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9 05:27周浩宇李波文平周海旭
中国食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加工营养

周浩宇 李波 文平 周海旭

案例教学法是集调查、讲授、研讨及分析为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使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应用,从而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系列课程为例,从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体系建设及设计原则、案例挖掘与汇编、案例教学实践应用探索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教学优势。

一、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课程

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领域是依托于农作物生产、食品制作以及提高人类健康营养生活水平相关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农业学科。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承担食品制作和安全把控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食品加工和安全方面实际问题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截至2021年,我国已有85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共有5所高校开设该领域专业硕士。根据学生培养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区别不明显,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存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践行能力差的现象。根据市场和企业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在面临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时,学生普遍解决问题只考虑到理论是否正确、技术是否可行,却忽略了企业最为关注的操作是否安全、生产成本是否合理等关键问题。这也反映出目前中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无法有效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生产问题,也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为了克服这种脱节,就要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搭建起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桥梁。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采取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选择与课程教授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尽可能详细真实地还原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和处理方式,比如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的正反面描述。在对案例详细描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学生对真实事件或者情境的分析、思辨、模拟处理为重点,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反思,达到有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在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案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等一系列课程。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并内化吸收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然而,目前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的课程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模式并未形成主导。多数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在政府部门的管理经验,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类课程的讲授以理论为主,生硬地照本宣科,没有辅以切实参与的实践案例,缺乏问题式、实践应用引导式教学,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在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高效手段。因此,开发符合专业需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案例很有必要。

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课程

案例式教学体系的设计

1.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重新构建知识系统。案例教学体系设计应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支撑课程体系相契合。在构建案例库时,应当根据课程性质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将案例分为食品加工类型及食品安全控制类型,选择的案例应充分运用到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案例式教学法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其教学主体为“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討论及思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选内容并设计案例,起到有效指导的作用;学生尽可能模拟还原案例真实情景,参与调查、研究、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拓展问题,并引导学生拓宽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在总结环节中,教师梳理知识点并形成模块体系,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有机统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发生碰撞,经验与理论相互补充,从而有效整合并重新建构了知识体系。

图1:教学案例库构建方法

2.依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挖掘并设计教学案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类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但只要将系统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讲授两方面的关系梳理顺畅,学生必然能够更全面地把握理论知识体系,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案例中,并能正确分析和处理真实情景的案例。教师在授课时,应始终做到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比如调整教学策略、创新实施方式、合理分配时间等,不能仅仅只为实施案例式教学而盲目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案例选择应根据课程需求进行筛选并归类,比如,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构建的案例库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为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的案例内容以各类检测项目案例为主,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案例内容以营养调查评估及设计类案例为主。

3.不断优化开发教学案例,构建专业案例库。专业且丰富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必须收集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密切相关的热点案例,选取有代表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内容全面、详细典型的食品专业案例库。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实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高度契合,能结合教学目标解决某一知识点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等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二,要选择真实可靠、背景资料详尽的案例。第三,要密切关注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问题,并将之融入案例,使其具有前沿代表性。

三、案例式教学在食品加工9867BE54-56E0-44E1-B8A0-CC900854483D

与安全领域课程中的应用

1.文字案例库应用举例。以食品安全案例课程为例,案例式教学可以劃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1)课前准备。授课之前要制订详细的案例教学计划,收集汇编食品安全案例。比如,依据食品安全事件的类型,将案例划分为品质检测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用物质添加、农药兽药残留、掺伪造假等6种类别;或者依据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将案例划分为养殖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流通等4种类别。将所有食品安全案例与食品安全事件类型、安全问题发生环节及危害程度建立关系,构建案例库备用,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如表1、表2所示。(2)课堂教学。应用时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推理,并围绕主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3)课后反思修改。根据讨论过程及结果的呈现,总结教学案例的经验和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最终补充完备案例库。

2.视频类案例应用举例。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为例,在授课时应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交叉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掌握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操作能力。课程内容除了常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内容,比如食品品质分析、食品中添加剂分析、食品中微生物分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分析检测等,补充增加了近年来公众较为关注的新型食品安全检测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及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分析检测等。对于此类检测分析类课程,单纯采用文字案例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与食品安全检测有关的视频案例对文字案例予以补充并可视化,或利用虚拟仿真实践平台中的视频操作都可改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该模式作为案例内容更方便学生模拟操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调查设计类案例应用举例。以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为例,课程案例教学设计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进行。

(1)理论方面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案例。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两大专题,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案例与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性;同时也要体现社会关注热点,使案例生活化、个性化。例如在营养调查及设计教学实施环节,针对当前中国居民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数日益增多的营养健康现状,指导学生设计营养调查方案,通过发放问卷、大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发病相关关系,并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慢性病的膳食要求,设计出个性化的膳食模式及营养食谱,达到即学即用解决居民实际营养需求的目的。食品安全是食品营养的先决条件,针对此部分重点教学内容,可依据教学目标精选生动契合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依托“进口奶粉是否适合中国宝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热点话题,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式教学。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将知识点内化吸收。

(2)设计实践案例驱动下的第二课堂。食品营养与安全作为该领域的专业学位课程,应着重考察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要适当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开展社会调查、企业调查,形成以项目案例实践为主导的线下第二课堂。在讲授膳食模式及评价方法等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调查,每组3-5人,进入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大学城等不同场所,进行本地区学生饮食安全及营养调查。通过对校内食堂、校外美食街一日三餐饮食设置情况,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饮食习惯,并结合其营养需求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在讲授“功能性食品”章节时,组织小组对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食品进行调研,对不同的功能食品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分析并整理成调研报告,小组再结合校实践基地独立自主设计一款功能性产品并完成功效评价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YJS2021AL05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2102110135)。

作者简介:周浩宇(1985-),女,河南新乡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9867BE54-56E0-44E1-B8A0-CC900854483D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加工营养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分析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发展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