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诊疗进展

2022-06-17 19:46刘玉筠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诊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刘玉筠

【摘要】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疾病,水痘-疱疹病毒是一组人类疱疹病毒中的双链DNA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该病毒可潜伏在神经元,当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再次激活并繁殖,受累于神经节,引起发炎、坏死、神经痛等症状,并影响周围神经纤维,疾病特征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由于带状疱疹早期症状表现为乏力、纳差、低热等无明显特征的全身症状,因此在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出现后遗神经疼痛,对患者造成长期影响。目前临床诊断带状疱疹急性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且临床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本文现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诊疗进展进行分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诊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皮肤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5--02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及老年人,常见发病部位为三叉、颈、肋间及腰骶部神经分布区,疾病特征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带状疱疹发病率为每年0.3%~0.5%,且随着年龄增长,带状疱疹患病率升高,80岁以上群体带状疱疹患病率约为50%。带状疱疹急性期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疼痛,伴有身体疲惫、乏力、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较大负担,因此需及时给予治疗。由于带状疱疹急性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因此在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起后遗神经痛[3]。本文现围绕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诊疗进展展开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  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全身症状、皮肤表现、并发症三个方面: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轻度发热、食欲匮乏、乏力等症状,但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无明显症状;开始发病后全身症状可表现为红斑,逐渐发展为成簇性丘疹、丘疱疹,之后随着病情发展形成水疱,且疱壁紧张,疱周出现红晕[4]。②皮肤表现:主要表现为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皮疹,排列成带状,但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发病部位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该症状维持约2~4周,若2~4周后症状消退,疾病治愈则可获得终身免疫,复发率较低[5]。③并发症: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存在,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疼痛程度也不断增加[6]。

1.2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患者,从疱疹基底部采取样本进行涂片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或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细胞内含有的VZV抗原[7]。

1.3  鉴别诊断

临床常见的疱疹类型还包括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因此为保证临床治疗准确,需针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避免增加临床治疗难度,避免因不恰当的治疗方式损伤患者机体健康。单纯疱疹主要呈簇状排列,无典型疼痛症状,且发病部位多见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和鼻孔周围,也可发生于外生殖器,但不沿神经分布,相较于带状疱疹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水疱较小易破,若患者同时患有肺炎、流感、流脑等发热性疾病还可存在轻微炎症症状[8]。疱疹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性,无一定好发部位,且多呈对称分布,存在较为剧烈的瘙痒感[9]。

2  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

2.1  抗病毒治疗

目前临床常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为泛昔洛韦,泛昔洛韦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药理机制为进入人体后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通过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为OCV单磷酸,之后经体内磷酸化为喷昔洛韦三磷酸盐,在病毒感染细胞内迅速形成,起到缓慢代谢、延长半衰期的作用,同时参与HBV DNA-p的三磷酸鸟苷竞争进入DNA,对其合成起始及延伸步骤产生作用,最终抑制病毒DNA合成[10]。临床学者研究发现[11],采用泛昔洛韦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90%,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后遗神经痛,缩短疾病康复时间。

2.2  止痛治疗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处皮肤表现外,同时还可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因此给予止痛治疗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止痛时可采用临床常规镇痛药起到止痛效果,如阿司匹林、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吲哚美辛、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等药物,但临床应用时发现,上述药物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停药后患者仍存在疼痛现象,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因此还需采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对此临床学者展开研究[12],采用蝮蛇抗栓酶作为镇痛药物,以0.01~0.02mg/d的剂量静脉滴注,1次/d,用药2~4h后患者疼痛得到显著控制,连续治疗3~5d后疼痛消失。另一学者研究发现[13],采用普鲁卡因及曲安奈德混悬液也可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给予2~4ml 1%~2%普鲁卡因注射液及10mg曲安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并在患處周围进行皮下封闭或神经节阻滞封闭,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可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可有效促进疾病康复。

2.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多与临床其他治疗联合使用,主要包括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臭氧注射、离子导入、高压氧等治疗措施,其中以氦氖激光照射最为常见。氦氖激光是一种以四能级方式工作的激光,由氖原子产生激光,氦原子将吸收的能量共振转移给氖原子,使其向不同能态跃迁,产生不同波长的激光,具有消炎、镇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可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组织愈合和毛发生长。临床研究表明[14],将其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疼痛、水疱结痂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F588B418-D453-4E50-BFA9-BF2FFF67C8F2

3  小结

带状疱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在急性期可表现为水疱及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较大负担,若未及时获得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易导致后遗神经痛,造成终身影响。目前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常见方式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可有效诊断带状疱疹,并将其与其他疱疹相辨别,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方式主要围绕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及物理治疗三个方面展开,通过采用合理药物配合理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相关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4  参考文献

[1] 缪源宏,蔡楠,林菊珊,等.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7):2544-2549.

[2] 陈冲,简娇敏,朱涛.急性期带状疱疹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主观评分和炎性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21,50(8):1364-1369.

[3] 瞿慧,王洪霞,王纯,等.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4):717-719.

[4] 王波,张华,杜忠举,等.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20,49(8):1289-1292.

[5] 庞瑞康,范郁山.朱琏抑制Ⅰ型针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21,41(6):608-612.

[6] 冯勇伟,王朝阳,李国梁,等.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2333-2336.

[7] 杨羽,黎官印,何启敏,等.清铃揿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20,41(2):163-166.

[8] 汪文,饶毅,李璇,等.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4):102-105.

[9] 崔我凛,张学丽.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高频超声影像表现[J].世界中医药,2020,15(5):791-796.

[10] 杨毅,赵建林.清热解毒汤配合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6):567-569.

[11] 李书娟,徐耀,董珍,等.应用脑脊液二代测序辅助诊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炎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9,32(3):179-180.

[12] 刘婷婷,时建铨,王静雯,等.带状疱疹神经电生理与遗留肢体运动麻痹的相关性[J].疑难病杂志,2021,20(11):1116-1120.

[13] 郭耀耀,薛朝霞,段麗珍,等.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6):438-442.

[14] 谷锋,李珊珊.针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SP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2):340-342.

[2022-02-27收稿]F588B418-D453-4E50-BFA9-BF2FFF67C8F2

猜你喜欢
诊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