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原种栽培密度与模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原种产量的影响

2022-06-21 03:36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结薯原种覆膜

崔 雯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庄浪 74460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原原种(单薯重8~10 g/粒)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地膜120 cm×0.12 mm(甘肃省天水市天宝塑料厂生产),尿素(含N 46%,中石化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马铃薯专用肥(N∶P∶K=15∶20∶15,江西开门子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土肥为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因素A 为播种密度,设4个水平:A1 播种密度为13.8万株/hm2、A2 播种密度为 14.25万株 /hm2、A3 播种密度为 14.7万株 /hm2、A4 播种密度为 15.3万株 /hm2;因素 B 为覆膜方式,设 3个水平:B1 白色地膜覆盖、B2 黑色地膜覆盖、B3 露地栽培。重复 3次。

试验设在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为川旱地,地势平坦,肥力、地力均中等水平。小区面积为20 m2(5 m×4 m),均为全膜垄作穴播栽培,垄宽70 cm,沟宽30 cm,试验地块四周设保护行1 m。播前结合整地,基施尿素300 kg/hm2、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土肥3万kg/hm2,发棵期追施尿素300 kg/h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当地大田一致。试验于 2020年4月20日覆膜,4月25日播种,同年9月30日收获。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抽取10 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 可知,播种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时期有一定影响,其中黑色地膜覆盖较白色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出苗期分别提前2 d、6 d,开花期均提前3 d,成熟期分别提前2 d、4 d,生育天数分别为 117 d、119 d、121 d。

表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 可知,播种密度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整齐度、收获期性状的影响不明显。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覆膜方式的单株结薯数、单株结薯重、平均单薯重均表现为黑色地膜覆盖种植>白色地膜覆盖种植>露地种植;同一覆膜方式下,株高、单株结薯重、平均单薯重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互作效应下的最优处理为A3B2,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结薯重、平均单薯重分别为 64.4 cm、2.6粒 / 株、267.8 g、103.0 g。

表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种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种产量的影响明显。处理A3B2 折合产量最高,为36 935 kg/hm2,位居第一;处理A1B2 折合产量为36 440 kg/hm2,位居第二;处理A2B2 折合产量为36 175 kg/hm2,位居第三;处理A3B1 折合产量为35 245 kg/hm2,位居第四;处理A2B1 折合产量为33 635 kg/hm2,位居第五;处理A1B1 折合产量为32 995 kg/hm2,位居第六;处理A4B2 折合产量为30 670 kg/hm2,位居第七;处理A3B3 折合产量为29 455 kg/hm2,位居第八;处理A4B1 折合产量为27 845 kg/hm2,位居第九;处理A1B3 折合产量为27 330 kg/hm2,位居第十;处理A2B3 折合产量为27 015 kg/hm2,位居第十一;处理A4B3 折合产量为26 045 kg/hm2,位居第十二。

表3 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原种产量

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30 268.515>F0.01=3.184,表明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用最小显著极差法 (LSR-SSR) 进行多重比较,A3B2 与 A1B2、A2B2、A3B1、A2B1、A1B1、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1B2 与A2B2、A3B1、A2B1、A1B1、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2B2 与 A3B1、A2B1、A1B1、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 间差 异极显著,A3B1 与 A2B1、A1B1、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2B1 与 A1B1、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1B1与 A4B2、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4B2 与 A3B3、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3B3 与 A4B1、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4B1 与 A1B3、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1B3 与 A2B3、A4B3 之间差异极显著,A2B3 与 A4B3之间差异极显著。

2.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种大中小薯率的影响

从表4 可知,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原种大中小薯率有一定影响。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中薯占比均表现为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白色地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在同一覆膜方式下,中薯占比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中薯占比最高的是处理A3B2,为 26.92%,位居第一;处理 A3B1 为 26.09%,位居第二;处理A2B2 为25.93%,位居第三;处理A2B1、A3B3 同为 24%,位居第四;处理 A4B2 为 23.81%,位居第五;处理A4B1 为22.73%,位居第六;处理A1B2 为 22.22%,位居第七;处理 A2B3 为 21.74%,位居第八;处理A4B3 为 20.83%,位居第九;处理A1B1 为 19.23%,位居第十;处理 A1B3 为 16%,位居第十一。

表4 不同处理马铃薯原种单株结薯数及单株结薯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植株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时期没有影响,对株高、主茎数、茎粗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大中小薯占比等经济性状影响显著;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可有效促进原原种提早出苗、开花、成熟,提高原种产量和中薯占比;在庄浪县旱地生态与气候条件下,原种小型化(单薯重量20~50 g/粒)的最佳栽培模式为黑色地膜覆盖,原原种播种密度为14.7万株/hm2,可在相同生态类型区原种小型化繁育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薯原种覆膜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