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22-06-29 09:01陈梦竹王雪冰许朋展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5期
关键词:意外事故经济损失中度

陈梦竹 王雪冰 许朋展 刘 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多维视角下河北省返贫现象的生成诱因

1.1 资源能力环境

资源能力环境指家庭所拥有的、可用来生产和消费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依据资源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公共资源与家庭资源。公共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所处的自然环境;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家庭资源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房屋等生活资料,耕地、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

1.2 内部脱贫动力

内部脱贫动力指渴望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缺乏内部脱贫动力是返贫现象形成的根本性因素。而内部脱贫动力往往与受教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相关,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地区263户农户的调查显示,中年务农人员受过高中教育的极少,大多数为小学教育水平或文盲,青年人员大多为初中水平,但也有文盲的存在,较少人员接受过职业教育,因此脱贫选择单一,容易发生返贫;贫困户老弱病残成员占比高,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国家救济等非自主性收入,返贫风险很大。

1.3 外部灾害风险

外部灾害风险可分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市场风险。河北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灾害天气相对频发,河北省贫困区域山区居多,公共设施建设困难较大,建设完工后自然灾害频发,对其正常运行构成了很大威胁,而且山区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自然灾害会造成农产品收成大幅减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突发疾病或突遇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使家庭负担大额医药费的同时丧失劳动力,失去收入来源,有很大的返贫风险。而市场波动又导致农资涨价或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很容易造成脱贫农民返贫。

1.4 制度政策影响

第一,脱贫政策偏离。由于脱贫标准比较单一,仅仅以家庭人均收入为标准,未考虑到其他方面的改善,所以在扶贫过程中造成有部分家庭脱贫的根源来自国家政策性补贴,一旦补贴减少或取消,则这一部分脱贫人员极易返贫。第二,脱贫政策变化。脱贫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力与财力的巨大投入,当脱贫政策发生变化时对于内部脱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而言,大大增加了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第三,社会保障情况。国家的社会保障情况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社会保障不健全,会加大低收入群体的返贫风险。

2.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的指标体系

对返贫诱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不同诱因,构建了防返贫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防返贫动态监测指标体系

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指扣除政策性补贴与低保后的纯收入,当这一指标高于4000元时无须预警,2800-4000元轻度预警,2000-2800元中度预警,低于2000元则严重预警。

生产资料匮乏程度,这一指标用家庭实际拥有的生产资料与需要的生产资料的比值来衡量,当这一指标大于0.8时无须预警,0.6-0.8轻度预警,0.4-0.6中度预警,小于0.4时严重预警。

生活资料匮乏程度,这一指标用家庭实际拥有的生活资料与需要的生产资料的比值来衡量,当这一指标大于0.8时无须预警,0.6-0.8轻度预警,0.4-0.6中度预警,小于0.4时严重预警。

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基础医疗卫生情况与供水供电情况,这些指标的判断标准需要依据专家打分判断,专家的选取为长期从事扶贫研究的教授级专家以及长期从事扶贫一线的专业领域专家。当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地区这些指标情况较好则无须预警,当这些指标被认为轻度恶化时则轻度预警,当被认为中度恶化时则中度预警,当被认为重度恶化时则严重预警。

受教育程度,调研发现,受教育程度与贫困现象的发生程负相关,因此,当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时无须预警,当受教育程度为高中职高或中专时轻度预警,当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时中度预警,当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时则为严重预警。

劳动承担率,一个家庭的劳动承担率与其富裕程度程负相关,劳动承担率越高,则家庭越容易发生贫困。劳动承担率=劳动力人口数量/家庭总人口数。当这一比例大于65%时无须预警,50%-65%为轻度预警,33%-50%为中度预警,小于33%则为严重预警。

老弱病残情况,一个家庭的老弱病残成员越多则越容易发生返贫,本文用家庭老弱病残人员比重来衡量这一指标,老弱病残比重=老弱病残人员数量/家庭总人口数。当这一比例为0时无须预警,0-35%为轻度预警,35%-50%中度预警,大于50%则为严重预警。

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程度,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有直接经济损失也有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的是自然灾害对于房屋等生活资料以及农田等生产资料的破坏,间接经济损失相较于直接经济损失往往影响时间更长,损失更大,本文用自然灾害损失比重来衡量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并定义自然灾害损失比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家庭财产总额。当这一比重小于20%时认为无须预警,当比重在20%-40%之间则为轻度预警,当比重在40%-60%之间则为中度预警,当比重大于60%则为严重预警。

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威胁农民的生命健康,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可能发生人员的伤亡,对于人员伤亡的衡量参考医学上对于残疾等级的划分。当伤残等级在四级及以下则无须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三级时轻度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二级时为中度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一级或造成主要劳动力死亡则为严重预警。

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程度,意外事故主要指的是意外交通事故或者突发疾病,对于此类事件的发生会对脱贫人员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高额的医疗费用或者赔偿负担都加剧了返贫风险,本文用意外事故损失比重来衡量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并定义意外事故损失比重=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家庭财产总额。当这一比重小于20%时认为无须预警,当比重在20%-40%之间则为轻度预警,当比重在40%-60%之间则为中度预警,当比重大于60%则为严重预警。

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会造成身体上的伤残,对于这一指标的监控本文同样参考医学上对于残疾等级的划分。当伤残等级在四级及以下则无须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三级时轻度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二级时为中度预警,当伤残等级为一级或造成主要劳动力死亡则为严重预警。

市场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程度,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造成的“谷贱伤农”同样会导致脱贫人口的再次返贫,本文选用市场风险造成的收入减少比重来衡量这一指标,并定义市场风险造成的收入减少比重=市场风险造成的年收入减少数额/家庭年收入总额。当这一比重小于20%时认为无须预警,当比重在20%-40%之间则为轻度预警,当比重在40%-60%之间则为中度预警,当比重大于60%则为严重预警。

脱贫政策的变化,该指标主要监测点为脱贫政策变化以后对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用农民经济损失占总收入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农民经济损失程度的高低,并定义农民经济损失比重=农民家庭年收入减少数/农民家庭年收入平均值。当农民经济损失比重小于20%时认为无须预警,当比重在20%-40%之间则为轻度预警,当比重在40%-60%之间则为中度预警,当比重大于60%则为严重预警。

脱贫政策偏离,通过调研河北省部分地区扶贫工作,发现仍然有部分脱贫人口的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为国家政策的各种补贴。对于这部分脱贫人口依靠国家的政策性补贴暂时达到了脱贫线以上,但是由于其自身脱贫能力较弱,若后期无法享受补贴或补贴减少后很容易发生返贫现象,因此本文用国家政策性补贴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脱贫政策的偏离程度。国家政策性补贴比重=年度国家政策性补贴收入/家庭年收入总额。当这一比重小于20%时认为无须预警,当比重在20%-40%之间则为轻度预警,当比重在40%-60%之间则为中度预警,当比重大于60%则为严重预警。

社会保障情况,该指标的判断标准则需要依据专家打分判断,当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地区社会保障很好则无须预警,当这一指标被认为是一般时则轻度预警,当被认为是较差时则重负预警,当被认为是很差时则严重预警。

3.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及实现路径

3.1 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制度

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利用现有的脱贫工作机制基础上,明确防返贫动态监测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的责任分工,针对防返贫动态监测问题,做到决策的精确化、科学化、专业化。统一制定和实施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的建设规划,明确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的范围、内容及判断标准,建立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网络。地方政府根据本辖区返贫的成因,确定具体监测重点与监测方法,对监测到的返贫信息进行评估研判,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保证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通过完善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的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严密筑牢返贫防线。

3.2 实现监测主体多元化协同参与

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要协同农民、农村基层党组、政府、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农民要提高自身防范返贫风险的意识,做到及时将个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工作状况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府反映,注意积极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村级党组织要做好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的组织覆盖推进工作,形成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工作的强大合力。基层政府要充分调动并利用好现有资源服务于防返贫风险动态监测工作,摸清贫困地区的返贫风险点,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化解脱贫人员返贫风险。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其在防返贫动态监测中的优势,弥补农民自身和政府监测的不足,提供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服务,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员提供帮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提高防返贫动态监测效果,彻底阻断返贫。

3.3 实现防返贫动态监测信息共享

在现有防动态返贫风险监测工具基础之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利用微信、相关app等线上监测方式与线下入户走访相结合,提高防返贫动态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着力打造防返贫信息共享平台,搭配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相关技术,实现防返贫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3.4 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监督机制

在防返贫返动态监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需接受管理与监督,以保证合规使用权利与资金。这一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司法监督、媒体监督与公众监督,司法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惩罚;媒体及时有效的将真实信息反馈给公众,公众通过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反馈给相关机构来督促其改正错误,规范行为。内部监督即在防返贫动态监督内部设置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监察部门,对防返贫动态监督的科学性,正规性,透明性等进行独立的监督。

猜你喜欢
意外事故经济损失中度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小米手表
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浅析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幼儿园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下雪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