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2-06-24 00:31张兆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方程式记忆化学

张兆华

(山东省泰安第十五中学 271034)

化学方程式是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考推断题、探究题等压轴题目中,化学方程式是否熟知,物质之间的转换是否了然于心,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结合平时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体会,其中多为简洁实用的小窍门、小规律,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1 新授课教学要教会学生在规律中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教学一定要教规律,训练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不靠死记靠规律,这样才能引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培养科学能力,体现学科特点,展示化学的学科魅力.

教会学生观察出非金属氧化物变为对应的酸根时,氧元素原子个数加1,即右下角数字加1.突出这一书写的窍门,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又如,复分解反应的教学,要讲清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同时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互换.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通过展示公式

并总结公式的特点:如何进行的离子交换?其中一个小窍门是从外形上看,靠近“+”号的生成一种物质,远离“+”号的生成另一种物质.这样有很多学生就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果还是不懂,多数是化合物中阴离子、阳离子不会区分.如

在这个化学方程式中,要教会学生准确找出氢离子、氯离子、银离子、硝酸根离子,然后进行离子交换.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学会.

当模拟负载阻尼孔直径df=4.1 mm时,系统压力刚好达到先导式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为9.2 MPa。仿真时控制负载阻尼孔直径以频率f=10 Hz的方波形式切换,df min=4.2 mm,df max=5.5 mm(以下用d=4.2/5.5 mm表示),如图4所示,此时系统压力始终处在低于溢流阀调定压力下交变,得到溢流阀主阀芯和先导阀芯的位移曲线以及系统油液经T口(溢流阀回油口)流回油箱的流量,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2 结合化学实验和实验现象推导记忆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因此,教师应当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反应,是实实在在的.从现象到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化学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告诉学生每一个化学方程式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实验现象,在新授课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推导化学方程式,不要一味死记硬背,要学会形象记忆,才会记的牢固持久.另一方面根据现象记忆化学方程式,才会克服枯燥,引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例如将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一至五单元的化学方程式归纳于表1.

表1

在教学中,根据以上归纳,引导学生把现象与化学方程式逐一对应来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反映老师的归纳清晰明了,形象生动,记起来深刻牢固,在具体运用时联想快,能准确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

3 化学方程式教学要坚持课上背诵课上听写的原则

在教学时,往往舍得花时间课上讲解习题,但是不舍得花时间课上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反映在化学方程式教学时也是如此.课上学完,课下写N遍.其实学生的课下时间有限,而且语数外会占据多数课下时间,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有限、动力有限,忘记这一点,就会陷入教学被动局面:老师生气发火,学生依旧不会.其实,如果反过来操作,就会顺畅多了:课上花时间让学生当堂记忆书写,当堂熟记,及时提问听写,让学生在学会记熟的基础上做题,就会又快又对.老师也不必着急上火,学生学起来如鱼得水,快乐有趣.

对待难点知识要坚持课上记忆理解、课上突破的原则,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它是化学教学的难点,必须花时间课上突破.就像种子发芽,必须给它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必须有丰厚的土壤.离开学习当堂记忆的课上条件,就是离开了最丰厚的土壤.很难让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遵从的教学原则.是对教育规律的尊敬,是对受教育者的尊敬,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近年来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

另外,在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章节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坚持每节课的课上听写活动,时间一般是一上课就听写,多人同时在黑板上写,教师巡视当面批改,以分数、语言、精神物质等多项措施及时激励.是非对错、掌握程度做到一目了然,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之以恒,就会有很好的收获.

4 化学方程式教学要坚持“分散教学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课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一般较为分散,应当及时归纳,及时训练,克服遗忘,形成能力.

例如学习“酸及其性质”这个章节时,化学方程式的课本呈现方式较为杂乱,在教学时笔者归纳如下集中训练模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学习顺序,先学习三、四节,后学习一、二节,所以化学方程式中有三、四节的中和反应的内容).

模块一: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见表2.

表2

酸与氢以前的金属反应放氢气(置换反应)见表3.

表3

酸的电离,见表4.

表4

模块二: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见表5.

表5

酸+盐——新酸+新盐(生成沉淀、气体、水)见表6.

表6

根据以上模块归纳展开训练,把化学方程式条理化,便于寻找规律和记忆.

5 通过化学方程式大赛等活动形成化学方程式记忆与书写的浓厚氛围和最终突破

在初中化学全部学完后,尤其是中考复习时,学生由于遗忘等原因,化学方程式就会变得“繁难艰深”,成为学生学不会化学的重要因素.此时教师应当及时通过各种比赛等活动,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举办校级(级部)级别的化学方程式大赛,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提供学习动力,完成化学方程式的考前突破.

化学方程式体现了化学知识的精华,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决定了学生在应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质量和准确度.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化学方程式,熟知物质之间的联系与转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确保学生学会化学、学好化学的关键.

猜你喜欢
方程式记忆化学
巧配化学方程式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