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关系研究

2022-06-25 02:14任延延张会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湿疹过敏血清

赵 慧,任延延,张会丰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安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北 安平 053600)

食物过敏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可影响多达8%的儿童和5%的成年人[1]。我国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亦呈上升趋势,在重庆、珠海和杭州3个城市儿童食物过敏的调查中,2岁以下婴幼儿经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的平均检出率为5.6%~7.3%[2]。引起食物过敏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许多影响食物过敏或致敏的危险因素被提出,比如男性、合并湿疹、维生素D缺乏、肥胖等[1],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维生素D与食物过敏的关系,但研究结果尚无定论。本研究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并分析食物过敏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婴幼儿食物过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诊断食物过敏儿童及健康儿童各40例。除过敏家族史及湿疹史以外,2组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常见过敏食物为牛奶(24例,60.0%),其中10例表现为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5例合并鸡蛋过敏,2例合并小麦过敏;单独鸡蛋过敏共10例,鸡蛋合并小麦过敏1例;荞麦、花生、大豆、虾、蟹各1例。10例非IgE介导的牛奶过敏患儿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血便等,其余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均为IgE介导的速发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如荨麻疹或皮疹伴有流涕、鼻塞、咳嗽或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表1 2组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参数Table 1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n=40)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儿童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均≤3岁;②食物过敏的诊断参照《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3]《2017年日本食物过敏指南》[4],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特异性食物IgE测定及必要时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来确诊;③每入选1例食物过敏患儿,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与研究组月龄相差2个月左右。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疾病或先天性异常(如慢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及遗传代谢病等);②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如肺炎等)。

1.3方法 收集所有入组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长(高)、体重、出生季节(12~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是否早产、生产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是否纯母乳喂养、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D、有无家庭烟草暴露环境、有无湿疹史、一级亲属过敏性家族史及是否口服补充维生素D(500或700 U/d)等。

1.3.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 采集静脉血3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酶联免疫捕获法(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定量检测食物特异性IgE。检测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清、大豆、花生、小麦、西红柿、鳕鱼、虾、蟹、榛子/开心果。

1.3.225-羟维生素D检测 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石家庄金域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缺乏<20 mg/L;维生素不足≥20~30 mg/L;维生素D充足≥30 mg/L。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非正态分布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物过敏组中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患儿所占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n=30,33.60±9.32 mg/L)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n=10,32.31±8.63 mg/L)患儿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3,P=0.704)。

表2 2组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amin 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n=40)

2.2影响食物过敏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食物过敏为因变量,以性别(女性=0,男性=1)、孕龄(早产=0,足月=1)、生产方式(顺产=0,剖宫产=1)、第一胎(否=0,是=1)、孕期补维生素D(否=0,是=1)、口服维生素D(否=0,是=1)、口服维生素D时长(连续变量)、喂养方式(母乳=0,非母乳=1)、过敏家族史(无=0,有=1)、烟草暴露(无=0,有=1)、家中养宠物(无=0,有=1)、出生季节(春=1,夏=2,秋=3,冬=4)、湿疹史(无=0,有=1)、血清25-羟维生素D(≥30 mg/L=0;<30 mg/L=1)为自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湿疹史及血清25-羟维生素D可能为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food allergy

2.3影响食物过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湿疹史是食物过敏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food allergy

2.4特异性IgE水平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IgE介导的牛奶过敏患儿特异性IgE水平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相关性(r=-0.194,P=0.507);IgE介导的鸡蛋过敏患儿特异性IgE水平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相关性(r=-0.047,P=0.863)。

3 讨 论

有流行病学研究支持食物过敏的维生素D假说,最初的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严重过敏反应病例、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处方以及与食物过敏相关的住院之间存在直接关系[5-6]。研究显示,出生在阳光较少的季节和食物过敏患病率的增加之间存在联系,可能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调节免疫反应,基础研究已表明其可诱导抗菌肽,保护肠道菌群,增强肠道上皮屏障,抑制肥大细胞激活和B细胞IgE合成,增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和产生IL-10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7];动物研究也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食物过敏的小鼠模型中可促进小鼠致敏和加重过敏症状[8-9]。然而,在临床情况下,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食物过敏关系的研究结果是矛盾的,甚至在新西兰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即高浓度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75 nmol/L)与学龄前儿童罹患食物过敏的风险增加相关,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可能并不是线性的[10]。Willits 等[11]采用Meta分析评估和量化维生素D缺乏是否与食物过敏的持续存在有关,其结果表明维生素D水平和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无显著相关性;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2],维生素D水平在牛奶蛋白过敏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包含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本研究同样为病例对照研究,包含了牛奶、鸡蛋等常见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并同时纳入10例经开放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的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胃肠道过敏患儿,得到了类似的阴性结果,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食物过敏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物过敏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食物过敏患儿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从营养健康的角度,对食物过敏的患儿要注意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发现维生素D不足并给予及时补充。

婴幼儿时期户外活动比较少,额外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儿童维生素D制剂通常为每粒500 U或700 U,在不考虑阳光维生素D的前提下,理论上1粒/d可使大部分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超过50.0 nmol/L[13];随着人们对维生素D补充的重视,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已经非常普遍,在入组婴幼儿中口服维生素D的比例已达70%以上,这可能解释了本研究只有3例维生素D水平低于20.0 mg/L。另外,考虑到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他可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如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D、生后是否口服补充维生素D、口服时长及出生季节等方面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比较小,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种族、居住地点、皮肤颜色、日照时间、表观遗传学变化等等,故可能存在偏倚,还需要多次动态评价饮食情况和测定维生素D水平以更全面地了解食物过敏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另外,目前对影响免疫功能所需的最佳维生素D状况尚了解不足,维生素D充足/不足/缺乏在钙磷代谢以外的界值尚不统一,不同研究采用的维生素D缺乏界值不一致,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维生素D在食物过敏中的分子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为管理和预防食物过敏提供机制上的认识[11,14]。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湿疹史是食物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纳入的40例食物过敏患儿中,有湿疹史的患儿比例高达57.5%(23/40),其中9例于就诊时合并湿疹。湿疹/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密切,湿疹/特应性皮炎越重,发病越早、持续时间越长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越大,且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早于食物过敏,二者可能为因果关系[15]。2019年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表明,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更低,尤其是特应性皮炎儿童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湿疹史而不是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食物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要积极预防及治疗湿疹,对有湿疹的患儿要关注是否合并食物过敏。

综上所述,食物过敏和健康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食物过敏患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较多;有湿疹史的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监测食物过敏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对有湿疹史的患儿,更需关注是否合并食物过敏。

猜你喜欢
湿疹过敏血清
过敏星人SOS!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治疥疮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湿疹护理YES OR NO
10问宝宝湿疹
冬季宝宝湿疹,家长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