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军:一片爱心尊老人

2022-06-18 07:48鲍振川
福利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护理员长者轮椅

• 本刊记者 鲍振川

邓利军,“90后”,湖南省新田县社会福利中心护理部长。他富有爱心,热情专注地扎根在护理一线,难干的活他总是自己先干,护理员都亲切地称呼他“邓老大”,老人称他为“儿子”。

皮肤黝黑的邓利军,显得斯文,说话时先笑,让人感觉他和蔼、有礼貌。高中毕业他报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6年毕业,先后在深圳厚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广州保利和熹会颐养中心就职。

2020年,邓利军加入康乐年华新田县社会福利中心,担任护理部长,负责住养长者管理、家属沟通、员工管理与培训,以及医护方面的工作。

邓利军待人热情、有爱心,以深厚的专业技能扎根于护理工作第一线,护理员都亲切称他为“邓老大”,没有他说不通的老人。一个年轻人能做与屎尿打交道的事儿,而且从不嫌弃,对老人说话不厌其烦。大家都很佩服他。

邓利军对护理员实操了然于胸:如服务半瘫长者穿衣脱裤的程序,推送轮椅的站位,喂饭服药的方式,观察长者的感受等。他经常提醒护理员,工作时要换位思考,站在受照护的角度,是否能感到舒服、安全。照护刚入住的失能长者最难,他都先做照护、总结经验,再制定出照护计划,并把心得、经验移交给责任护理。

有的护理员年龄较大,学习接受能力较慢,需要反复地教学。何大姐因为“轮椅转换”操作不规范,介助老人下床就会非常吃力,老人也因为不舒服而抱怨。何大姐无奈中求助邓利军,他发现是何大姐站错了位置,而且搀扶手势不对,致使自己费力、老人也不舒服。在他指导下,何大姐反复操作,掌握了要领,轮椅转换轻松自如,舒心地笑了。

邓利军从不摆架子,经常与员工谈工作、聊家常,有时护理员受了委屈,他会给予关心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化解自己的情绪。

一位护理员大姐的儿女从广东回来到了乡下,得知消息时已经很晚,唯一的公交车已经过点。儿女难以进家,大姐十分着急。邓利军知道后二话不说,借了朋友的车,亲自把大姐送回了乡下。

侯奶奶身高体胖失能,吃穿住行需要一级照护,而且照护还比较困难。刚来时,洗澡、如厕需要安排两个护理员,如果配合不默契,就会让老人感觉不舒服。邓利军主动承担起照护侯奶奶的工作,一天到晚,洗澡、换尿片、翻身、起床、穿衣、轮椅轮换、外出散步……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待侯奶奶适应后,他再把照护工作转交给责任护理员,还手把手地进行辅导。护理员结合邓利军制定的照护计划,照护起来得心应手。邓利军经常陪侯奶奶聊天,侯奶奶称他为“四仔”。她认为家有三个儿子,这就是“四仔”了。而且“四仔”脾气好、服务好、尊重老人、有孝心。

邓利军每次走入楼层、房间,都会陪老人唠嗑,以听取老人意见、发现问题。他对所有住养老人了然于心,老人们都特别喜欢他,称呼起来亲如自家的儿女。

李爷爷的儿子对邓利军说:“你们的照护,让老人在这里心情开朗,精神特爽。”他还不解地问邓利军:“你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要做这个,父母能同意?”

邓利军笑答:“选择这个专业,父母倒不反对,但进入养老行业,父母就不同意。不过,当我看到老人对我需求的眼神,以及无比的认可和信任,我就信心倍增。虽然辛苦,让老人在人生最后的日子感到愉悦和自尊,这一切都值得。”

猜你喜欢
护理员长者轮椅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对临终关怀认知及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云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轮椅上的梦
爱的轮椅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弟子规》节选
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