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创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

2022-06-21 18:59林茹惠任念文
老区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

林茹惠 任念文

[提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如何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对网络社交平台有着创新性表达需求。然而,通过调研与分析知名高校与官媒在哔哩哔哩网站相关账号宣传红色文化绩效的基础数据,发现红色文化视频内容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忽略中心内容、缺乏精神内核、提取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借助融媒体平台创新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对今后高校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策略

[作者简介]林茹惠,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念文,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东湛江 524088)

[基金项目]湛江市社科规划办项目“新时代粤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暨十九大精神‘五进’路径探索”(ZJ18YG09);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创新乡村‘红+绿’旅游模式实现低碳发展研究——以粤东南澳岛为例”(pdjh2022b024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并走向胜利光辉历史的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传播好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明确提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要因时而进,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1]。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弘扬和传播好红色文化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而融媒体作为新时代一种更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优化组合人力、内容以及宣传等全方面资源并赋予其数字化的特点,在文化传播与文化价值挖掘方面具有重大价值[2]。因此,为了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让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时代更加光彩夺目、生机勃勃,文章以融媒体代表平台——哔哩哔哩网站为研究对象,探寻如何利用融媒体这种新型媒介方式来加快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对社交平台创新性表达的需求

融媒体多元、立体化的表现形式能使其呈现的抽象价值更具体、更生动,激发年轻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兴趣。因此,将融媒体理念与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有效结合,可以使红色文化资源鲜活起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丰富多样在网络平台的创新性表达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在革命中形成和积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了全面继承和发展。它包含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以及精神样貌。由于青年学生的个性、需求、愛好有着特定和相对固定的网络圈层,他们通常会选择浏览自己感兴趣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而较为单一、枯燥的传播模式是难以满足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的期待和需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利用融媒体“多元互动”“资源互通”“内容兼容”的特点,找准红色文化传播的精神内核,开发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时代发展之需。与此同时,网络社区作为新时代主要融媒体平台,要顺应时代传播主旋律和弘扬红色文化正能量的需求,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积极寻求改变和创作内容来贴近用户,增加用户的认同感和共鸣感,让年轻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价值启迪,感受作品内容的魅力,并打破青年学生的信息茧房和价值壁垒,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自发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二)红色文化表达的震撼性、感染力在新媒体的技术支持下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媒介方式出现了基于视觉体验的沉浸式、互动式新媒体传播方式,“成为一个由网络上的任何个体来提供信息生产、传递、共享、反馈的多维交互立体传播模式”[3]。当下,各大高校宣传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延展到了网络社交平台。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等传播途径,整合归纳各种历史文献、革命资料以及文艺作品,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创作出有温度、有厚度、有趣味的红色文化作品,激发青年学生对红色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引导青年学生能够传承好红色文化,并大大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震撼力与感染力。

(三)红色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影响力在社交平台与读者的互动下得到表现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引用融媒体概念有助于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和互动。目前,少数青年学生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不太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部分高校传统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堂上老师的“单向输出”,导致学生自主参与程度较低。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宣传部门侧重于通过宣传栏发布文章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论性讲解和故事性解读,但由于青年学生与革命战争年代相隔较远,无法对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感同身受,这种单向传播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也难以调动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再加上红色文化教育本身有一定的严肃性,有些理论相对平实,难以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难以得到年轻学生的积极讨论与反馈。

融媒体“多元互动”的特点恰恰可以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融媒体背景下,融媒体社交平台的特点之一便是读者可以随时互动。通过社交平台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制作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等精致作品,使红色文化资源在互联网平台更加全面共享展示。同时,由于社交平台所存在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清晰直接的文字、图片、表情等形式,在社交平台上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与传统的单向灌输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相比,线上互动模式可以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建立线上研讨小组增加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影响和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增加红色文化作品在社交平台上的关注度和点击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融媒体时代利用网络社区传播红色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利用融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化必要且可行——以哔哩哔哩网站为例

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作为当今具有影响力的融媒体网络平台之一,它使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设计了一个悬浮于视频上方的互动解说与谈论功能——“弹幕”。与点赞、转发、评论相比,“弹幕”这种及时多方互动的经历使这种崭新的交流载体和社交模式深受年轻人喜欢,许多兴趣爱好相同的青年学生聚集在这里获取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弹幕”打破了传统视频网站的传播模式,能让创作者及时收获受众的观感反馈,一些“弹幕”可能比视频本身的内容更引人入胜,让B站不断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文化社区。经过十年的运营与成长,B站已发展成为许多官方媒体与知名高校推广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探索利用融媒体平台传播好红色文化,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官方媒体与知名高校在B站宣传红色文化绩效的基础数据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B站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央视新闻于2019年12月进驻B站,目前有899万名粉丝关注和发布了4495个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18.3亿。与此同时,已有100多所知名高校在B站开通账户。其中,清华大学有203.8万粉丝,北京大学有119.6万粉丝,国防科技大学大学有10万粉丝。截至2022年4月,国防科技大学的粉丝数量不算最多,但在B站发布的红色文化宣传视频的播放观看数量已累计达到196.9万。可见,官方媒体和知名高校借助B站平台推广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基于此,文章通过调查B站相关账号宣传红色文化绩效的基础数据,删去“来了”等无意义的弹幕文本内容,提取相关红色文化的弹幕语录,分析官方媒体和知名高校在B站账号传播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由表1可知,目前官方媒体和知名高校在B站上传的内容一般通过音乐、影视以及自制视频来宣传红色经典故事、科普党的历史。观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会因为视频画面和内容的震撼而发布基于各种革命故事的弹幕来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增强了其现场感、参与感和仪式感,并由此产生情绪共振。例如,人民日报在2021年7月1日发布的视频《这段课文里让人泪目的场景,我们拍成了电影》,播放量达到了129.4万。其中,通过对该微视频的弹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处理之后,将已经提取好的数据制作成主要弹幕语录的词云图。从图1得知,该视频的核心弹幕语录主要是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与感恩,具体表现为“致敬英雄”(词频1625)、“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词频292);对祖国一百周年的歌颂与祝福,具体表现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词频235)、“生日快乐”(词频729);对视频内容的描述,具体表现为“战争”(词频21)、“军需处长”(词频76)、“这盛世如您所愿”(词频109);对视频所描述的场景的情感抒发,具体表现为“泪目”(词频294)、“哭了”(词频122)、“破防”(词频70)、“心疼”(词频3)。数据表明,高校红色文化傳播若能够充分把握利用好融媒体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的特点,重视网络社区平台的红色文化宣传管理,不仅能够增加传播者与青年学子的交流互动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也能极大提高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融媒体平台红色文化视频内容传播的困境与瓶颈

虽然红色文化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它们之间的融合过程还存在一些困难与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融媒体时代,“短平快”的社交方式能让高校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到更多有用知识。阅读简单的公众号文章或者浏览B站短视频,都能帮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加深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这种快节奏的学习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让其能在几分钟内认识、吸收所要传播的内容,尽可能进行主题学习。然而,当下红色文化交流的传播途径主要聚集于公众号文章、短视频、图片等,其呈现时间短,表现内容少,表达方式花哨。因此,高校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重点对象,亟需全方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来增加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受众,不能仅停留在利用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音乐、简单的文字来吸引年轻大学生的眼球,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不相干的对象上,而忽略了中心内容,没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得学生们难以理解视频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第二,在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过快,分享的产品过多,导致年轻受众在享受快节奏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在信息提取中陷入碎片化问题。高校的学生们经常看一个标题,便会认为他们可以理解视频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尤其新时代的青年的成长离革命战争年代久已,且年轻学生们更会对与自己亲身体验和感受过的实践经历产生共鸣,他们对于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难以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因此,优质的红色文化内容难以在互联网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中脱颖而出,影响了红色文化内容表达的完整性,而碎片化信息的获取导致青年学生难以全面系统理解红色文化,容易对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以及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出现认知偏差,难以能理解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内涵。

三、融媒体时代创新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策略

面对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扩展出现的困境与瓶颈,高校可借助融媒体平台与新的技术手段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并将红色文化与青年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增强学生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创作,提升文化传播的精神内核

挖掘精神内核是高校实现新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和内容有效融合的关键。从形式上来说,随着融媒体平台的发展,高校传播红色文化需要转变方式,挖掘内核寻找优质的文化内容。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更享受自己去弘扬红色文化故事、革命文物事件的过程。因而,高校应引导青年学生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找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心骨,以有重点、有内核的红色文化内容,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精神内核。之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文化脉络,提炼革命精神的主旨内涵,是因为高校学生在学习和创作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重新叙述曾经发生的事件,并利用融媒体多元、互通的形式进行图像化呈现,再度传播。因此,融媒体时代高校传播红色文化应着眼于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内涵和革命精神,坚持内容为王,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质量与效率,促进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进一步弘扬。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传播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高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高校必须不断更新传播形式。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优质的传统传播方式,只有坚持传统传播方式才能让我们更好进行创新。例如,“课堂思想”与“思政课堂”的正统传播方式,高校红色文化宣传展览室的建立与推广,以及各种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題征文、视频制作活动的举办等。如果红色文化失去其表达的实体,那么红色文化的传播便无处可依,因此,保留部分红色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才能更好地坚守和传承好红色文化。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向“云”端借力。高校应该主动尝试寻求新的传播模式,利用线下活动直播、巡回宣讲、宣讲录制、微党课等方式,顺应青年学生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习惯浏览短视频的偏好趋势,以线下、线上传播并行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走出去、走得远、走得深。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高校能够利用融媒体平台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发表相关的文章和短视频,通过选择多结局的互动视频、革命故事续写、H5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话语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感[4]。

(三)革新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方式,增强文化传播感染力

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加强,关键还得体现在实践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自己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录制宣传视频,让红色革命故事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激发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巨大能量。依托课后红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及其承载的红色精神为主线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文化,并结合当代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重述的意向和期待,借助跨媒介叙事的形式创作成红色vlog视频来完成红色故事的当代表述和弘扬。同时,高校学生可以将作品带上学校话题标签,投稿上传至B站等网络社区平台,在一段时间内高校老师对其视频的播放量、弹幕数和点赞数进行统计汇总,并结合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评选,实行优秀视频奖励机制和推荐高质量红色文化作品参加全国各类竞赛,从而激发大学生对创作红色文化作品的欲望和创造力,使红色文化教育由单纯的“他人教育”变成有序组织的自我思想教育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感染力。

(四)融合地方红色文化特色,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外延

长久以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宣传红色文化的重点,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高校注重重点人物革命故事讲解,较少会梳理地方红色革命史发展脉络。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在不同地区、场所以及教育基地,高校难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红色文化主题学习。借助于融媒体的优势,高校、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地方可以实行横向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在研究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融媒体平台把对地方红色史实的真情实感、学习体验“唱出来”“演出来”“拍出来”,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地方红色革命史的亲切感与熟悉度,又能推动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延伸发展,对当代社会红色文化传播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史初心如磐,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步稳蹄急[5]。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生动教材,蕴含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继承了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必须认清和把握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加强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坚持“内容为王”,促进多元化媒介传播,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打造更高质量、更快传播、更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产品,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事业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新长征,2021,(11).

[2]钟国友.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研究[J].作家天地,2021,(33).

[3]李万斌.川陕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与文旅创意创新研究——兼论川陕红色文旅创意创新[J].中华文化论坛,2017,(2).

[4]荆立群,薛耀文.融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的传播[J].编辑之友,2020,(3).

[5]宋暄.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21,(21).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