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培育研究

2022-06-19 14:25王伟田芸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

王伟 田芸

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旗帜鲜明的回答了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这一重大问题。德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教育问题,是解决国家、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的魂。今观孟子一生的教育和思想本质,其许多教育思想对今天的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育;职业教育;孟子思想

今读《孟子传》,知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说“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缺,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孟子把道德規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何谓“仁”,二人,从拆字的角度来说很明显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并和谐相处就是仁了,尊重他人,关注民生。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之于职业教育也是同等重要。相对于技术教育或技能培养而言,无论是家长抑或是用人单位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即先做人后做事。

作为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接受行政人员的管理,相信这样做一定有一定的原因;作为老师,不仅要尊重领导,尤其要尊重学生,做一个有德有礼的表率;作为领导,一定要尊重老师,但更要尊重学生,“民为天,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小范围的社会学校同理。何谓“义”,简而言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付出财力物力学校就应把学生教育好,教师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应把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看到老师和父母的辛勤劳动据该把书读好。礼,是社会上的道德规范,是潜移默化的一种东西,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职业教育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培育现代化的人才,首先是培育现代化的人。而现代化的人,首先是一个文明的人,有高尚道德规范的人,在礼貌的举止言谈中处处透露出教育的成功。“智则于纷杂的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判断何为仁义,执着追求,锲而不舍。”智慧,其实是维持道德的最高境界。智慧不等于聪明,聪明的人能洞察世事却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悟透人生真谛,有所取,有所不取,坚守自己不被外界污秽所染,才是大智慧,大道德。领导和教师首先应该是这种大智慧的拥有者,尤其是教师应该不断的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成为一个道德的人,道德素质高的老师,才有资格去授人以渔,学生才会佩服的去从老师那里获得各种技能和知识。

一、德育环境的选择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早在孟母怀有孟子时就十分注重教育,游峄山,观沂水,看黎民百姓艰难的生活。艰辛地将孟子抚养成人的过程中,也管束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耳熟能详。到了孟子,更是注重环境的影响,大自然的教育,通过大自然的哲理教育学生。孟子带学生们春游峄山,秋察漷水,使学生们看到自然力量的伟大,改掉了一些纨绔子弟的浮华习气。因此,职业学校的校址选择应该注意远离闹市。宁静的环境利于学生沉寂下浮躁的心,踏实学习。还要导正学校学习的氛围,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常常不够浓烈,需要校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努力。

孟子常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人本主义思想孟子早已为国人阐明,而直至今天大家都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时候,有多少学校真正关心过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有哪位老师关心过每一位学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看到她们虚度人生是是否感到失望与内疚。“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所以教也。”

“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人的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部分。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是人之成为人所不可或缺的道德教育,人一降生到这个世界,就面对和经历着家庭和社会生活世界直接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一个人只要受到了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他也就能够适应最基本的正常道德生活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的当下道德需要和实际,使得广大学生无所适从。我们发现,孟子的德育虽有理想化的色彩,但他从未离开过生活来探讨德育。他们常常走出课堂,模仿祭祀等礼节,从社会上热点的问题入手讲解道德与人性。可见,日常生活伦理、日常生活道德贴近道德主体的真实生活,符合道德主体的个性需要,就容易进入道德主体的视野。在主体性德育中,我们应大量增加生活化的道德素材,关注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道德困惑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关注、思索与实践,并在反思、批判、革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品德形成是一个自内而外的过程

孟子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正式提出仁义内在的观点,更加突出了道德主体性意识。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认为“仁、义、礼、智”四端为“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坚信人的道德的根源取决于内在的道德主体精神,为道德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学生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实质上不是由外而内的转化,而是由内而外掌握或生成的过程。

学校德育不仅要靠老师去“教”,更要引导学生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学生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发和生长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原点(或可称为对于道德教育可能的一种信念)即是对这一道德学习个体“生成”过程本质的承认。

三、教师的选择

教师应该选择道德高尚的,这事千百年来为师的首要标准。最近几年师德败坏的新闻见诸报端,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辉程度。教师要爱学生,心中相信这些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有教无类”,只需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孟子说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教师也是如此。例如教师在学校评估时教学生说假话,那么以后又怎敢指望学生言行一致呢;实习指导老师在实践指导学生时遇到困难,于是托词,瞒混过关,学生会怀疑老师的能力和素质。

四、学校德育应更加重视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信任、同情、痛苦等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它是个体道德发生的直接心理依据。然而,道德情感教育的匮乏却是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弊病之一。现行的以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看到了道德情感(如恻隐、恭敬、羞恶等)在个体德性和类道德形成过程中以及在人们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非常注重对人们进行道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倡人们通过“移情”的推己及人方式来感受他人所处的境遇并采取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各种道德知识,更应该采取种种措施来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孟子所提倡的自我反省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道德反省是对于个体道德过失的再认和反思。道德主体要敢于客观地直面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反省自我:肯定自己所做出的高尚道德行为,同时追悔和觉悟自身的道德过失,并挖掘其原因,以纠正以后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对对与错的肯定与反思,才能产生出相应的自豪与愧疚的道德情感。

五、职校德育应加强荣辱观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及思想也对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很多学生对腐朽低级的生活方式的追逐,对高尚的漠视,对一切传统美德公开表示不屑,极大地败坏了校园风气和社会风气。

孟子认为,“羞耻之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他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他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可见,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羞耻感是一个人最大的耻辱,无羞耻感的人才是真正的无耻之徒。当前我国社会大力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公民在理解八个光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与之相对应的八个耻辱的内在规定性;为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

德育之于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发力,在于教师、管理者、企业师傅示范引领,在于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德育的成功,是学校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尧德.孟子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7.

[2]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4(34)

[3]伍兵.孟子德育思想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15

[4]张越.试论现代德育方法论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0(2):40

[5]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6(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