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2022-06-17 03:15王丽侠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尿素氮左室尿蛋白

王丽侠

(临沂市平邑县皮肤病防治站,山东 临沂 273300)

糖尿病病程和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病程<10年、10~20年、>20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几率分别为3%、50%、100%[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2型糖尿病患者有54.2%~55.2%的尿蛋白阳性率。如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病变发生,就会有持续性蛋白尿出现,具有不可逆转的病情,通常情况下进行性发展,直到出现肾衰竭。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方法对其发展与恶化进行阻止。本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缬沙坦的应用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n=50)和常规性治疗组(n=50)两组。缬沙坦治疗组患者女24例(48.0%),男26例(52.0%);年龄35~56岁,平均(41.5±7.2)岁。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男27例(54.0%),女23例(46.0%);年龄36~57岁,平均(42.3±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3]。(2)排除标准:有严重感染及近期应用过肾毒性药物者。

1.2 方法(1)常规性治疗组。督促患者遵医嘱接受药物降糖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对低血糖的发生进行有效避免;(2)缬沙坦治疗组。让患者口服80~160mg缬沙坦,1次/d。两组均4w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1)血糖: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型)对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进行测定;(2)血压: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对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测量;(3)肾功能:留取患者24h尿液,应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其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测定;(4)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壁厚度;(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完全无肾性高血压、水肿等症状,24h尿蛋白定量在300mg以下,具有正常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尿沉渣数,尿红细胞阴性;显效:治疗后患者具有基本无肾性高血压、水肿等症状,24h尿蛋白定量降低50%以上,具有基本正常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尿沉渣数;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轻的肾性高血压、水肿等症状,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5%~50%,高倍镜下尿红细胞在5个以下;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4]。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比较 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比较(±s)

组别 n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缬沙坦治疗组 50 治疗前 8.6±1.2 10.1±1.2治疗后 6.4±1.0 9.1±0.9常规性治疗组 50 治疗前 8.7±1.3 10.1±1.2治疗后 7.3±0.9 9.6±1.0舒张压/kPa 12.9±2.4 9.9±1.2 12.9±2.7 11.5±1.3收缩压/kPa 20.0±3.1 16.1±2.8 20.4±3.6 17.4±2.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比较 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比较(±s)

尿素氮/(mmol/L)缬沙坦治疗组50治疗前 2.7±0.8 136.2±20.1 7.3±1.3治疗后 1.1±0.3 116.3±19.8 6.2±1.2常规性治疗组50治疗前 2.8±0.9 131.2±21.3 7.4±1.3治疗后 1.7±0.5 122.3±20.0 6.8±1.3组别 n 时间 24h尿蛋白定量/g血肌酐/(μmol/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壁厚度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比较(±s)

左心室室壁厚度/mm缬沙坦治疗组50治疗前 49.4±1.5 48.2±1.3 10.3±.8治疗后 45.1±1.1 66.7±2.0 8.1±1.0常规性治疗组50治疗前 48.9±2.0 49.3±0.9 10.2±1.1治疗后 46.7±2.0 55.1±1.2 9.2±1.9组别 n 时间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mm左室射血分数/%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缬沙坦治疗组患者中基本痊愈4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常规性治疗组患者中基本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70.0%(35/50)(P<0.05)。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缬沙坦治疗组患者中头晕头痛2例,血钾升高2例;常规性治疗组患者中头晕头痛2例,血钾升高1例。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6.0%(3/5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缬沙坦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小球。现阶段,临床还没有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机制。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缬沙坦胶囊治疗能在极大程度上将有利条件提供给患者24h尿蛋白量的降低,对患者肾脏进行有效保护。本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收缩压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壁厚度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常规性治疗组70.0%(35/50)(P<0.05)。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6.0%(3/5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缬沙坦胶囊能促进患者血压的降低,进而促进损害肾脏的程度的减轻,将疾病进展推迟。

综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缬沙坦的应用有效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素氮左室尿蛋白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素氮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