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质量和现状分析

2022-06-25 01:30周笑盈张亚迪赵玉琦邳克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献护理信息化

周笑盈,于 伟,张亚迪,赵玉琦,邳克江*

(1.河北医科大学医教协同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7;2.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7;3.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所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方式和活动程序[1]。为了提升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使护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21年5月11日的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和教学模式的现状综述,为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方法 选取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2021年5月11日。检索的关键词包括:护理,教学模式,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空间教学模式,JITT(just-in-time-teaching,JITT)教学模式,适时教学模式,移动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模式,信息化,互联网,5G。采用关键词和主题词相结合进行检索,同类关键词用逻辑运算符“OR”进行关联,不同类关键词用逻辑运算符“AND”进行关联。依据《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2020年版(第九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0—2021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年版)选择期刊作为研究对象。

1.2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献内容明确指出为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护理教学模式的研究;③观察组为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模式;④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运用盲法;⑤公开发表文献;⑥研究对象要求护理学专业。排除标准:①无法获取全文;②综述、通知、摘登、Meta分析、书讯、思考题、德尔菲法;③教学法的研究文献;④未设置对照;⑤重复发表或未发表文献。

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应用EndNote软件对文献进行管理,去除重复文献后,由2名研究者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标题和摘要的筛选,然后进入全文筛选,以上文献筛选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由2名研究者讨论解决。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纳入文献期刊分布情况,见图1。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研究设计、知情同意描述、被引频次、基金资助、第一作者单位类型、职称、发表论文数(篇)、合著单位数(个)、合著作者数(个)。见表1。

图1 133篇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表1 133篇文献基本情况

1.4质量评价 采用复旦大学翻译的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关于干预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条目[2-3]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该评价工具包括实验性研究(13条目)和类实验性研究(9条目),具体质量评价条目及结果见表2。质量评价由2名培训过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有不同意见时共同讨论决定。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EndNote软件对文献进行整理。应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百分比、频数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制作图表。经检索,本文纳入的133篇文献在中国知网均有收录,故用中国知网得出可视化分析结果。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386篇文献,遇到有争议的文献由3人以上研究者讨论决定,最终纳入133篇,文献筛选流程图,见图2。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文献提取结果

2.2.1研究类型和研究设计 本研究研究类型分为实验性研究(83篇)与类实验性研究(50篇)。实验性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占比30.1%(40篇),按照学号、工号等单双数分组的半随机对照试验占比3.0%(4篇),按照班级等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占比29.3%(39篇)。类实验性研究中,根据相关因素人为分组进行不对等对照组设计占比36.8%(49篇),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占比0.8%(1篇)。

2.2.2知情同意 本研究中,有18篇文献进行了知情同意的描述,占比13.5%。本研究2006年—2009年无进行知情同意描述的文献,从2010年开始,文献中有关知情同意的描述呈增加趋势,但目前在研究前告知研究对象相关研究信息并获得同意授权的仍是少数。

2.2.3基金资助 本研究基金资助情况,省级(直辖市、自治区)资助占比最多,国家级基金资助相对较少。国家级基金能代表一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最前沿和研究发展趋势[4],本研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的项目有11项,见图3,依托单位主要为院校或院校附属医院。涉及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和XBL教学模式。

图3 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2.2.5作者情况 本研究第一作者中发表论文数最高为174篇,依据普赖斯定律,M≈9.8,发表论文篇数为10篇或10 篇以上即为本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本研究中(表1)有核心作者96位,占比72.2%。核心作者研究的教学模式中应用频次前三位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0篇)、混合式教学模式(20篇)和PBL教学模式(10篇)。

2.3质量评价条目及结果 根据本文1.4质量评价部分描述的质量评价方法得出质量评价结果,具体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表2 (续)

3 讨 论

3.1文献质量分析

3.1.1质量评价分析 实验性研究数据可靠性要高于类实验研究,但是涉及人的研究不是都可以顺利干预,此时选择类实验性研究,其结果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也便于开展研究。在研究的分组过程中,存在半随机分组的情况,未真正采取随机化分组,偏离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在可比性的描述中,大部分文献都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可比性分析,并认为可以开展研究。在盲法的研究设计中,主要是对结果测评者实施盲法,1篇对研究对象实施盲法,描述为完全避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交流,实际实施时可能存在组间讨论的情况,易造成结果的偏倚。本文纳入研究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测量上均保持一致,减少偏倚的发生。在结局指标的测量上,存在使用无信度说明的自设问卷或量表的情况,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不清楚。类实验研究中大部分研究缺少干预前、后结局指标的多维度测量比较,会影响干预措施的真实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的统计学方法选择上都较为恰当。

3.1.2知情同意分析 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所有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活动均应当接受伦理审查”,“强调人的尊严、个人隐私保护,强化受试者知情同意”[6]。本研究中知情同意签署情况并不乐观,在涉及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守伦理原则,提高知情同意的重视程度。同时,知情同意签署的流程也应该规范化,让研究对象有充分认知权和自主决定权,也防止研究对象中途不配合的情况发生,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1.3核心作者群分析 核心作者群作为学术科研的主要推进力量,有学科导向的作用。本研究133篇文献中第一作者共126位,126位作者的发文量从高到低排序,绘制百分比堆积簇状图如图4所示,根据普赖斯定律,排名前11位作者的发文量共916篇,占发文总数(2 902篇)的31.5%,未达到50%,说明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7]。作者的发文量和发文质量还需要继续提升,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还有广阔的空间待学者去探索和改革,不断寻求最合时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图4 126位作者发文量百分比堆积簇状图

3.1.4合著情况分析 本研究2个或2个以上单位合作发表论文有26篇,合作率19.5%,2人及2人以上合作发表论文121篇,合作度0.91。由第一作者分布省份(图5)可知,第一作者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由作者合作关系网(图6),中国知网得出可视化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多数在本单位或本省市范围内完成,跨地域学术交流相对较少。综合上述分析,可能因存在地域限制而缺少跨区域的学术交流。

图5 第一作者分布省份

图6 作者合作关系网(注:关系网下方备注表示第一作者单位,括号内表示合著单位数量,无括号表示同一单位。)

通过对比本单位范围内研究和多单位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类型,发现仅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的教学模式研究为网络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和语音对话平台教学模式等,需要院校和医院多单位合作下进行的教学模式有——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PCMC)。PCMC模式需要以典型的临床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教师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本研究中同时具备讲师以上教师职称和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有三位作者,现阶段PCMC的实施主要还是寻求院校和医院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2文献内容分析

3.2.1教学模式基本信息 本研究中,研究结果表示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有131篇(98.5%),说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护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度均超过50%,获得超过半数护生的喜爱和认可。通过对基金资助情况、高引用频次论文和核心作者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类型的汇总,发现其中主要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四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基本信息,见表3。

表3 四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基本信息

3.2.2改革方向

3.2.2.1实现护生管理信息化 本研究中,有教师采用微信等通讯工具对护生学习过程进行督促、答疑,但这些工具不能实时动态监控护生的自主学习进度,对教师掌握护生学习程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对护生学习状态实施信息化管理,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对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护生及时给予督促,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是完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3.2.2.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要求较高。研究发现,文献中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教师视频制作等能力不足和教学平台操作不熟练。信息化教学模式需要运用诸多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很多教师存在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如果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信息化技术上,还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28]。为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尽快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十分必要。

3.2.2.3提高教师课堂掌控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环境的开放性使得护生知识来源多样化,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较高。如果教师课堂准备不充分,容易出现教学的无目的性和无法控制的局面。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护生探究学习,防止课堂中心偏离,减少时间的浪费。

3.2.2.4促进护生对教学模式的适应 本研究对护生反馈的问题统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①护生不适应被动教学模式向主动教学模式的转变,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②课前自主学习投入过多,增加学习负担。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一蹴而就,护理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生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学内容要注意学时安排的合理性,难度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程度,以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3.2.2.5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 本研究中对于提升护生技能操作能力主要采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优势。在实际情况下,虚拟仿真情景现在仍无法完全代替真实的情景,虚拟仿真训练较为适合初学者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基础训练,虚拟情况与实际情况的人际沟通交流、操作情况等都有区别,护生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还需要更多地参加临床见习,在真实的场景中促进知识外化。因此,不能盲目地崇拜信息化对教学的作用,有取有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

3.2.2.6根据教育规律选择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确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遵循高等医学教育的本身的规律,还要依据护生的发展规律、教师的能力、硬件的水平等,这样才能让信息化教学模式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办出特色,为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动力。

3.2.2.7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目前,慕课等网络公开课可以解决教育成本高、跨区域学习、登录权限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旺盛等问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减轻教师制作视频等的负担,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引导和监控护生学习中去。

4 结 论

本文整理检索时限内的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教学模式相关文献,对筛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现状综述。文献质量分析表明伦理道德中的知情同意需要更规范地去执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鼓励不同圈层、不同地域、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产出高层次论文成果,推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献内容分析对研究趋势指向的教学模式进行综述,提出实现护生管理信息化、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掌控力、促进护生对教学模式的适应、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根据教育规律选择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七个改革方向,以期对信息化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文献护理信息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