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2022-06-18 11:30白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运用

白波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历史源远流长,要全面提高国民体育的整体水准,就需要从体育的根源上寻找出路。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使其回到体育教学的本源。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当代运动训练;运用

体育文化越来越被大众传媒所重视,并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我们现在对于体育的理解,大都来源于西方体育。但是,中国的体育历史也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华运动发展思想和方法也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要提高中国国民运动的总体水平,树立与哲学性、科学性相适应的运动理念,就需要从运动的根源出发,从传统的体育文化角度来寻找对策。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源,源远流长,后者也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将传统体育文化应用到当代运动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崇礼尚德,塑造正确的体育运动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人文环境中得以生根发芽,孔子“仁义礼智”、佛家“众善奉行”、墨家“兼爱非攻”等都对我国传统体育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对于西方的体育,中国的体育运动更加强调“和而不同”,而孔子的“礼法、谦卑仁慈”则对其产生了重要作用。以“武德”为代表,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道德理念。“舍己从人”,“不学武者”,“学而不学”,这些都是体育道德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文化中人们对运动道德的关注,以及人们在运动中的相互联系。因此,我们在积极倡导体育现代化的同时,也要遵循尚德和崇尚体育的良好风气。

在西方运动和国际运动竞争的双重影响下,当代体育日益注重竞技运动的成败,从而为追求某种形式上的胜利,采用种种极端的方式。运动比赛中滥用药物,进行行贿、诽谤等,破坏了比赛的公正性、竞技性等。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懈怠,不肯努力,失去信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虽然现在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运动管理体系,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要彻底消除体育产业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和违法现象,必须重塑现代体育的伦理理念。在运动与训练中,坚守传统的体育道德理念,既能营造良好的竞技氛围,又能营造出学生之间友爱、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相对于恶意竞争,传统体育伦理和体育文化的运用也能促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当代体育道德理念的确立,既要对运动员进行传统体育精神、道德意识的培养,又要使其在某种意义上遵守竞技的准则与底线,防止因过度的功利性而触犯竞技的伦理底线。

与此同时,应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道德、礼仪、友爱等传统观念向全世界传播,以改善竞技体育的整体状况,弘扬和谐、友爱、共同进步的体育文化。形成中国选手与对手友好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充分体现我国优秀的竞技体育文化。

二、内外兼修,在运动训练中修身养性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直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培养,内外兼修,形神合一。道教倡导的“重人贵生”人学理念,以及佛家《易筋经》等,均以体育养生、身心和谐为目标。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重视体育健身,尤其重视体能培养,认为健身运动是为了提高体能,提高身体素质,许多运动都是以健身和长寿为目的。虽然与现代运动相比,这种传统的运动文化似乎过于温和,但在强健学生身心上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坚持健康与养生的前提下,传统的运动文化既重视体能培养,又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比如中国武术训练初期的马步、提桶等也是锻炼意志和工作意志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精神培养和意志力塑造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往往重视技术而忽视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在日常的训练当中,总是以实用性为导向,一味追求西方体育所倡导的速度和力度,以至于學生无法专注于精神、心灵上的平静。在这种心态下,一方面会造成学生高负荷的锻炼,造成身体的疲劳,进而筋骨受损,造成心力衰竭;但同时,也将逐步丧失体育运动精神意蕴,使其彻底沦为一项机械竞赛。因此,在传统的体育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重视体育运动的本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教师要以体能训练为根本目标,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衡量标准,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成果”;另一方面,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传统体育文化为指导,注重学生意志力的锻炼,使其做到勤奋、专注、耐心、持之以恒、迎难而上。

三、天人合一,回归运动训练的本质

道教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心静无为”思想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运动方式上,还是在制度体系上,都是顺从于自然,追求无为。在传统的体育文化系统里,比赛规则以伦理和礼仪为核心,在培养方法上更强调适应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以养生和健康为目标。最重要的是,在精神和人文方面,传统的运动文化体现了对生命的尊敬和追求,提倡保持人与自然的联系,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温和、稳重、追求和谐发展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特征的产生,源自对自然规律的尊敬,以及对人生最根本的一种信念,即“天人合一”。

现代体育运动要从运动发展的进程中汲取营养,回到运动的本源,重新建构起传统的运动文化价值观。现代体育教学应对传统体育运动的性质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即“身心和谐发展”,修正掉过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在传统体育文化的指导下,现代运动训练要坚持职业道德,遵循基本的行为准则,防止恶意竞争。现代运动训练要在相互的研究中,互相提高。其次,现代运动训练要构建宏大的体育形态,保持体育健身、娱乐的特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培养良好的体育心态。这也是传统运动对当代运动教育的有益影响和启发。

结束语

在当前的体育世界大环境下,现代运动训练不仅要学会汲取积极的内容,更要重视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正确认识到其特殊的价值和优点,要逐渐把一些优秀的运动项目复原起来,将中国的传统运动精神发扬光大。在后续训练中,可以构建基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为主体的全面传承教育途径,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又有利于指导大众加强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1]邵道广.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发展高职篮球运动训练课程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21(04):64-65.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