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2022-06-15 03:20申惠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工作

申惠敏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政治自信,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实际教学中,辅导员往往不能充分参与其中。新时期为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辅导员需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并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    键   词]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51-03

高校属于意识形态相关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宣传渗透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当前高校思政课虽然在教学方法上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整体认可度并不高,原因在于思政课亲和力不足、缺少针对性。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可以使思政教学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升[1]。

一、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实现教书育人,不仅需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行为习惯[2]。我们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便体现了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性。德为个人品德修养,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增强学生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断做出努力[3]。高校需充分了解思政课实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杜绝“假丑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更多收获并得以升华,将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一)科学把握思政课教学方向

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需注重自身先锋骨干作用的发挥,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实施者[4]。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和学习中,需重视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了解思政教学基本方向,形成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具备较强政治辨别能力与政治敏感性[5]。同时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情感认识等,如此辅导员在参与思政课教学中,便可对思政课教学方向进行科学把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推动思政课教学不断创新

辅导员长期处于工作一线,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思政教育能力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对思政教育手段、技巧的掌握[6]。在参与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时,可以使思政教学工作获得更为灵活的方法与丰富的素材。辅导员可以将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日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进而使思政课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也更为贴近学生实际。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整体效果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思想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7]。贴近实际主要指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需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加强对学生生活状态的认识与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将思政课程和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实际问题充分结合在一起。将这种工作理念和思政课结合在一起,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思政教学整体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引和帮助。

三、新時期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保障

(一)存在一定政策依据

党中央对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十分重视,在课程改革创新意见中对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在岗位津贴、高层次人才项目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将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了同推进、同部署,也针对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出台政策给予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大力支持。首先,对于辅导员具有的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了确定。其次,将辅导员视为思政教师队伍人员的重要来源。最后,针对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具有一定实践基础

辅导员具备管理人员、教师双重身份,作为教师来讲,需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创业就业相关指导、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党课等,许多辅导员具备课程教学相关经验,掌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可以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在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参与到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在高校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符合教育部门提出的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同时,部分辅导员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并且这部分教师在教师总体中占据大多数,这些都表明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具有一定工作优势

首先,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思政工作,因此需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擦亮自身政治底色。形成良好政治素质是对辅导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辅导员工作队伍自身的价值追求,在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基础上,才能对新任务、新形势、新问题进行正确判断,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其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需每天面对学生,和学生之间距离比较近,与学生具有天然接近优势,可以对学生当前思想动态进行准确把握,找到思政课教育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存在的共鸣点,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将知识讲透彻和清楚。最后,数量规模大。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思想理念不断深入背景下,队伍规模明显壮大,并且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进来,这为选出与思政课教学相适应的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参与动力相对不足

从制度设计方面分析,多数高校并未针对辅导员思政课教学参与问题进行制度规定,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政策,但是实际落实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辅导员参与问题并未制定具体条件,没有指出主要负责哪些方面思政课教学以及未能规定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思政课教学。从辅导员工作现状来讲,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日常思政教育,而高校在实施专业思政课教学时,一般由专业教师负责,对于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高校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参与过程中存在管理阻隔以及制度壁垒。同时辅导员对于自身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部分辅导员认为自身能力不足,难以完成思政课教学,或者认为思政课教学与自身工作无关,因此参与思政课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二)辅导员思政课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思政课程实施时,要想使学生思想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就需运用学理透彻分析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困惑做出回应,通过思想理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运用科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培养,利用真理对学生进行感召,这就对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但是辅导员水平和思政课程有效实施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思政理论学习方面不够系统深入也不够精细,造成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时对于教学方法、话语体系、内容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到位。

(三)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精力有所不足

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较为繁杂,需要关注大学生学业、思想、就业、心理、情感、就业等多个方面,实际工作压力比较大。在相关规定中对辅导员需负责的九项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存在边界不够清晰、明确,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大量工作内容会耗费辅导员许多时间与精力,多数辅导员觉得自身日常的工作内容过多,面临一定发展困境。因此参与思政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并不高,这一情况的出现造成思政课教学难以获得明显效果。

五、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對策

(一)组织辅导员进行顶层教学设计

首先,高校需积极构建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的甄选机制,并且重视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制定辅导员投入思政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辅导员试讲、甄选流程、能力培训等程序进行健全与完善。其次,重视辅导员实施思政课教学时内容的改进,课程设置时,需充分考虑到辅导员的特征,促进辅导员长处与优势的发挥,思政课教学中要设置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专题,促进辅导员参与到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最后,重视辅导员各项工作职责的落实,针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减轻辅导员日常繁杂工作,使辅导员获得更多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为辅导员充分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创造良好条件。

(二)重视辅导员思政课教学能力提升

首先,丰富辅导员的知识储备,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可以从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中选择,进而保证辅导员队伍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对于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辅导员,应注重培训工作的实施,提升辅导员思政课教学整体水平。并且辅导员需结合课程具体规定,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加强辅导员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掌握。根据辅导员讲授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将其编入对应教研室,由教研室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参与到集体备课中,并且辅导员需要学习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主动参与到学术交流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再次,重视辅导员思政课教学中话语体系的建设,将政治话语具备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方式、内容、效果评估均为话语体系组成,重视学术话语作用的发挥,提升思政教育学术水平,尽量运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话语,多使用反映时代发展以及现实生活的话语。最后,针对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辅导员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特点、教学内容、自身实际等,多运用情景教学、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等方式。

(三)加强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高校思政教学部门需结合课程设置具体情况,通过专题区分形式,组建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参加的教学团体,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促进辅导员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且彼此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其次,积极构建教学共同体。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针对一节课共同授课,使双方将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的实现。就思政教师来讲,可以将自身具备的理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教学工作做好。就辅导员来讲,可以将自身具备的实践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二者之间的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最后,积极构建发展共同体。辅导员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包括竞赛、辩论、专题研究等,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四)建立合理科学管理机制

高校需制定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的管理机制,思政课教学和辅导员工作从属不同部门,属性上存在明显不同,要想使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需注重辅导员自发性的体现,并且有效解决管理不够到位和时间协调未能到位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专业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展开管理工作,增强这项工作实施时的协调性,进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使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成果。

(五)做好制度保障工作

在引导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时,需注重相关奖励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高校在组织辅导员进行技能培训、马克思主义知识培训时,为使辅导员掌握科学思政教育基本立场、有效方法以及正确观念,形成思政课教学能力,加强对工作的拓展与延伸,需给予辅导员教学奖励与补偿,运用这种方式,能够使辅导员在心理上获得更多的满足,增强其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

六、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可以促进辅导员职业空间拓展,使辅导员思政教育科研成果更为丰富,也能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引导。同时可以使思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多样,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整体教学成果,增强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价值观多元化以及心理复杂化问题,合理应对新时期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为学生成长提供方向,使学生成为政治立场鲜明、“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海宁.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5-57.

[2]林芙蓉.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J].散文百家,2020(27):105.

[3]王斌.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727-728.

[4]孙祎临.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魅力中国,2020(37):150.

[5]蔡梅,陈旻旻.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探索:以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8):10-11.

[6]任茜,范恬锋.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与研究[J].赢未来,2020(14):9-10.

[7]马云天,石罗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基于“课程思政”视角[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5):89-91.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工作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