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基质及处理方式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2022-06-21 03:36李效娟杨小花丁以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马蹄莲腐殖质珍珠岩

李效娟,杨小花,丁以珍

(甘肃省兰州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甘肃 兰州 730085)

马蹄莲为天南星科草本球根花卉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1],同时也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治烫伤、预防破伤风等功效[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马蹄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3-5],人们对其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本试验通过观察不同基质、不同施肥量、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马蹄莲的生长情况,研究适合马蹄莲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最佳施肥量以及最适赤霉素处理浓度,以期为高效栽培马蹄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马蹄莲品种为彩色马蹄莲。其他材料为腐殖质、珍珠岩、泥土、钙镁磷肥、赤霉素溶液。

1.2 试验地

试验地选在兰州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

1.3 试验方法

选取前一年分生种球繁育的马蹄莲种苗进行试验,要求大小一致。在6月花期结束后,将花盆倒扣取出种球,或者直接挖出种球,将块茎周围的小种球剥下,然后将其储藏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入秋季进行栽植。

1.3.1 不同栽培基质处理马蹄莲 选用腐殖质、珍珠岩和泥土作为基质,分别配比不同比例[6]。其中,处理1:腐殖质、珍珠岩、泥土的比例为3∶1∶1;处理2:腐殖质、珍珠岩、泥土的比例为1∶1∶1;处理3:腐殖质、珍珠岩的比例为1∶1;处理4:珍珠岩、泥土的比例为1∶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各重复种植10个同样大小的种球。种植后观察生长情况,且在次年开花期测定不同基质处理下马蹄莲的株高、地径、开花期、开花数、花茎直径等指标,检验不同基质处理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1.3.2 不同施肥量处理马蹄莲 由于马蹄莲的生长对钙镁磷肥的需求较多,因此本试验选用钙镁磷肥,以不同施肥量为处理,观察其对马蹄莲的影响,基质使用园土。设定4个不同施肥浓度,施肥单位以1 m2施肥量计量[7],处理 1、处理 2、处理 3、处理 4 施肥浓度分别为 20 g/m2、40 g/m2、60 g/m2、80 g/m2,将各处理的肥料与栽培基质混匀后再栽入种球,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各重复种植10个同样大小的种球。种植后观察生长情况,且在次年开花期测定不同施肥量处理下马蹄莲的生长情况,测定指标同1.3.1。

1.3.3 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马蹄莲 以赤霉素为处理对象,以园土为基质,分别设置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 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以纯净水为对照(CK),栽植前将大小相同的马蹄莲分成5 份,每份10个,分别将5 份马蹄莲种球浸入4个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及纯净水中,每个处理浸泡10 min,然后移栽。平时观察其生长状况,待次年开花后测定各处理下马蹄莲的生长情况,测定指标同1.3.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质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马蹄莲的生长有较大影响。从表1 可看出,含有腐殖质基质处理的马蹄莲,其株高、地径、叶片数等指标远远高于不含腐殖质的基质。尤其是腐殖质、珍珠岩、泥土(3∶1∶1)处理下,马蹄莲的株高最高,地径和花茎直径最粗,叶片数最多,开花最早,开花数最多,其中株高达68.2 cm,地径为1.1 cm,平均叶片数为3.5 片,开花数3 朵,花茎直径达0.5 cm。腐殖质、珍珠岩、泥土(1∶1∶1)的处理,株高为62.5 cm,较处理1 矮5.7 cm;地径为0.9 cm,较处理1 少0.2 cm;平均叶片数为3.2片,较处理1 少0.3个。此外,花期也有所延迟,开花数减少,花茎直径较细。而处理3 未添加泥土,只将相同比例的腐殖质和珍珠岩混合,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处理下的马蹄莲形态指标与前2个处理相比,除了开花数、花茎直径与处理2 相同外,其余指标均不及处理1 和处理2。因此,基质中添加泥土对马蹄莲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处理4 未添加腐殖质,仅以珍珠岩和泥土等比例混合,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马蹄莲的株高明显变矮,地径明显变细,平均叶片数严重减少,且植株未开花。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 的株高与处理2 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3 和处理4 相比差异显著;处理1 的地径、开花数、花茎直径与其余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平均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处理3 和处理4。由此可知,腐殖质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最大,添加适量的腐殖质能有效促进马蹄莲生长,也能够促进开花。

表1 不同栽培基质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量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从表2 可看出,不同施肥量对马蹄莲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大,马蹄莲的株高先增高后降低,其中施肥量为40 g/m2时,株高最高,达 73.1 cm;其次为 60 g/m2处理,20 g/m2施肥量下株高最低,为70.2 cm。但从整体来看,各施肥量下,马蹄莲株高的变化不大,均在70.2~73.1 cm。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下马蹄莲的株高变化不显著,说明施入钙镁磷肥的量为20~80 g/m2时,对马蹄莲株高的影响不大。地径变化趋势与株高变化相同,但以40 g/m2处理和60 g/m2处理最高,其次为80 g/m2处理,20 g/m2处理最小。平均叶片数以40 g/m2处理最多,达 2.4 片,80 g/m2处理最少,为 1.8 片。开花期也以40 g/m2处理最早,80 g/m2处理最晚,两者相差6 d。开花数以40 g/m2处理最多,达6个,其次依次为 60 g/m2处理、80 g/m2处理、20 g/m2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0 g/m2处理的开花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说明施肥量为40 g/m2时最有利于马蹄莲开花。花茎直径以20 g/m2处理最小,其余处理均相同,但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的马蹄莲地径、平均叶片数、花茎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范围内的施肥量对以上性状影响不大。

表2 不同施肥量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适宜浓度的生长激素处理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如表3 所示。从表3 可以看出,赤霉素浓度为100 mg/L 时,马蹄莲株高最高,达63.7 cm,其次为200 mg/L 的处理,400 mg/L 处理下株高最低。地径则以300 mg/L 处理最粗,为1.0 cm,其次是400 mg/L处理,为0.9 cm,对照最细,仅为0.7 cm。平均叶片数则以对照处理最多,达2.3 片,其余处理均少于2片,尤其以400 mg/L 处理最少,仅为1.4 片。开花期则以200 mg/L 处理最早,为6月5日,其余处理稍晚,对照处理未开花。开花数以200 mg/L 和300 mg/L处理最多,均为2 朵,其余2个浓度赤霉素处理下开花数各为1个。花茎直径则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高稍有增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00 mg/L 和200 mg/L 赤霉素处理下,马蹄莲株高显著高于400 mg/L 处理和对照;除对照外,各处理的地径、平均叶片数、花茎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200 mg/L 和300 mg/L 处理下的开花数显著多于100 mg/L 和400 mg/L 处理。

表3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为腐殖质、珍珠岩、泥土(3∶1∶1)时,马蹄莲的生长指标最好、开花数最多、花茎直径最粗,而其余处理各指标均有下降。在施肥处理中,以40 g/m2施肥量最佳,农艺性状最好。由赤霉素处理的马蹄莲,100~300 mg/L 的浓度下,各指标变化不大,综合性状良好,但浓度过高或过低时,马蹄莲的生长均受到影响。因此,建议栽培时采用腐殖质、珍珠岩、泥土比例为3∶1∶1 的基质,施入钙镁磷肥量以40 g/m2为佳,选择浓度为100~300 mg/L 的赤霉素处理种球。

猜你喜欢
马蹄莲腐殖质珍珠岩
落叶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珍珠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白色马蹄莲
被折弯的马蹄莲
膨胀珍珠岩的复合改性工艺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马蹄莲
黑色马蹄莲
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沙棘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