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指导教学探索之路

2022-06-30 00:10傅丽霞
师道·教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顺词句社团

傅丽霞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总会觉得它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培养习作热情呢?

一、走进生活与文本,习亦有道炼“真功”

(一)增设社团,兴趣满满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校在每周三下午的全校社团课程中培训了三个习作社团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由社团导师写好《社团预选推介表》,再由导师定好一学期的教学计划、社团教学设计、总结,通过活动、游戏、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授课,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期末还举行全校性的作品展,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走进生活,积累妙材

活动习作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四年级上册教材“语文园地五”的习作是写导游词,要求介绍一处“世界遗产”。由于班上大多学生家长都忙,很少带孩子旅游,学生对于“导游词”很陌生。考虑这一因素,我在习作前组织了一次到社区游览的活动。活动结束后,我马上布置学生在网上、课外书上搜集一处“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历史背景、传说、景点风光等。习作课上,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料,我喜出望外,对这次习作充满信心。

(三)巧设练笔,寻得锦囊

1.仿写美段,言之有序,构习作之“骨”。在教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抓住了课文第17自然段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让学生回忆学校组织“亲近大自然社会实践——广州百万葵园”活动时的情景,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来写一写广州百万葵园中的美景。

2.填补空白,深挖文本,际习作之“脉”。如《去年的树》一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填补。学生可抓住“空白”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小练笔。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想象力。

二、探索技巧与方法,精雕细琢出“佳作”

学生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习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妙招,修改有法

課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关于“明显错误的词句”我小结了六个小妙招:①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②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③把长句断成短句。④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⑤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⑥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每次习作后,学生以这六点为依据修改自己的习作。他们修改完后,感觉一篇“佳作”又诞生了,成功、喜悦的心情为他们增强习作的信心。

(二)自主修改,读看想诊,五定全篇

引导学生多读自己的习作,再进行自主修改,步骤如下:一读,读懂全文,对照习作的方法,从题目入手,题目要突出重点,取个吸引读者的题目。二看,从选择材料上分析,看是否与主题吻合,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不符合就要修改。三想,看习作是否详略得当,有主有次,补充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删除多余的内容。四诊,逐句、逐段进行细读,诊断每句话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有没有出现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正确。五定,有感悟地朗读全篇习作,全面检查哪些地方还不够通顺,哪些环节还不够吸引读者,修改后定稿。

(三)互批互改,评选星级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练笔和习作情况,在课堂习作后,我让学生回家把习作修改后的第二稿用工整的字迹抄在习作本上,第二天再进行小组互批互改。我根据习作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习作水平进行小组合作,互评互改。再投票选出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每篇习作进行“星级”评分。习作改好后交换读一读,发表各自的看法,由组长将意见综合起来反馈给作者。在小组互批互改的同时,将批改认真的、修改建议好的同学评为班级“明星小编辑”;将习作作品优秀的、大家推荐阅读的学生评为班级“妙笔生花——小才子(小才女)”。

责任编辑 钱昭君4D79EB1C-44F5-41A0-8E6F-69468086DFA1

猜你喜欢
通顺词句社团
缤纷社团
读写大闯关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句子雨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