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2-06-26 17:06葛敏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实践

葛敏辉

[摘 要]作业设计与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基于对作业设计与管理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我们以“前置性作业—巩固性作业—阶段性作业”三个层级为作业设计链,充分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学情分析、思维拓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作业、教学、评价一体化,让作业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实践;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2-0004-03

“双减”政策出台后,一线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作业设计与管理上精准发力,切实做好减负不减质?我校在“让每一位学生自主生长”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始终将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作为长期关注的问题。针对作业数量多、形式单一、功能异化、学评脱离等突出问题,我们以“前置性作业—巩固性作业—阶段性作业”三个层级为作业设计链,努力实现作业、教学、评价一体化,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引擎。

一、前置性作业——为课堂学习提质增效助力

前置性作业是学生课前围绕学习内容,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有效的前置性作业,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减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又能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可见,前置性作业是联结学生与课堂的重要纽带,也是以学定教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具体设计路径如下(见图1):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整数》前,我们根据算理和算法相融的目标追求,基于SOLO分类理论,以算理理解水平层次构建表现性评价框架,并给不同的水平层次赋分,以便后期的统计和分析。具体如下(见表1):

由此,我们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见图2),突出整百数乘整数对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迁移,呈现已有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尝试和整理中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疑惑后再走进课堂。因此,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在课堂上更深入、更有效地学习。

我们提炼了前置性作业的特点,有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等。前置性作业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便于学生操作,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前置性作业要体现不同的学习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去尝试完成作业,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基于此,我们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有诊断式、探究式、巩固式等不同形式,如口头说题、书面尝试、实验活动、观察日记等。作业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如同桌评、组长评、教师评等,但最终都要由教师来汇总作业情况,以便精准分析,实现深度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肯定,使學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认知水平,明确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和难点。一般的评价方式有语言评价、量化评价、样本展示等。可见,前置性作业的本质是让“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为“学”的“轻负增效”奠定基础。因此,加强作业、评价、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关键所在。以上述提到的《小数乘整数》教学为例,教师收集并整理学生的作业情况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已会算小数乘整数,但在算理理解水平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水平2上,只有16.3%的学生达到水平3,没有学生达到水平4。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实现学生的理解进阶,特别要加强方法之间的求同、求联和求简,使学生在关联中抽象、在抽象中提升,实现深度理解、有效迁移的目标。

二、巩固性作业——为提高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加油

巩固性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的练习。巩固性作业一般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两部分。“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以“作业盒子”来统领设计巩固性作业。

“作业盒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水平设计作业类型,提出要求,以“盒子”来形容作业的收纳和任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三色葵花”为代表,“作业盒子”由低段到高段分为绿葵花、黄葵花、金葵花。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要求也逐级递增。“作业盒子”改变过去传统作业重复、单调的形式,更多地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主体意识的激发。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业盒子”的架构与运用实现了作业的四大转变。第一,从被动到主动。即转变作业角色,将传统作业变为“小小书画家”“口算小达人”等任务,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探究者。第二,从单一到多样。“作业盒子”呈现了画图、讲解、操作等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金葵花(高段)数学‘作业盒子”(见表3)为例,将传统的应用题转变为“融会贯通”“能言善辩”“匠心独运”,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作业背后承载的育人观、价值观。第三,从机械到灵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与延伸,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变作业的机械重复为生动有趣,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收获成功、得到成长。以上述“绿葵花(低段)数学‘作业盒子”为例,说道理、说思路一向是学生不太喜欢、不擅长的,我们将其转变为“智慧小讲师”,模仿教师上课讲解的形式,抓住一题或一类题展开解说,旨在深化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第四,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过去的作业局限于知识点的操练,如今的作业形式多样,指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综合提升。因为作业指向个体化学习,所以注重知识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会对学生起到思维培养和能力锻炼的作用。

三、阶段性作业——为高质量差异发展赋能

阶段性作业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设置的作业,一般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设计,力求高质量、多选择、精整合,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我们通常以知识易错点、能力训练点、方法应用点、思维拓展点为作业内容,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基础,以算、说、画、用、创五个维度开展阶段性作业设计,体现分层、分项,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一般以“基础巩固+分层拓展”的模式设计阶段性作业,其中“基础巩固”需人人练习,是保底工程;“分层拓展”又分A拓展练习和B创新练习,两者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学生可以二选一完成个性化挑战。设计这样的作业既能保底,又有提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着力让每个学生学好学足、应练尽练,获得不同的发展。D8E706D6-35AA-429A-B769-FECA50A4EAD6

通过实践整理,我们提炼了阶段性作业设计的三大特点。

1.强化胜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阶段性作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与挑战。因此,阶段性作业设计要考虑入口低、生活味、挑战性等要素,让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作业,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快乐。有了这样的成就感,学生对作业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不断地接受挑战,坚持自主探究,以获得更多的成功。

2.突出选择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阶段性作业要让学生不排斥、不畏惧,就要在学生可胜任、有兴趣的基础上突出選择性。不难发现,当学生对作业有自主选择权时,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设计阶段性作业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加强分层设计,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知识掌握水平、理解能力和认知经验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所以作业设计不能搞“一刀切”,而要设计“可选择套餐”,以尊重差异、发展个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和生长点。

3.注重一体化,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阶段性作业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充分发挥阶段性作业的学习功能和评价功能,让作业也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学评教一体化”的目标。因此,教师评价学生的阶段性作业时,除了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知识掌握情况、书写水平,还可以发现学生在不同分项上的学习水平。我们以“分项等级制”来呈现学生在阶段性作业中的表现,其目的是不轻易以结果论好坏,不以最后成绩来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评价与反思中肯定自己的进步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发挥潜能,扬长补短,获得成长。教师也可以从中找到下一阶段教学的衔接点和突破口,为实施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我们要秉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以“作业变革”来撬动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一份高质量的作业,对学习信心的树立、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优化作业管理”为抓手,积极推动“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让“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可行路径。

(责编 杜 华)D8E706D6-35AA-429A-B769-FECA50A4EAD6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