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6-16 02:37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思政教学质量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呈现本科教育教学整体情况、问题和趋势,引导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该报告共分九章和“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状态分析”。本文结合报告第二章“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中立德树人格局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的优化和政策建议等内容,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推进和课程思政体系的宏观建设提供借鉴信息。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重点对高校“立德树人”进行了较大篇幅的陈述,认为这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致力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合二为一”。“高等数学”的持续时间长、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虽然和高中数学课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连接,但很多大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十分吃力。为了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大学生塑造独立的人格。

(一)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能够让教师更加熟悉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调,尤其在大多数大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花费在“高等数学”课程中之后,借此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和“行为偏好”,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有裨益的。另外,通过思政教育与“高等数学”的结合,让大学生触及到闪光的数学思想火花,在“按部就班”的大学生活中不断被激发出好奇心、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第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需要有机融入辩证法和数学文化,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積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将思政元素融入到高等数学课程中,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更加明晰课程学习目标和能力指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传授中,引导大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现实意义、未来前景等;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开展高等数学教学,可以让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要求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超过94%的高校都在高效运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做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优越性——通过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培养大学生有步骤推理的习惯,锻炼坚强的意志与敏锐的洞察力,还能锻炼和发挥大学生独立探索真理的能力。为此,需要结合“高等数学”的课程特点和《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的建议,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大纲,汇总和整理能够体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第一,通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科学文化修养。对照《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让大学生了解高等数学中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的应用场域,从包含中国元素的现实问题出发,将数学知识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相联系,以此进行文化传承和强化文化自信。在掌握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上述知识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借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在高等数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在独立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并通过了解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家为科研做贡献的精神等,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通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让大学生明确个人拼搏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结合《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明确高等数学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让大学生即便身处思想舆论多元化的时代,也能在信息充斥在大学生活、可能导致思想困惑的“信息茧房”中独善其身。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中,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现数学知识传授和时代价值引领的统一。一方面,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让数学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与教育能力,在创新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最新科技成果,把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最后,高等数学专业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学会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

高等数学侧重于理论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难度较大,需要按照《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的建议,建立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式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

(一)高等数学融合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既要提升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此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要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第一,高等数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堪忧。从《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中,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虽然被视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但在教学实践中,理工经管类各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对待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态度不一,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专业课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无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此消弱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采取了“见缝插针”的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显得不伦不类,让课程思政显得杂乱无章,大学生的吸纳也就十分有限,极大制约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效果。第二,高等数学专业教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不足,忽略了高等数学中蕴含的美学元素、思辨精神、文化内涵等,而这些恰恰能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显示,有超过56.43%的高等数学专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对所谓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更遑论将其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了,也因此导致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建设长期脱节。第三,一些教师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基本模型的讲述,对课程思政的引入力度不足,更不会在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等数学融合课程思政存在的实践路径

提升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的同时,需要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培养攻坚克难、追求真理的数学精神。为此,应从《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出发,探索高等数学融合课程思政存在的实践路径:1.借助课程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力,养成简明表达事物的能力;2.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上,从高等数学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出发,把思政元素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积极寻找高等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通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把思政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比如,按照《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的建议,在讲授高等数学的基本定理时,不断向大学生揭示微分、积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级数理论讲解中,引导大学生感受从有限项和到无限项和的变化过程,揭示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在讲解函数极值、最值、拐点问题上,和大学生一起探讨人生的波澜起伏、有高峰有低谷,即便在逆境中也能时刻保持奋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期间,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此阐述人生之路、求学之路、成功之路的艰辛和曲折,唯有不惧失败才能最终成功。因此,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始终以《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1年度)》为参照,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使之成为新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动向。

(南阳理工学院数理学院 吴宏锷)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思政教学质量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