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

2022-06-24 07:00高俊超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用航空案例库法规

高俊超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做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指示。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提出“推动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确定了推行课程思政的总基调。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要求。同年,课程思政示范建设工作在各省教育部门推动下启动。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是一门兼具专业性和指导性的航空类必修课程,它要求学生对部分行业规章做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但因其法律的基本属性,导致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不好。世界民用航空的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包含较为广泛的思政元素,为航空法规的课程思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如果将这些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能够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科学素养,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全方位的育人功效。

我国民用航空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开设航空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民用航空法规”是各航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的高校教学背景下,探索“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1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策略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教师“如何培养人才”的主线,从多方面、多层次统筹案例库设计,使其在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效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1 成立案例库建设队伍,发挥教师主动性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引领者,是将专业知识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的关键所在。因此,民用航空法规案例库的建设需要集思广益,教师之间定期进行案例研讨,互相交流经验,从课程思政目标的顶层设计到教学实施的不断打磨,再到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整个过程的无缝式对接,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深入发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内容需要在课程中体现,而好的授课过程必须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旋律的。在认真梳理“民用航空法规”课程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情况下,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在向民航业相关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访问、咨询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收集相关案例,并对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和梳理。筛选所得案例需要在包含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能单纯把“案例”变为“举例”,更不能为了课程思政的上课形式而抛开知识点,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而是追求“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

2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及实践

2.1 目标案例的收集整理的原则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立足课程内容本身,还要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和民航业的发展背景。因此,课程思政案例应遵循如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能详尽时间、地点、历史等信息的真实性案例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案例需要结合民航实际,杜绝凭空捏造。

(2)典型性原则。案例应当能够客观反映课本知识或在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事件,具有一定影响、代表的案例,在案例分析和思政元素的融入时均能体现出其代表性和较好的普适性,使案例充分发挥其参考借鉴价值。

(3)启发互动原则。案例应当具有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分析并理解相关知识,经过思索得到启发,以达到有效和深层次的课程思政目的。

(4)应用性原则。案例的作用除满足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目标外,还应满足让学生从内化吸收,到外化表现的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结构

2.2 案例库的组织结构

民用航空法规案例库主要涵盖民航法律规范、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素养3个层面,具体可分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深入根植学生家国情怀、民族自信、规章意识、职业认同等思想。“民用航空法规”课程的案例库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案例库结构

2.3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应用

本文以“民用航空法规”课程“中国民航运行与飞行规则”一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CCAR-121部规章为例,对案例设计应用讲解如下。

(1)教学目标: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航空人员的基本概念,机组人员的组成以及权利和义务。以2010年8月24日“伊春空难”为例,从航空法的角度分析该航班机长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具体违反了哪些法律条例?

(2)思政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具有规章意识、红线意识以及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深刻理解中国民航“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总指导方针,为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打基础。

(3)引入具体案例:2010年8月24日晚,河南航空国籍登记号为B-3130的ERJ-190飞机,执行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至伊春林都机场的航班任务,在目的地机场进近时坠毁,导致44名乘客不幸遇难,52名乘客受伤。通过民航局相关专家分析,认定飞行员的3个失误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4)思政目标和教学目标融合实施:首先,以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对航空人员概念的理解,航空人员又有怎样的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其次,通过视频的形式引入2010年“伊春空难”事件,让学生讲评该事件中机长的哪些做法和行为方式是错误的。从航空法规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剖析:一是该机长在飞行高度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的情况下,仍然试图实施进近,在看不见跑道、无法建立着陆参考的情况下,不采取复飞措施,违反了CCAR-121部第667条中“飞行能见度不低于所用的标准仪表进近程序规定的能见度”的规定;二是飞行机组在撞地前无视无线电高度告警,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48条“民用航空器遇险时,机长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并指挥机组人员和航空器上其他人员采取抢救措施。在必须撤离遇险民用航空器的紧急情况下,机长必须采取措施,首先组织旅客安全离开民用航空器”的规定。最后引出航空人员的基本概念,机组人员的组成以及权利和义务。通过案例分析和知识点对比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条件下,引发对案例的深度思考,从而树立规章意识、红线意识以及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培养良好的民航人的职业素养。

3 民用航空法规案例库建设成效

通过搜集、整理、筛选案例的方式,结合专业课程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内容,建成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民用航空法规案例库,已收录思政案例60余例,目前仍在持续更新中,遵循了专业建设和案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民用航空+思政”的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教研室研讨交流,带动了其他民用航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探索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

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改变方式单一、思政案例融入生硬和分析深度不够的授课方式,试行以案例作为素材的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学生被动式学习、参与度较低的僵局,促进学生对航空规章体系结构的立体性把握,注重航空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航空法规教学中落实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辅以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了“民用航空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促进了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从“举例”到“思政案例”思维方式的转变,达到了“知识中寓道理,道理中凝升华”的效果。共同分析航空案例库教学的方式,对民航专业学生航空知识和学生素质整体的提高提供了帮助。但是,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期还需要对学生个人发展状况进行跟踪,通过航校和航空公司的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授课内容,不断更新航空案例库,将更新后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科学的学生培养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教学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民用航空案例库法规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民用航空发动机短舱雷电防护设计及验证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民用航空测距信号对北斗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民用航空测距信号对北斗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波音预测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总需求将达2.7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