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雕刻艺术初探: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跨越

2022-06-18 06:39郝金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镂空皮革立体

郝金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1 皮革雕刻艺术的形成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皮革雕刻艺术工艺品,可以追溯到法老统治的古埃及时期。这是一双制作精巧的皮凉鞋,非常适合埃及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这双鞋表明此时期人类文明,已经可以掌握皮革制品的基本制作技巧,开始尝试着将皮革制品的质感、透气性、易于造型的特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此出土文物代表着法老崇高的地位。

至古罗马时期,皮革雕刻艺术工艺盛行,皮革雕刻工艺已经不再是埃及法老这样的顶层统治者独自占有的艺术,而是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公元79年10 月24 日,维苏威火山喷发,一夜之间摧毁了当时正蓬勃发展的庞贝城跟埃尔科拉诺,造成两个城市被火山灰覆盖掩埋,无数生命瞬间被定格。2018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庞贝古城当地挖掘出一匹“战马化石”。这匹马身形高大,穿着整齐,身上装饰有青铜制品,更为关键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在马背处有皮革制成的马鞍痕迹,依稀可以分辨出马鞍上的雕刻以及压花纹样。由此,我们才可以了解到古罗马时期人类已经开始大量地使用皮革雕刻工艺,开始将装饰纹样与皮革制品相结合,用以装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

中世纪时期,欧洲皮革制造业者发起了行业公会,皮革工艺上出现了刻花和压擦的技巧,此时期皮革也被使用于羊皮纸书本的封皮制作与装订,主要由基督教的僧院负责。此时的羊皮纸书本封面与装订图案设计华丽而复杂,用以凸显宗教的神秘与伟大。

公元15 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皮革工艺也经由西班牙人传入。欧洲的皮革工艺技术融合了新大陆独有的地域文化,加入美洲大陆蔓藤花纹图案,让整体图案更完整、更连贯、更赋予曲线的变化,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西部风格”皮雕工艺[1]。

工业革命后皮革雕刻工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制作,极大地提高了皮革雕刻工艺的制作效率。

2 二维平面的皮革雕刻艺术

一张完整的皮革,我们可以看作是几何学意义上的平面,在一整张皮革上进行的镂空雕刻,我们可以看作设计学意义上的平面构成法则运用。柬埔寨斯贝克托姆(sbekthom)镂空皮雕工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sbekthom”的字面意义,即“大块皮革(large skins)”。“斯贝克托姆”是一种以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为主要演出剧目的传统的高棉皮影戏,流行于真腊吴哥王朝时期(公元802—1431年)。

“斯贝克托姆”对于柬埔寨当地人的意义有点类似于中国内陆省份的皮影戏,如图1 所示,承载着柬埔寨艺术家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崇尚。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在表演时不能像中国皮影戏一样由艺术家坐着去控制皮影,而是要挥舞起胳膊,整个人全身一起用力才能让皮影灵活自如地活动起来。柬埔寨镂空雕刻皮革画,题材一般为佛教题材,间或有当地民间传说故事和民俗题材。材料一般选择当地的水牛皮,韧性高,皮质柔软[2]。在色彩运用上,柬埔寨艺术家会在牛皮上也会运用上色来体现不同的设计主题。在图像的构图方式上,画面整体为二维平面,图案充分参考了柬埔寨当地的佛教密宗绘画构图方式,以繁复的装饰性图案和建筑物衬底,采用最多的装饰性图案为热带花草,采用最多的建筑物就是吴哥窟。在繁复的衬底烘托下,佛像一般采用大面积的镂空设计手法,在相邻的两个镂空之间,可以形成很细长很流畅的线条,流畅的线条组成了佛像的外轮廓。如图1,通过设计大面积镂空与繁复的衬底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佛像在画面中的位置,烘托了画面主题,表现了柬埔寨当地人对于佛教的尊重[3]。

现今镂空雕刻工艺制作,已经大面积地应用激光雕刻设备,激光雕刻设备集合了切割、雕刻、镂空、打孔等工艺为一体。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一致性高、定制化强、节约成本、安全环保等诸多特点,节省了生产过程中刀模制造费用,使皮革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无刀具加工的新时代,实现了工艺与技术上的突破,同时极大地降低了雕刻成本与时长[4]。

3 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过渡的皮革雕刻艺术

浮雕,是雕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雕琢形象,形体轮廓近似绘画,前后压缩体积,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两者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有着千百年的皮革雕刻历史,浅浮雕这种艺术形式在故事性和形象性表现方面的优势,被蒙古族广泛用来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浅浮雕与绘画有类似之处,都是在二维平面的画面上表现内容,同时附带有浅起伏,适合于表现叙事性场景。浅浮雕因为对空间在视觉上进行了压缩,所以特别适用于表现带有透视效果的风景图像。例如图2成吉思汗皮雕画,浮雕表面起伏不大的造型特点非常适用于表现蒙古人种特有的面部扁平化特点,通过浅浮雕精微的面部起伏关系,表现出成吉思汗面部微妙的起伏,塑造了一代天骄伟岸的形象。与此不同的是,高浮雕由于其具有比浅浮雕大得多的高度差,形成了更为强烈的光影关系和空间关系,适用于表现立体感强烈的画面效果。

4 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变中的皮革雕刻艺术

英国年轻艺术家海伦·艾米·默里(Helen Amy Murray)2003年开始涉足皮革雕刻艺术,她以造型大胆,线条流畅自然,皮革质地细腻的3D 立体浮雕闻名于艺术设计界,她的作品广泛应用在家具和室内装饰上,最著名作品要数为奢侈品汽车品牌劳斯莱斯副驾驶位置意境空间定制的《低语的缪斯女神》。此作品皮革色彩淡雅清幽,给人以透彻心脾的放松感;用皮革刀刻出的线条流畅自然,用繁复的曲线表现出似流水、似高山、似卷云的自然效果。充满了艺术的韵律感。作品《皮革雕花椅》系列体现出了Helen Amy Murray 作品中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变中的艺术特点,如图3 所示,Helen Amy Murray 利用锋利的皮革刀,将上层皮革刻透,再将上层皮革向外翻出,使其远离原有皮革表面,形成一种立体的造型,但是翻出的上层皮革,并没有脱离原有的皮革表面,所以这种立体造型,在艺术风格上仍然是一种半立体皮革雕刻造型,处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变中的皮革雕刻艺术。

5 三维立体造型的皮革雕刻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曾经评论道:“皮质雕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创造。这种具有独创精神的材料选择和形式表现,以一种柔软温馨、更接近生命本体的语言形态,一下子拉开了和硬质的传统雕塑的距离,使其在当代雕塑领域中独树一帜。”

一方面,皮革,来自动物的皮肤,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馈赠,皮革伴随着动物的全生命周期,是从始至终与动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一起消亡。皮革这种材料代表着生命的成长;另一方面,动物皮肤被制作成皮革制品,作品的代价是动物的死亡,是动物生命周期的截止,所以皮革这种材料代表着生命的死亡。第三个方面,当动物皮肤被制作成皮革后,动物皮肤获得了长久保存的属性,通过人类科学技术的介入,动物皮肤不再腐烂、变质、消解,而是可以千百年地保存下去,从时间的维度,我们也可以将皮革这种材料理解为生命通过皮革工艺的淬炼,重新获得新生。生命的成长、死亡、新生,代表着生命的周期轮回,这与东方自然主义哲学世界观不谋而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世界追求。

具体举例来说,在工艺制作艺术手法上,青年雕塑家王立伟的“皮质雕塑”,就是通过用皮革这种面状材料去包裹立体的雕塑内核,如图4 所示,雕塑家没有选择常见的缝线工艺将两片皮革连接在一起,而是创造性地为每一片皮革都留有一定的裁剪余量,将这些余量通过黏结的工艺结合,这样,就形成了垂直于雕塑平面的立面,这些立面并不是僵硬挺直的,而是借由皮革的柔软特性,形成类似于海浪的曲线起伏,这种起伏与雕塑平面一起,在光影下创造出明暗多变的视觉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观看细节。

这些形成类似于海浪的曲线起伏,形成了蜿蜒连绵的线条,这些线条顺着人体的结构伸展,时刻在提醒观众注意作品中人体充满象征意义的动态表现。这种线性的造型语言,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人物线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线入画,以线表形,以形写神。通过线条的变化,体现出人物动态的多姿多彩,通过人物动态,体现出人物精神世界的千变万化。

在色彩的运用上,艺术家王立伟通过对于皮革大胆的上色,运用色彩巧妙地烘托出作品主题。

6 结语

皮革雕刻艺术作为工艺美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覆盖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造型的全维度空间,在材料方面满足了人们亲近生命,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从造型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不同题材的欣赏需要。

在未来,皮革雕刻艺术一定还会在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造型方面,通过对于皮革工艺的改造和创新,创作出更多更有新意的作品。

猜你喜欢
镂空皮革立体
镂空幻想
皮革回潮
镂空解构
拼折镂空立方体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皮革机制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立体年历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