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模式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2-06-22 21:25章娉婷
中国食品 2022年1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工作监管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饮食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级媒体也在加大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力度。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使得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给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现阶段重点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具有较高完善度的智慧监管体系,并且在监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有机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模式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质量

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今,老百姓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针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政策,监管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依然较高。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有效监督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监管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经历了多次机构改革之后,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监管部门改革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监管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人少事多,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非常容易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除此之外,从基层监管队伍的角度来讲,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执法形式上存在着普遍的单一性特点,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

(2)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问责机制也不够完善。政府部门针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调研时,多数情况下只是对企业的责任进行追究,但却很少追究相关执法人员以及监管部门的责任。只有构建完善的责任倒追机制,并且执法人员和监管人员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明确认知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执法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打下扎实的基础。

2.食品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现阶段食品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品企业不但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多样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很多食品企业都将线下销售转向了线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线上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外卖兴起,黑作坊事件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加。除此之外,我国的中小食品企业数量众多,投入的资金成本十分有限,生产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软件设施以及硬件设施,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技术普遍比较落后,企业内部也缺乏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导致食品的生产、运输、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部分食品企业缺少诚信,过度追逐眼前利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的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原材料等,这些都会给我国食品的行业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消费者自身存在的问题。(1)部分消费者经常会遇到维权通道不畅通以及取证困难等情况。首先,随着网络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食品销售开始从线下转向以线上为主体,第三方平台食品交易行为的发生量也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图片、聊天记录以及网页的形式保存证据,一旦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商家往往能够轻易修改相关证据,影响证据链的完整性,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其次,在网络时代,食品跨区域交易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维权往往需要通过多个部门以及地区,繁杂的程序繁杂进一步增加了维权的难度,致使消费者出现放弃维权的情况。最后,由于缺乏成熟的维权通道,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只能放弃。(2)消费者普遍存在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持续提升,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很多人在面对农残超标或假冒伪劣食品时往往缺乏较高的判断力,进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二、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

应用“互联网+”模式的现实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与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密不可分,也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社会变革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网上“三無”食品横行等就是十分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的食品质量安全线下监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在监管工作中有机地融入“互联网+”思维,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有效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监管属于一种新型的监管模式和监管理念,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优化,使其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体现出统一性、高效性等特点,实现对于食品生产、食品流通以及餐饮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监管的盲区,从而有效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以及社会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方面的浪费。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则能够有效实现自身的品质建设,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对于消费者来说,则能够真正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查可看,使消费者有机会参与到监督评价的过程之中。

三、“互联网+”模式下开展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在互联网时代,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构建智慧监管支撑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资源共享的价值,使得食品生产、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都能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整体监管效能的有效提升。

在构建“互联网+”智慧监管支撑体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一个平台,两个终端”的基本模式。“一个平台”即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它是监管体系运行的基础,主要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能够实时查询食品从生产到最终进入餐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能够对重点的监管环节、重点的监管对象进行实时监管,确保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为后续执法办案提供明确的依据。“两个终端”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所使用的终端以及监管人员手机执法的终端,监管人员手机执法终端要始终遵循便利化、高效化的基本原则,进而实现现场的信息录入以及检查,并对执法画面进行实时记录,从而提升监管效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过程中使用的终端则能辅助企业做好自我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风险隐患,实现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构建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消费者买到了过期食品该如何处理?就餐的餐馆卫生不达标该如何处理?入口的果蔬是否存在农药超标的问题?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传统的监管模式往往很难准确追溯,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则可以达成这一目标。食品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查询食品的原材料信息以及储存的相关信息,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做好编码,当食品进入到消费的终端阶段,消费者只需要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准确查询食材的相关信息。因此,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相关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查询。

3.有效提升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随着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受到了诸多的挑战,这就需要有效地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抖音、微博、微信等相关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合理应用这些平台来传播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鼓励人们借助这些平台来举报食品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并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對于查证之后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食品企业要进行严厉的惩罚,构建全民监管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还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机融入“互联网+”思维,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还能辅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章娉婷(2001-),女,汉族,福建宁德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护理与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管理工作监管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发展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