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笔记》及其当代意义

2022-06-27 04:56王生云
创造 2022年5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

王生云

《哲学笔记》是研究列宁哲学的重要著作,蕴含着列宁丰富的创新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唯物辩证法,最大的创新是明确指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出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相一致。只有在以实践辩证法为基础的“三者相一致”的哲学理论高度才能自觉变革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思维方法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从而正确掌握唯物辩证法。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一、《哲学笔记》的写作背景与文本特点

(一)时代背景

列宁《哲学笔记》写作时间长达20年左右(1895—1916年),其中主要部分是1914—1916年间。当时列宁面临着两大时代课题:一是在社会领域,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酝酿着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科学“危机”与革命。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1914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世界大战,第二国际的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多数领袖违背了1912年签订的《巴塞尔宣言》,各自站在本国政府一边,号召工人阶级保卫祖国,从而使第二国际分裂为一些社会沙文主义政党。为了对自己的背信弃义辩护,一些著名的第二国际领袖如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打出“辩证法”的招牌,搞貌似辩证法的诡辩论。

(二)写作动机

一是因为大战爆发后,同国内联系日益困难,实际的政治活动减少,加上借阅资料方便,可以有精力从事理论活动;二是在同普列汉诺夫、考茨基等社会沙文主义者论战中,普列汉诺夫等人常常用自称是现实中的“辩证法”来为其观点、立场辩解,实际则是貌似辩证法的诡辩论和折中主义;三是列宁发现,像卢森堡等一些革命家之所以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犯错误或者片面,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正弄懂和把握辩证法。总之,列宁写作《哲学笔记》,既有理论创造的需要,也有现实的迫切和机缘,一方面是赓续马克思恩格斯方法论研究的需要,是无产阶级政党重建革命理论基础的需要和论证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胜利的需要。

(三)文本评价

《哲学笔记》虽是列宁哲学“思想实验室”,而不是定型的哲学创作。但它是理论同实践活动统一的典范,是把辩证史的探讨、发展辩证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典范。《哲学笔记》是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进一步批判研究黑格尔哲学以及整个哲学史,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的代表作。

二、《哲学笔记》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一)主要内容

列宁《哲学笔记》由46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构成,编辑者基本上是以列宁所作笔记的年代为顺序整理成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哲学笔记》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辩证法思想;二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三是关于辩证逻辑的问题;四是哲学史方面的问题。列宁《哲学笔记》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聚焦《资本论》的逻辑和黑格尔的逻辑学,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进一步批判研究黑格尔哲学以及整个哲学史,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其核心思想就是唯物辩证法。

(二)核心思想

列宁《哲学笔记》中所阐述的唯物辩证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前提;二是尝试建立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三是谈探讨思维范畴(逻辑)的实践起源;四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根源;五是强调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一致”的思想。

明确了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前提。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特别强调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他说:“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要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概念的灵活性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灵活性决定的,如果主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就是折中主义和诡辩论,只有客观地运用它才是唯物辩证法。

尝试建立唯物辩证法的学说体系。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勾勒了唯物辩证法学说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前提。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统一的原则、普遍联系原则和发展的原则。三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否定之否定,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一般与个别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四是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在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中的运用。在辩证法十六要素中列宁总结了认识过程的一些辩证特性,比如认识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的结合,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中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认识向普遍联系扩展的辩证途径等问题。五是明确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指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且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论证: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一切辩证法的关键(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诡辩论根本对立的关键问题。

探讨了思维范畴(逻辑)的实践起源。列宁在《哲学笔记》探讨了思维范畴(逻辑)的实践起源。列宁特别阐述了“逻辑”的现实基础,提出“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人的概念、范畴以及形式逻辑推理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列宁提出思维与存在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人类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实践范畴是辩证法的基础范畴。

探讨了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特别强调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本性,强调通过辩证法来检查人们在认识方式上的错误及其根源,以便在具有辩证性质的理论认识中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辩证法。人类思想产生唯心主义,这一点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辩证本性,唯心主义并不是一种偶然的错误。要注意自觉遵从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让唯心主义这朵不结果实的花转化成滋养真理果实的成分。

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一致”的思想。列宁在《哲学笔记》指出:“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也再次明确地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著名论断。这“三一致”是指同一门科学(哲学)的三个方面,即逻辑体系、一般规律和认识规律或认识史,即指哲学的逻辑体系既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规律。物质实践活动所展开的辩证运动就是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相一致”的唯一基点。“三者相一致”是贯穿列宁构想的思想主线。只有从“三者相一致”的高度来理解唯物辩证法才能达到哲学理论的自觉。

三、《哲学笔记》的当代意义

(一)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应注意的原则,避免陷入折中主义和诡辩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以折中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以诡辩论反对辩证法,以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支持本国政府参与战争。列宁写作《哲学笔记》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问题,从而戳穿折中主义和诡辩论的思想迷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折中主义是将各种不同的思想、理论、观点,毫无原则地机械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机会主义思潮,他貌似辩证法的综合实质上却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唯物辩证法的偷换与庸俗化,表面上虽然貌似概括了事物发展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趋势”,但实质上是抛弃了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与战斗性,既没有科学说明任何理论,也没有有效解决任何问题,轻者在理论“麻醉”中规避和调和矛盾,重者是在用假马克思主义来取代和反对真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高擎唯物辩证法的旗帜,自觉排除折中主义的干扰与误导,自觉排除诡辩论的迷惑。

列宁指出:“我们始终是辩证论者,我们同诡辩论作斗争时,所使用的手段不是根本否认住何转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某一事物及其环境和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宁选集》第二卷)。注意用列宁《哲学笔记》中提出的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应注意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坚持联系的全面性,把握事物全部关系的总和;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握事物中主要和次要、主流和支流;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正确处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面对这些国内外一些媒体似是而非的言论,我们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慧眼去识破,并积极作斗争,比如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二)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列宁《哲学笔记》中所提出的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在后来运用到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为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和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为列宁的“政治遗嘱”——“落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计划”奠定了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马克思晚年也看到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列宁提出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更加证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当然,这个特殊社会已经因被帝国主义纳入全球资本主义的体系之中而具有其普遍性,俄国革命就是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打开一个缺口而实现突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中国式现代化又丰富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又具有了世界意义。这就是体现了一般到个别,又从个别上升为一般的辩证关系。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现代化模式,只有各种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坚持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国际问题,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列宁认真研究唯物辩证法,写作《哲学笔记》动机之一就是要用哲学的智慧看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力回击各种迷惑之说。今天,面对世界局势,我们要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要深入世界经济基础的来认识战争的性质。正如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所指出:“应当利用的,不是一些例子和个别的材料……,而必须是关于所有交战大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生活基础的材料的总和。”我们要从这种战争到底谁是真正的受益者来判断战争的起源,从全面考察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判断这场战的性质,根据这场战争的是非曲直来确立中国的立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2021年第四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于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举办。本次研修班参加学员分别来自于省属高等院校以及省州县宣传、党校、社科、文化系统、云岭青年宣讲团等单位,共计112名。赵斌/摄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下)
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