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让创新创业意识“落地生根”

2022-06-22 01:32蔡凤伟
中国商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蔡凤伟

“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方向)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子商务必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推广、网店运营、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作用日渐突出,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其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但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效果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培养目标不明晰

电子商务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其学科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行业发展速度过快以及农产品品类多、品质不均衡、营销难度大,上述问题都导致专业定位难度大。专业的定位不明确再加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晰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庞杂、主题性不强,因此在就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教学体系不合理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子商务必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能够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推广、网店运营、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在大多数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知识与农村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的课程,实训课程的讲授大多依托电子商务模拟软件或技能大赛软件,专门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软件少之又少,导致无法实现综合技能的模拟实践,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尚存一定差距。

教学团队师资不足

开放大学体系电子商务专业的专职教师大都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普遍缺乏农村、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要求不相符合。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改革背景

2004 年 2 月 , 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21 年,教育部将该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方向)专业是甘肃开放大学自主建设,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共享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之一。

2019 年 11 月,国家开放大学组织专家对该专业进行了验收,反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职业岗位需求变动及时修订和优化。”

改革思路

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推广、网店运营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此次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发展潜力及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改革目标

一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案例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收获技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是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开展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使他们能够拥有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以及商业模式开发、市场调查分析、数据分析、产品策划、运营推广以及沟通协调等综合素质,具备基础的创业能力。

三是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出真知,可通过模拟实训、企业实习、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甘肃开放大学组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大纲中融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并在培养方案里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项目,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修订了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明确了社会实践和电子商务实训的具体要求;修订了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分配比例,建立适应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学校专注于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投入专项资金提供实训平台和创业实践场地;企业通过委派优秀导师进课堂开展课程系统授课和实践训练方式,侧重于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保障了电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促进了甘肃开放大学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方向)与行业标杆企业、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建成多个省校、教学点两级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成甘肃省综合服务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为甘肃省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条件,也为教师搭建了企业挂职锻炼胡机会和科研平台。

重组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

立足服务甘肃地方经济和电子商务行业企业需求,甘肃开放大学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方向)(专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岗位标准和甘肃农特产品实际,构建了多层级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运营、推广、服务、管理流程及模式。以专业整改为契机,重构 4 大模块 7 个子模块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模块(思想政治课、其他课程)、专业课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从而实现了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形成了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核心、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围绕农副产品营销推广岗位,开设农副产品专业知识、加工与养护、包装与设计、农副产品营销、移动商务应用等核心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农产品专业知识;围绕网店运营岗位,开设商品信息采编、网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等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开展网店运营的路径与方法;围绕客户服务岗位,开设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商务礼仪、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培养沟通和协调能力;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引导学生获取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综合实践,通过到电商企业、实训基地等开展社会调查和顶岗实习以及在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开展综合技能实训,帮助学生熟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副产品营销、网店运营等活动。

重塑双师型师资队伍

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团队。首先积极与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共享,聘请其优秀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其次通过与当地 5 家优质企业合作,聘请热爱教育事业的企业专家和团队参与教学;第三,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团队中多位专业骨干教师走进特色电商企业进行轮岗锻炼,最终形成了知识、年龄結构、创新创业资历配比科学的师资队伍。

重点推进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了 “1+1+13+1”的网络教学团队运行和管理模式,即1支专家团队、1支专业教学团队、13支课程教学团队、1支综合实践教学团队。课程网络教学团队通过不同层级不同专业教师跨区域跨专业合作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增强了服务学生的合力。

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

鼓励学生推送创业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获奖项目可以替代一定的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教学技能大赛和各类创业项目比赛。近三年,该专业学生获得学生创新创业奖励6次,教师团队获得创新创业及教学技能大赛奖励11次,立项各级课题研究项目6项、资源建设项目8项,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加强创新创业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既是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减轻就业压力、增强学生创业自信心的客观需要。

甘肃开放大学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营销方向)专业(专科)专注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实践教学、重塑师资队伍,提高了创业训练成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甘肃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C38E007-CC3A-4F21-8894-EA96DED5447C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什么叫一、二、三类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