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话中有鬼》学“联想”,做一个有趣的“鬼才”

2022-06-19 09:26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鬼李贺王尔德

作者简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东南大学硕士毕业,青年作家。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奖、2013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青春中短篇小说集《余声不回》将于2022年上市。

朱自清最为人熟知的散文当属《春》《荷塘月色》《背影》《匆匆》,这几篇或明艳喜人,或清新可人,或哀婉动人,尊其一声“抒情界”的扛把子,“美文圈”的大当家不为过。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以“抒情人设”行走江湖的朱自清,还写了不少幽默、轻快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家多样的艺术风格,还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写作借鉴。

《话中有鬼》就是朱自清传统“美文”之外,一篇闪耀着哲理光辉、性灵之美的幽默散文。他从一个“鬼”字出发,对人们日常言语中关于“鬼”的表述进行了丰富的联想,每联想一处,就发表独到、幽默的见解,成为一篇有趣、有料、有思考的好文。借这篇文章,我们趁机学一学“联想”的妙用,让自己的文章也灵动、有趣起来!

入门款“联想” 诀窍:学会  “组词”

还记得那句著名广告语吗——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

要在写作中运用好“联想”,似乎很考验想象力,没点儿“脑洞”好像都无从下手。其实,要入“联想”之门一点儿都不难,只要会“组词”,你就是一个有“联想”能力的人。

朱自清在《话中有鬼》里就开门见山地组起了词: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

“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鬼”,“馋鬼”等,都不是好话。

“死鬼”常为妇人之语,带点儿抱怨,也带点儿娇嗔;“烟鬼”“酒鬼”最常见,没少给国家GDP作出贡献;“馋鬼”往往不分年龄,也不分胖瘦,只要爱吃,总能在美食面前展露本性。

虽然,这些指代的都是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事实上,这种写法的本质,就是在给“鬼”组词,正是这些词,不断丰富着“鬼”字的内涵,拓宽着作者的思路。

我们可以细数一下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到底写了多少个带“鬼”字的词语:

死鬼、烟鬼、酒鬼、馋鬼、刻薄鬼、啬刻鬼、小气鬼、见鬼、老鬼、小鬼、丑鬼、鬼相、鬼头鬼脑、鬼心眼儿、鬼胎、鬼话、鬼画符、懒鬼、鬼混、鬼聪明、鬼玩意儿、鬼才、鬼气、鬼斧神工……

短短一篇文章,居然罗列了如此之多的“鬼词”!而每一个“鬼词”,或代表着一类人,或展示了某种特质,或传达了一种观点、一种民俗文化……正是这些词语的密集展示,使整篇文章的信息量立刻剧增,看似紧扣一个字,实则早已信笔由缰、涉猎八方了。

因此,所谓“组词联想法”,就是取一个字为“核心意象”,继而用“组词”的方法进行思维发散,从而不断拓展一个字的内涵边界,形成以这个字为核心,以关联词语为范畴的“意象库”。接下去要做的,就是从这丰富的素材库里,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尽情书写就可以!

试着想想,在朱自清的“意象库”之外,你还能继续联想其他带“鬼”的词语吗?

比如,你可以联想“日本鬼子”,在文中表达你对侵略者的愤慨、对历史的沉思。联想“鬼马精灵”,回忆自己在童年时代是否做过什么事,曾被人冠以这一称号?联想到“鬼故事”,你听过最吓人、最无趣的鬼故事分别是什么?是谁讲的?在何种时间?何种场所?还有装神弄鬼、人小鬼大、人面鬼心、人鬼不分……每一个词,都在为你创造新的灵感。也许,你能比朱自清写得更丰富。

事实上,以“组词”来勾动联想、丰富内容的方法,古今文学家都很偏爱。在古典文学里,这种“组词式”文学技法,被称作“列锦”,可以理解为“罗列主语、名词锦集”。众所周知的《天净沙·秋思》正是这样一首经典的“列锦”之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不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你可能要说,这些词各个不同,并不是围绕一个意象在组词啊!其实,这正是马致远的高明之处,这些词当然有一个核心意象,只不过它被作家巧妙地隐藏了起来,让意境更含蓄、更优美——这个意象就是“秋”。

未写一个“秋”,却又写尽了“秋”,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仅仅通过联想,把词语排列在一起,就有这么大的魔力!

所以,千万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现在就找一个字,开始你的头脑风暴吧!

升级款“联想” 诀窍:试试“谐音”

要想使文学联想更加丰富,“谐音梗”永不过时。

朱自清在文章中,也给了我们一个范例:

“鬼”,“诡”同音,但是究竟因“鬼”而“诡”,还是因“诡”而“鬼”,似乎是个兜不完的圈子。

“鬼”与“诡”都有神秘、不正之意,此处用谐音的方式进行联想转换,使得全文的核心意象立刻跳脱出“鬼”本身,进一步衍生到更广的领域。毕竟,“诡”字一出,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组词,进行新一轮的头脑风暴了!

毫无疑问,“谐音梗”也是古今文学大家都格外喜爱的一种“文学联想”技巧,通过“谐音”,不仅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还能让作者“话里有话”,余音难尽。

中国历史上,把“谐音”玩得最好的作家是哪一位?毫无疑问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俯拾皆是的“谐音游戏”,正是他那超绝的联想才能的体现!

比如,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假语存”;贾府四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起来谐音“原应叹息”;名为“千红一窟”,似指石窟内千红万紫,实则谐音“千红一哭”或“千红一枯”,另有“万艳同杯”,明明喜庆欢闹的祝词,实为“万艳同悲”。这样的谐音,不仅读来灵动,使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内涵也得到了凸显和深化。

所以,当你想把文章写得有趣,不妨玩一玩“谐音”的文字游戏,就可以从一个点,顺利跳脱到另一个点,文章的意象丰富了,可写的内容也增加了!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当你写“白露”,脑海中可能出现郊外小草上的露水;当你用谐音转换,天空中就飞过了一行行“白鹭”;再试着想象,有一只探头探脑的“白鹿”似乎正在不远处的灌木丛里朝你张望;当你为这宁静的画面而陶醉时,一个叫“白璐”的女生,在背后喊了你的名字……短短几个谐音,一个青春小说的开头,就这么慢慢成形了!

热门款“联想” 诀窍:多多“引用”

话已至此,你可能还会苦恼,我实在没有什么词汇积累,也没有什么“谐音”灵感,该怎么把文章写得丰富又有趣呢?

别忘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能看得更远。

实在不行,就去“文学巨人”那儿找现成的吧!别说是你,就算是文学大家,也要从别的文学前辈那儿找灵感呢!

朱自清就跨越古今中外,向王尔德、李贺“求助”——

寻常诳语也叫做“鬼话”,王尔德说得有理,诳原可以是很美的,只要撒得好。

“鬼聪明”也有正经的,书上叫做“鬼才”。李贺是唯一号为“鬼才”的诗人,他的诗浓丽、幽险,森森然有鬼气。

虽然提及王尔德和李贺之后,朱自清都没有太多的展开,可他若是借此继续发散,又何尝不可!

提及王尔德,便可引用更多的西方作家——其他外国作家有没有关于“鬼”的言论和著作?西方的“鬼”和东方的“鬼”又有所不同,西方的“鬼”往往和“灵魂”相关,而灵魂,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联想——同学们熟悉的“摄魂怪”“伏地魔”是不是也是鬼怪的一种?

提及李贺,可引用的内容更多了,除了李贺的“鬼气”诗作可以拿来品鉴,还可以引用其他诗人带“鬼”的诗句——李清照有千古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因写作《聊斋志异》曾获得极高的褒奖“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朱自清没展开写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帮他补全!

这也不失为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绝佳续写练习。

因此,当你对某一个意象实在无话可说、无处联想的时候,去书里翻翻、去网上找找,别的作家对此有何高见,做过哪些经典之语吧!

当你开始行动,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在联想,更是在积累。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你的文章就真能“有如神助”了!

猜你喜欢
有鬼李贺王尔德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鬼督邮”考辨——天麻为什么有鬼督邮之名
乘客以为“有鬼”跳车受伤,谁担责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为自己
为自己
有鬼亦温情
诗鬼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