、挑战和创新

2022-06-15 03:32杨俊华
文化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智能化图书

杨俊华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当今社会已经发展成了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达到更高的层次。物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实现了世界万物之间的高度互联,使人与物能够高度联系起来。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改革,我国的图书馆也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再升级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也经历了从单纯人工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到全智能化管理的变革。在此变化的影响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开始从固定的纸质阅读转变为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移动阅读,构建了全新的阅读模式。在人们阅读习惯、社会文化输出方式以及图书馆升级的背景下,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构建智慧型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智慧图书馆需要利用智能感知技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运转以基本的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为基础,并借助各类智能化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管理。用戶在图书馆中接受各类智慧化的服务,各类图书信息的管理利用了数字信息传播等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本质目的并非传输信息知识,而是借助用户的智慧和阅读需求,完善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培养读者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提升读者的知识创新意识。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遵循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

现阶段人们提倡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图书馆要想真正发展成为智慧图书馆,就需要遵循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和顺应自然发展作为智慧图书馆运营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各类图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图书馆可以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利用无污染材料,在配置内部设施时也要尽可能使用低能耗、智能化的设备,从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对读者进行正确的绿色发展思维的引导。

智慧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实现智能衔接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就必须重视对智慧阅读环境的营造,不断完善并丰富图书馆原有的知识服务体系,将基本的数字化服务转变为智能化服务。智慧图书馆能将图书的供给、读者的需求以及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有效衔接起来,图书馆的管理员借助对图书和各类知识资源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可以为读者提供最佳的图书服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在读者体验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各类需求,图书馆则需要尽快响应读者的实际需求,尽量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借助这种在线活动的形式,不仅能够实现图书馆各个管理环节的高度衔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的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智慧图书馆需要营造“以人为本”的日常管理环境

智慧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是众多的读者,智慧图书馆日常经营和管理等各项运行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基础。图书馆不仅需要为读者提供基本的阅读服务,还需要尽可能地为读者营造可以跨库服务的阅读空间,让读者突破图书馆的空间限制,借助网络进入其他的图书馆中搜集并阅读资料。图书馆要尽可能借助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体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智慧图书馆通过馆际合作,可以使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功能强于数字图书馆。加大图书资源共享力度,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多媒体资源等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联盟为核心,实现图书馆馆际之间的高度资源共享,从而使读者的实际阅读空间不再受到物理方面的局限,能够根据读者自身的需求,利用数字化资源和智能化服务设备实现跨图书馆、跨区域的阅读,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更多的便利。

其次,智慧图书馆能够真正实现以读者需求为引导的针对性管理,智慧图书馆可以全面发挥感知功能,充分整合和优化各项资源,保证读者能够接收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同时因为智慧化服务资源的充分整合并且取得了规模化效益,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基本阅读服务时,其中蕴含的资源效益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智慧图书馆还塑造了立体化交互空间,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其构建的智慧知识服务体系既能快速地响应读者需求,还能将读者需要的信息深入挖掘出来,并传递给读者。

最后,智慧图书馆能够营造高度交互式的环境,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升级,是依托于物联网技术而建立的运用全新管理模式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将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高度交互,促使图书馆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

从数字图书馆升级到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建设策略

构建完全开放式的图书信息服务框架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实现数字图书资源和虚拟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智慧图书管理体系,为读者搭建一个依托于网络平台而存在的真实阅读空间。从构成方面分析,数字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资源的结合,而智慧图书馆则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为读者提供数字信息化阅读服务的系统。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普及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读书需求,随时浏览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并进行借阅活动。随着如今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智能化服务。借助智慧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用户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并应用图书馆资源。

有效地组织信息

图书信息资源是建设图书馆的重要基础,使图书、文献等书籍资源高度互联,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智慧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以数字化信息管理为基础,所以想要实现图书资源的互联,就必须整合并创建专门的图书信息整合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专业文献感知和服务体系。就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情况而言,智慧图书馆当中配置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包括网络文献、多媒体文献以及基本的电子书籍等,然而不同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优势不同,为了增强图书资源之间的信息关联力度,尽量满足读者不同方面的阅读需求,就需要开展馆际合作,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跨部门、跨书库型的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馆之间需要建立固定的互联关系,实现跨空间信息互通,使读者能够随时获取各类图书资源。

建立图书信息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人和信息资源之间的高度联通,是发展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收藏本质上是为读者服务的,因此,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从用户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读者可能需要的各种图书信息服务,从而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服务体系。信息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是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智能化、自助化的图书服务既需要建立在信息和信息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又需要建立在人与信息的关联互通(管理系统与人为因素的互联互通、后方服务体系与前方用户服务机制的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这些潜移默化的关联,搭建起了信息与用户之间的资源互通的桥梁,也是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把控的重点。

智慧图书馆的未来持续优化建议

想要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并推进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程度,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重视以下几点。

以全新的定位服务读者

相比于数字图书馆和传统的实体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不仅配置了数字化图书资源,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同时还有较为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和强硬的技术支撑,这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在读者的全新读书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数字惠民”。在如今网络环境的深入影响下,5G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全国,智慧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开发并建设移动图书馆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手机版服务体系。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和文献资源,可通过馆内管理人员设置的专家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参考服务,让科研助力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省级、市级的图书馆则可以与城际交通线路或者机场合作,为旅客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从而将全新的智能图书馆服务提供给读者。

增强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力度

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在各类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集群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书籍、文献资源的分享。地方级图书馆以及各学校图书馆的个体建设水平和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十分有限,因此,构建智慧化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全面优化升级,第一步必须建立高度集成化的书籍信息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对于学校图书馆而言,其可以借助校际联盟的形式,实现图书资源的交流互换;地方级图书馆则可选择与国外图书馆或者该地区高校的图书馆联合,建立共同的智能信息资源库。对于普通二线城市的市级图书馆和普通高校或者职业院校的图书馆而言,由于其本身的基础规模较小,各类基础资源也非常少,因此,相比于重点高校、省级和一线城市而言,其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难度更大。然而在信息集群方面,这类普通三线城市的图书馆可以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实现专项资源的高度融合,增强自己所在联盟的资源聚合力度,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馆际合作,持续扩大发展规模,从而建立成熟的图书资源集群。与此同时,在建立信息资源集群的同时,还必须统一资源接口,确定访问标准,统一数据标准,避免图书资源和管理系统存在格式冲突而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

深入建立智能化的图书信息服务系统

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智慧”相比于“数字”的优势体现在其可以精确定位、快速检索以及针对性强且准确度高的咨询解答服务等方面。及時解答读者问题,提供知识服务,是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群和知识数据库基础上,构建读者经常咨询问题的处理数据库,并且以模糊算法作为主要检索方法,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访问和检索服务。在精准定位和快速访问部分,则以计算机基本算法为基础,用少量的关键字,检索出相关文献资料,并且对检索和反应的时间进行评价,便于后续升级和强化。为了持续提升访问和速度以及定位的精确性,就需要以图书馆自身的数字系统和信息平台为基础,同时以“类型指定”的方法检索,能够更加有效地缩短检索时间,同时还能实现精准定位,有效增强用户的实际体验。该方法通常被应用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级一类大型图书馆中,基于其定位精确、检索速度快的特性,该方法和其依托的平台值得高校图书馆和地方级图书馆借鉴。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转型升级为智慧型图书馆,其既能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也能使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现阶段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都由自动化管理和运营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完成,保证图书馆可以不间断地为读者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服务,营造最优的阅读环境。现阶段,智能技术逐渐渗入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中,我国的图书馆逐渐从数字图书馆转型发展为智慧图书馆,为作者提供了更为全面且优质的服务。当前,我国图书馆用户和图书资源之间还存在时空局限性、不能快速访问等问题,是现阶段数字型图书馆的不足之处,也是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重点。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的转变,需要重视图书馆服务侧重点的分散化,实现独立、分散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柯平.关于智慧图书馆基本理论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4):3-13.

[2]张坤,查先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及构建策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2):80-89.

[3]曲悦.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比较[J].图书馆学刊,2016,38(12):104-106.

[4]水小莹.试论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6(07):104-105.

[5]余丹.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07):238-240.

[6]吴吉玲.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02):43-45.

[7]李玉海,金喆,李佳会,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02):17-26.

[8]陈远方.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9]饶俊丽.从传统到数字再到智慧图书馆范式的嬗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3):20-22+10.

[10]刘宏.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比较[J].图书馆学刊,2017,39(03):123-125.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智能化图书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