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2-06-17 03:16甘智涛梁熙源段家风招树涛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甘智涛 梁熙源 段家风 招树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广东 广州 51016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机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该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氧状况,使病情病情得到延缓,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1]。为此,本文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探究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可行性,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8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女占比为27:13,年龄28~78岁,平均(54.26±6.40)岁。对照组男女占比为25:15,年龄29~79岁,平均(54.16±5.91)岁。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为P>0.05,可展开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主,具体为:止咳平喘、化痰、抗炎和支气管扩张,同时辅以吸氧,并对内环境异常予以纠正。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机治疗,具体为:将面罩在患者面部佩戴,之后将自主呼吸模式进行设置,氧流量参数维持在每分钟2.5L,吸气压维持在8~10cmH2O,可结合患者情况将其增加至18~20cmH2O,呼气压维持在6cmH2O[2]。若患者的呼吸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症状有所改善,各项生命体征也有所恢复并达到正常水平,可将呼吸机撤去。

1.3治疗效果评估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即: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改善显著,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即: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有所好转,肺部啰音较之前减少显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即: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未见任何变化,肺部啰音也未见减少。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肺活量)和PEF(最高呼气流速)。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数据研究结果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验证,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以t检验和χ2检验为主,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5%、35.00%,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5.00%、25.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n,%)

2.2 组间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PEF等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呼吸衰竭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急性肺损伤、有毒气体吸入体内和药物中毒等。主要病因包括呼吸道和肺部病变,前者由支气管炎症和异物等对气道造成阻塞,导致通气严重缺乏,气体分布不一,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衡引发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者主要为肺炎、肺气肿和重度肺结核,减小肺通气量和肺容量,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衡引发的肺动脉样分流,最终引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另外,肺梗死和肺血管栓塞也会引发呼吸衰竭。重症呼吸衰竭会严重损伤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自身生命健康。临床资料显示,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比例可达80%[4]。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体现为缺氧,临床治疗需遵循改善氧合的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对于重症呼吸衰竭常选择的治疗手段为机械通气,通过呼吸机将患者的通气受阻现象明显改善,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从而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明显改善。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呼吸机辅助治疗可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速度,协助患者让其保持正常呼吸[5]。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后通过扩张气道可有效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呼吸为持续正压增加了肺功能残气量,使患者血流比例改善的同时提升氧合。除此之外,呼吸机辅助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仅可有效交换肺泡气体,同时可将呼吸机有关肺损伤的情况明显减少,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的同时改善其预后[6]。

当前临床常选择的呼吸支持技术包括: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其主要将患者的氧合得以改善,病死率和致残率可显著降低,同时可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也改善更优,说明重症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可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可明显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状况的发生也有所减少,帮助患者将正常呼吸恢复。通过对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可将机体缺氧状态予以纠正,从而使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得以实现,与常规治疗相比较有极强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重症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机治疗,可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心功能可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实践。

猜你喜欢
呼吸机呼吸衰竭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