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线上“金课”应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6-16 06:05丛培欣张红芸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五环通识金课

丛培欣 张红芸 张 柱

(1.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 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上海 200000)

一、新时代高职线上“金课”应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指导下,在国务院、党中央“教育信息化”“课程思政”等重大战略背景下,《职教20条》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两性一度”[1]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标准。随着国家先后评定出通识、专业等类型的精品在线课程,并且大部分免费面向全国供课,在高职线上“金课”应用中,“线上、线下两张皮”等现象逐渐出现。如何有效应用线上“金课”,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线上“金课”应用教学模式,提高课程质量,从而打造混合式“金课”,杜绝“水课”[2],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高职线上金课“五环联动”应用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新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现代公共服务平台资源,通过线上“金课”本土化改造,整合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而来,形成了“导、学、做、用、评”五环联动的“金课”应用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从实证角度进行了“两性一度”特点的线上“金课”在线下教学中应用的模式探索,为解决当前中国高职教育中的高职“金课”应用“线上线下两张皮”等问题,打造混合式“金课”,杜绝“水课”,提升高职院校课程质量和教学改革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启迪与借鉴。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线上“金课”应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线上“金课”应用之“五环联动”教学模式设计

“五环联动”教学模式是指以“两性一度”为标准,我们在对线上“金课”实践使用过程中,在借鉴其他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归纳得出的线上“金课”应用教学模式,主要指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导学”,即教师整合线上“金课”、线下教学资源,围绕衍生问题,适当指导学生,督导学生学习全过程;二是师生“共学”,即依托线上“金课”平台,线上、线下利用手机移动端巩固知识,进行课堂投票、随机点名、课堂抢答、互动提问、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渐完善方案,有效控制掌握课堂;三是学生“自做”,指线下学生充分应用线上“金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自己实施方案,解决问题,在做中强化技能,拓展其“金课”知识应用能力及协同工作能力;四是社会“真用”,即为扩展深化线上“金课”,教师布置真实项目,使学生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线下解决社会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完成真实项目,拓展课程难度深度。[3]五是多方“共评”,指充分利用翻转课堂,采用线上考核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联系实际,由学生、教师、社会项目方等多角度进行成果展示与总结评价。

新时代线上“金课”应用之“五环联动”教学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线上“金课”应用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奉为通识教育圭臬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提出,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新时代高职线上“金课”应用类型,同样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第二模块是专业课,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自2017年至今,国家已先后建设评定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近两千余门,课程类型涵盖两大模块,其中大部分现已免费面向全国高校供课,是名副其实的具有新时代“两性一度”特点的线上“金课”,有效应用这些线上“金课”,进行新时代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效避免“水课”、达到“两性一度”标准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从通识、专业两类课的角度,对“金课”应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及探索。两种类型虽然皆源于“五环联动”教学模式,但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又各有不同。

1.新时代通识类线上“金课”应用之“立德育人——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1)目标设定。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4]通识课程目标就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强调“通”而非“专”,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为完备的“知识图谱”和“逻辑武器”,从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5]鉴于其重在“育”而非“教”的特点,我们界定其课程为新时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手段,其主要目标就是“立德育人”。

(2)线上“金课”选定。为解决学校通识课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自2017年以来,我校就依托爱课程、好大学在线等平台,选用了包括“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艺术与审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创业基础”等二十多门公共必修、选修线上“金课”,进而开展新时代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

(3)加强课程管理。实践之初,出现一些问题,诸如:①人数众多,难于管理;②在线课程只设置线上课程和考试,见面课极少或没有见面课,师生面对面交流少;③慕课学生注册率高,但完成率低;④过分强调学员自主学习,但缺少监督,单靠网上评价无法客观真实地掌握学习效果,导致大部分学员很难坚持下来等问题。对此,我们为每门课配备专业助教,规定纯在线课程增加至少4次见面课,混合式课程适度增加见面课,班额超过80人的,见面课分班进行。各种管理举措,为线上“金课”应用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4)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几年来,依托智慧树、好大学在线平台,我们通过对线上34门“金课”应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通识类线上“金课”应用“立德育人——五环联动”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通识课教学质量。其教学模式具体列表如下:

表1 新时代通识类线上“金课”应用之“立德育人—五环联动”教学模式

2.新时代专业类线上“金课”应用之“强技创新——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1)目标设定。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相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指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教育在新时代高职教育中,突出表现为“强技创新”,而专业课的任务,也就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2)线上“金课”选定。近几年,在“爱课程”“智慧树”“好大学在线”等公共平台上也建设了一大批专业类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金课)。为解决我校部分专业师资缺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2017年以来,我校采取院部申报、学校把关的方式陆续选用“花道—插画技艺养成”“汽车行走的艺术”等25门专业类线上“金课”,通过对其应用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已逐渐形成有别于通识类的新时代专业类线上“金课”应用的“强技创新——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具体如下表:

表2 新时代专业类线上“金课”“强技创新-五环联动”教学模式

(三)“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在线上“金课”应用探索实践中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通过“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在新时代通识类、专业类线上“金课”应用中的实践与探索,教学效果显著,实现了“6个提高”。

一是线上“金课”教育功用的提高。线上“金课”集国之精锐、纳校之名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优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线上“金课”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地处东北偏远地带、教育相对落后的高校学生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使优质教育最大化地发挥了线上“金课”的教育功用。

二是本校师资教科研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课程慕课助教身份具有特殊性,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性,因此要一边在线上“金课”中向名师学习,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一边还要随时随地的在线上、线下进行监督、指导。教学相长中,有效缓解了学校师资缺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也为学校师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提升机会。教师教科研及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依托慕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英语口语趣谈》《高效职场办公》和《扮靓我的小窝》,近五年来,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34项。

三是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通过线上论坛、微信、qq平台等形式,学生踊跃提出问题,积极讨论,认真策划。优秀学生陆续登上论坛牛人榜;通过见面课、全国直播互动、课下实训等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英语口语趣谈》外教亲情加盟、激情畅聊、现金红包激励,引爆学生参与指数,《演讲与口才》职场情景模拟、现场演讲、实战辩论,多次获得北航姚晓玲教授的称赞。

四是学生满意度的提高。为更好地了解“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在线上“金课”应用中的教学效果,我们先后5次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对于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线上“金课”应用的课程满意度达到95.8%。

五是学校美誉度的提高。首先,线上“金课”应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以来,先后有24门课程作为全国主会场和分会场共57次参与直播互动,郑州大学曾利娟教授、同济大学李占才教授、东北农大李丹教授等先后走进牡丹江大学,例如《跨文化交际》郑州大学曾利娟教授以牡丹江大学为主会场,为全国的大学生带来题为“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本土化的影响”的见面课,通过多次参加直播互动课程,学校知名度得以扩大;其次,在《跨文化交际》《演讲与口才》等见面课与直播互动中,面对全国高校学生,牡丹江大学学生以昂扬的姿态、优秀的表现多次赢得课程教师的美誉,北航姚晓玲教授多次表扬牡丹江大学学生“一如既往的优秀”。再次,通过线上“金课”应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们以梦为马,建设自己的“金课”,目前《英语口语趣谈》已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另外两门课程也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六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在线上“金课”应用中采用“五环联动”教学模式,激励了学生参与意识,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专业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工匠精神、独立人格及新时代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法制与道德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各类素养。学生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特等奖1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项40项、三等奖79项。

三、结论

新时代“两性一度”标准对线上“金课”应用提出了新要求,探索线上“金课”应用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实践中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角度为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总体目标,构建出“导、学、做、用、评五环联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应用到通识类线上“金课”应用中时,侧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法制与道德素养、审美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健康心理素养和自主学习素养,即为“立德育人——五环联动”教学模式;应用到专业类线上“金课”应用中时,侧重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现代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即为“强技创新——五环联动”教学模式。两种模式相得益彰,既实现“通才”与“专才”的无缝衔接,又解决了目前线上“金课”应用“线上线下两张皮”问题,从而提高课程质量,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五环通识金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五环数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