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拓创新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6-26 19:17叶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叶琪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展开创新探究,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确保学校育人目的面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确保在构建高职院校创新策略的过程中,立足于查明原因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借助世界范围内其他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将学校的具象化目标作为依据,从创新策略目标设置、策略设置、策略实施等多个维度入手,促进学校育人机制得以优化和完善,因此本文立足于开拓创新理念,首先针对高职院校发展问题入手做出探讨分析,并在其后提出对应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开拓创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而言,其从本质上讲是相对动态化的过程,其来源于过程当中,本身便具备较强的动态性。同时我国国内学术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想要确保我国高职院校呈现高质量发展,应主义重点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并同时按照差异化的职业分层标准,针对工匠精神作出规范和标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果高职院校实践状况,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原则,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针对性优化策略,确保学生、企业等两个主体被满足的前提下,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得以强化和提升。

一、高职院校发展存在问题

(一)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强化了高职教育重视,这也带动了我国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各类型高职院校相继出现,扩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1]。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存在这一定的弊端和缺陷,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甚至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博得发展,选择在办学过程中盲目颁布一些优惠政策,重视招生、轻视教学,所谓的校企合作也仅是表面工程,实践教学工作内容更是与行业的岗位需求相差甚远,无法形成有关政策中所提到的工学结合,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并未获得专业化的技术技能。诚然,有很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相继构建起了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但在工作过程中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仅缺乏专业技能,更缺乏未来职业规划,就业问题无法解决[2]。

(二)内部建设混乱

依据现状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达成扩招需求,选择在学校土地购买、学校建造方面消耗大量的资金成本,但其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以学校为核心的内涵建设[3]。传统的办学理念也导致办学形式无法紧随其后,更无法贴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成趋势。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往往会引进一系列新式的教学形式,包括“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建设等,但其针对这一系列教学形式并未展开深入化探究,更缺少足够的资金成本投入,导致其在内涵建设方面与实际建设需求不相符合。同时针对学生工匠精神、综合素养、未来发展规划方面的培养也不具备系统性,缺乏出色的推进条件[4]。

(三)缺少特色化专业教学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基本一致,很少具备特色化的专业教学[5]。同时高职院校自身对于地区性的经济发展特点,也缺少细致性参考,未能紧跟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来探索出高职院校的未来生存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与区域性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化专业教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调研工作的中心也仅是停留在表面部分,并未形成对企业需求的实质化了解和参考。这样一种缺少预期特征的专业化教学展现出了极大的供需矛盾,这也导致高质量就业压力不断提升[6]。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也未能清晰意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否具备特色化的教学专业具备极大的竞争力,其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和建设而言将起到极大的影响。这样一种缺乏特色化的办学形式和专业教学,远远落后于地区性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未来救人需要,最终导致企业本身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策略

立足于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应主动转变传统思想,以此来进一步与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式相适应。这也意味着,应始终致力于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致力于优化和完善内涵建设,在精准定位、明确办学思路的同时,进一步展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化学科优势,积极展开开拓创新。同时优化顶层设计,针对高职院校未来的长期目标完成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针对性、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同时将优质教学平台作为基础,强化专业化特色建设质量,在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充分强化高职师生保护保障工作,为后续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针对高职院校展开深入化内涵建设,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向高质量方向改革,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高职院校整体质量水平。

(一)培养创新化人才

在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攻坚战阶段,高职院校面对全新的发展挑战,其应始终致力于针对职业发展规划、计划等方面展开多元化的目标、理念、路径创新。

高职院校应紧抓时代潮流,创设智慧校园。当前階段,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中广泛地应用到智慧管理的形式,尤其是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下,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落实。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引进智能校园监控管理系统,可从大幅度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为后续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与智能化科学技术平台的对接做好坚实的奠基工作。除此之外,高职教育应始终坚持理念创新。对于教学理念而言,其势必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进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进一步带动教育的拓展,并实现出色的实践创新。当前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应从传统的学历教育逐渐面向终身制学习教育理念逐渐转变。同时,其人才培养也应始终贯彻素质、技能互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强化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同时专业技能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强化竞争能力的核心要是,更是支撑起后续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基础保障。对于专业化职业技能培养而言,其实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必须确保其具备强大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学生综合素养本身也是考验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部分,综合素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文化内涵、社交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构成。对于综合素养而言,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生能否完全胜任工作的重要体现。这也意味着,在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工作中,应在其中增添更多的精力,确保学生能够针对自我做出持续的创新和优化,确保与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工作环境相适应,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使其具备出色的工匠精神。

(三)精确培养方向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面向智能型转变。但当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依旧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问题,诚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虽然在数量上获得了一定补充,但其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存有较大缺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秉持一下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创新。

首先,专业拓展。现阶段我国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于传统专业教学的基础之上针对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同时强化专业建设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供更加广泛化的专业设置。与此同时,根据统筹规划基本特征,立足于传统高职院校专业设计工作的前提下,构建起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品牌院校。

其次,培养高精尖人才。高职院校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致力于强化高端专业技术人员这一核心目标,强化新兴领域包括清洁、新能源等各个战略领域的深入研究工作。

(四)产教融合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工作中的战略性措施,推动高职教育、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会是优化我国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同样也是促进高新技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方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坚持拓展创新理念,针对全新的产交融合、校企合作形式作出神入化探索。

首先,应针对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作出贯彻和落实。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更多的以政府作为主要导向,诚然由于政府的引导进一步推动了产教融合的流程,但这也在无形中形成了高校专业设置环节选择权的制约。立足于现阶段高职院校改革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应始终坚持思想政治领域高职院校的引领华作用,立足于这一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产教融合政策做出融合,同时政府方面也应结合实际情况,酌情放宽高职院校的职业化设计权限,为高职院校提供针对性的办学自主权。以产教融合的深化流程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灵活的融合和交流,并将市场建设和发展作为核心设计导向,最终提出一系列具备强烈时代特征的教学专业。

此外,持续强化产教融合的经费投入,贯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流程。特别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招的过程当中,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在大幅度提升,但这却仍然与高职院校经费需求不相符合。这也意味着,政府方面应为高职院校设置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条款,并在此同时构建起全面化的财政奖励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加大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中教育、教材等一系列材料的投入,并构建起一批应用于实训学习的实训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基本需求。

(五)治理能力强化

高职院校的管理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同时其会在无形中展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文化、理念等。因此立足于开拓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首先,高职院校应始终针对行政决策机制做出优化和完善,将专家、教师、学生等作为决策展开的首要依据,确保各项管理决策的制定具备公平、公开的特征,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严格的管理、执行制度,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明确关系、权限规范,从根本上强化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

再次,高職院校应针对校园内部管理监督体系作出优化和完善,如果校园缺乏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则后续的决策执行也势必无法落实。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应将构建校园监督管理体系放置在战略高度上。第一,要提升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全责权限,同时针对校园内的一些重要管理岗位和部门作出全面监督,以此来保障学校内部的各项重大行为决策与有关流程和制度相贴合。

结束语: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强的推动型作用,更为我国建设培养了极大量的专业实践应用人才。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更是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开办特色化专业、推动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来缓解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满足社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恒涛.探究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评《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2):254.

[2]肖纲领,常桐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研究的功能与方向——基于11所高职院校高职研究机构的质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1):60-65.

[3]潘香夷.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三个维度[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4):109-116.

[4]马可心.“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57-62.

[5]方卫胜.新时代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20(06):1-4.

[6]徐浪.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疏解——基于无锡地区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0):52-56.

课题基金:本文系2022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项项目课题《坚持开拓创新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022XCBYB015)》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