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用泽 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生

2022-06-29 16:23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剂量学核辐射放射性

我国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用泽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 年3 月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 岁。

1930 年9 月,毛用泽出生于浙江宁波,1949 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主要从事核辐射防护剂量学、核爆探测学、核监测装备系列与标准化的研究,是我国核试验早期核辐射与放射性沾染效应参数测量技术和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奠基者、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是现场辐射防护监测以及高空放射性烟云取样技术创建人之一。

20 世纪50 年代,在国内开始仿制、生产原苏军两种主要核探测仪器时,毛用泽想,能不能用卤素GM 计数管替代,将两种仪器“合二而一”,研制出受部队欢迎的简便、小型化多功能的辐射探测装备呢?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毛用泽从理论上验证了上述“合二而一”的想法,这一想法的落实也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彼时年仅26 岁的他负责“防原子与核探测”部分的规划制定,并开始了军用β、γ 卤素GM 的计数管系列及其探测技术与晶体管核电子学方法等研究工作。

无巧不成书,在毛用泽等人倡议把发展“卤素GM 计数管系列及其应用”列入规划并开展研究后,美、苏等核大国亦开始了核监测装备(卤素GM 计数管取代空气电离室)这一技术方向的研究。美军在80年代发展出更先进的“合二而一”的装备,而我军则在70 年代初就完成了这一战略任务。从亲身经历的这一科研实例体会到防化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毛用泽说:“防化装备的现代化,首先应从国情出发确定目标,而装备现代化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符合潮流的技术路线方向看准了,就要早起步,持之以恒,不断攀登高峰,就有可能达到目的,不落人后,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资料图片

1964 年,毛用泽参加创建了我国首次核试验早期核辐射与放射性沾染效应参数测量技术、现场辐射防护监测以及高空核烟云取样技术,验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爆成功。当时仅有30 多岁的毛用泽在这场试验中荣立一等功。

光阴似苒,物转星移,面对时代的浪潮,毛用泽从未“服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视力严重下降,经过多次手术后,即使带上高度近视眼镜,两眼的视力之和也仅有1.1,但他并未败给日渐衰老的身体和快速变化的时代。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他,坚持阅读最新论文,时刻关注着世界核武器技术动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深刻变革,以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不断更新自己以跟上不断更新的技术,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创新。

除个人科研成果卓著外,毛用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也十分出众。他坚持以身作则,教诲学生用广博的科研知识武装头脑,用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思想。他不遗余力将自己所学所知尽授学生,为国防科研的核监测与防护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

回顾毛用泽这一生,他倾尽数载光阴啃“硬骨头”,探索先人未涉足的路,才给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智慧结晶、坚固的国防技术堡垒。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猜你喜欢
剂量学核辐射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T2期鼻咽癌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