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薯6号原原种密度筛选试验

2022-06-21 09:36马阿乾静坤夏江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结薯出苗率块茎

马阿乾静坤,夏江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

四川省是全国马铃薯第一生产大省[1],凉山州是四川省马铃薯的主产区,马铃薯产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口粮保障及巩固扶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凉山州马铃薯产量不断增加,如何在增产的同时提高种植户种植效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密植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商品薯率会有所降低。通过改变株行距来改变植株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而影响马铃薯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及利用,最终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2]。为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本试验采用“丽薯6号”原原种(单薯重量≥30g)为供试材料,进行6种不同播种密度的田间试验,在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6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农户推荐一种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脱毒原原种为供试材料,“丽薯6号”审定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08002号,品种来源于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丽江市农科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A10-39×NS40-37组合中选育而成。 抗性鉴定结果,高抗马铃薯晚疫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省区域试验,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该品种属鲜食型中晚属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10d左右,植株直立,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弱,葡匐茎短,结薯集中,炒食口感好。经过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引种试验,该品种有高产、抗病、结薯集中、薯块光滑、商品薯率高、休眠期长、耐贮性好等优良特性。

1.2 试验设计

2020年在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镇采洛洛博村某承包土地上进行,海拔2000m,土质为黄棕壤,试验地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无灌溉条件,播种前拖拉机旋耕整地耙平。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采用高厢双行垄作,1m开厢,厢面宽67cm,厢沟宽33cm,行距33cm,穴距根据密度处理不同而不同,每处理种3垄为1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3m×5m),设3次重复,共18个小区。重复间及四周沟宽0.6m,四周设保护行。设6种不同密度处理:处理A:75000株/hm2(每小区114株)。处理B:82500株/hm2(每小区123株)。处理C:90000株/hm2(每小区135株)。处理D:97500株/hm2(每小区147株)。处理E:105000株/hm2(每小区159株)。处理F:112500株/hm2(每小区171株)。

3月5日开厢整薯播种,复合肥和有机肥均为基肥,复合肥使用量均为1050kg/hm2(“撒可富”复合肥N:P2O5:K2O=16%:6%:18%,总养分含量≥40%),有机肥用量为7500kg/hm2(“绿盛牌”有机肥,有机质≥50%,总养分含量≥4%),地下害虫杀虫剂“撒撒”用量为45kg/hm2,播种后覆土起垄。4月10日喷芽前除草剂“乙草胺”675mL/hm2,4月24日出苗,5月8日进行第1次中耕小培土并追施尿素112.5kg/hm2,5月22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大培土。6月15日喷马铃薯晚疫病保护剂“精甲霜灵锰锌”,6月25日喷马铃薯晚疫病治疗剂“精钾霜灵.霜脲氰”,7月5日喷马铃薯晚疫病治疗剂“增威赢倍”。

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齐苗后测定小区出苗率,出苗率(%)=出苗株数/播种株数×100%。盛花期测定株高,使用直尺测定株高。收获期每小区取10株测定单株块茎重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考种分析,小区全田收获测定鲜薯产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DPS14.50软件及Excel 2007分析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物候期均一致,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物候期没有影响。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物候期

2.2 不同密度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不同密度处理,“丽薯6号”出苗率在96.14%~97.12%,B处理较D处理差异显著,C处理较D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株高在64.98~66.24cm,E处理较A处理差异显著,F处理较A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密度对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较小。单株块茎重以C处理最高为0.51kg,A处理最低为0.42kg,两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D处理单株块茎重0.46kg与A处理单株块茎重0.42k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E、F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单株接薯数以C处理最高为5.43个,A处理最低为3.5个,C处理与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处理与D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处理与E处理、A处理间差异显著。D处理与E处理、A处理间差异显著。由上述可以看出单株块茎重C处理最高为0.51kg,单株结薯数C处理最多为5.43个。

表2 不同密度处理对丽薯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密度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不同密度处理,以C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3022.20kg/hm2,A处理产量最低为27833.33kg/hm2。C处理较E、F、A、B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C处理比E、F、A、B增产分别为7.80%、8.51%、18.86%、17.15%,C处理较D处理增产4.83%,达显著水平,未达极显著水平。D处理较A、B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D处理较A、B处理增产分别为13.17%、11.75%,D处理较E、F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未达极显著水平,D处理较E、F处理分别增产2.83%、3.51%。E处理较A、B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E处理较A、B处理增产分别为10.07%、8.67%。F处理较A、B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水平,F处理较A、B处理增产分别为9.33%、7.95%。E、F处理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E处理较F处理增产0.67%。

表3 不同密度处理对丽薯6号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薯类研究人员对“丽薯6号”种植密度进行大量研究。其中,张艳军等[4]报道,在云南省玉溪市冬马铃薯“丽薯6号”种植密度在105000~120000塘/hm2,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李俊龙等[5]报道,在云南省德宏州冬马铃薯“丽薯6号”种植密度在45000~75000株/hm2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在67500~75000株/hm2时产量最佳。本试验中采用“丽薯6号”的种薯级别与上述报道有所不同,结果也有差异。本试验采用“丽薯6号”原原种(单薯重量≥30g)在75000~1125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采用不同密度处理,“丽薯6号”出苗率在96.14%~97.12%,株高在64.98~66.24cm,处理间差异未达极显著,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密度对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较小。在75000~90000株/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着增加,当密度达到9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在90000~112500株/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降低。在75000~90000株/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及单株块茎重随着增加,当密度达到90000株/hm2单株结薯数达到最高5.43株/个,单株块茎重达到最重0.51kg/株,当密度继续增加时单株结薯数及单株块茎重量不但未增加反而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丽薯6号”原原种繁种在本区域及相似生态区域推荐的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

猜你喜欢
结薯出苗率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绿色保健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