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护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以永州白马公园为例

2022-06-30 08:06傅文彦
花卉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城市公园公园

傅文彦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风景园林作为修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在改善和维护环境的过程中,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发现当前的景观设计和施工中,依然存在着异地引种、盲目使用大树、常绿树、追求即时效果等问题,导致植物成活率低,后期维护、更换工作量大,植物生态效益低下。景观设计师有义务去探寻新的途径,通过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提倡低维护、低碳、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来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1]。

1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内涵

园林景观维护的成本主要来自:园林相关设施的维护、材料的替换与维修、废弃物的处理、绿地养护、能源消耗以及人工费用的支出等几方面[2]。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作为园林美学和生态价值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景观要素。因其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需要养护工作来维持,比如浇水、施肥等。如果出现了植物死亡的情况还需要进行移栽与补植的工作[3]。这些工作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低维护的植物景观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根据植物特性进行选择和配置配置,形成以植物材料为主体,地形、水系、道路、铺装等景观要素共同组成的相互协调的景观体系。并强调减少人工干预,遵循自然演替规律,使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稳定地生长、繁殖,长久地保持健康的生存状态,充分发挥生态和景观效益,减少后期的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替换等工作,只需要进行一些低成本、低能耗、低人工、低环境影响的生态性维护。以较低的成本换取更高的生态效益,实现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发展。

2 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2.1 营造原则

(1)生态性原则。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以低维护投入,高生态效益为目的。尊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根据公园基地环境和条件,为不同的生境选择不同的乡土植物,满足适地适树原则,使植物能够自然健康地生长,发挥出最佳生态效益。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生态学和植物学知识,选择不同科属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立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植物群落。同时多选用萌蘖强、自播繁殖的植物品种,保证群落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功能性原则。城市公园为市民设计,在植物景观营造也应以人为本,满足功能性的需求。通过植物来划分空间,打造尺度适宜的开敞或私密空间,满足人们对于公园的不同需求。同时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尖锐带刺的植物,多用乡土、色叶、观花观果植物,还原当地原生植物景观,唤起市民的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3)美观性原则。类比音乐和绘画艺术,植物景观的营造同样可以运用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学。以植物为材料,根据植物的形态、颜色、质感、气味,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

2.2 植物选择

低维护植物景观中多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材料易得、运输成本低,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成活率高,从而更易实现后期的低维护或自维护。而外地引进植物,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和病虫害等问题,名贵的造型树还需要定期的人工精细修剪养护,这些都会大大增加维护成本。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能够自播繁殖、观赏期长的植物。它们生命力强,生长迅速,能够快速成景,并且有良好的自我修复功能,还能够通过自播形成自循环,减少后期植物发生移植、补栽等消耗成本较大的情况。

从植物规格的角度,应避免为了即时效果选择大规格的成年植株,它们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应选择处于幼年、青年阶段的低龄植株,它们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成活率有极大保障。同时应为小规格植株规划好种植密度,为未来的生长留足空间。

2.3 群落营造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群落构建,要利用近自然的设计方法,形成如自然植物群落一般的内在秩序[4]。低维护植物群落区别于园艺植物群落的精致表达,摒弃如模纹、规则式种植、多层次堆叠等需要大量人工维护种植形式,通常采用自然式种植,还原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天然去雕饰,在场地中呈现出一种自然野趣。

低维护植物群落不追求多层次的植物景观,而是注重整个群落的生态结构稳定,乔草、乔灌的两层空间结构占大多数。稳定的结构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

同样品种的多样化也有利于生态结构的稳定,乡土植物,表现优良的引进品种、野生的动植物及微生物都能够帮助植物群落更好地生存。

3 白马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3.1 项目基本情况

道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别名道州,雅称“莲城”,白马公园位于道县老城区南部。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定位为县级综合公园,功能以山地拓展、体育健身为主。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60 亩,其中南北部的马尾松山林占据了1/2 的面积,原始林地需要保护和修整。公园现状水体水质较差,需要考虑通过技术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并加以利用。

3.2 设计思路

结合道县历史文化,打造代表城市形象,承载绿色生态、休闲游乐、体育运动、文化展示、雨洪管理等功能的城市公园。

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梳理现状地形、整治水体、规划便捷流线和多重使用功能,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和生态材料,打造低成本、低影响、低维护的可持续园林景观。白马公园景观设计鸟瞰如图1 所示。

5.2 基因探针 真菌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由可变区和保守区组成;利用保守区可设计通用探针;利用可变区可设计针对不同菌种的特异性探针。吗啉寡聚物(morpholino oligomers,MORFs)通过Watson-Crick碱基配对与其互补的DNA或RNA结合,并对核酸酶具有抵抗性,与血清蛋白质结合率低,可进入细胞并在循环中被迅速清除。因此,有研究[55]用99mTc标记的MORFs探针靶向真菌核糖体RNA,结合SPECT成像用于检测曲霉菌感染,这有望成为诊断曲霉菌感染的新方法。

图1 白马公园设计鸟瞰

3.3 植物景观规划

(1)景观层面。为了打造一个低成本、低影响、低维护的城市公园,首先我们确定了公园的整体设计风格为现代自然风格。再根据基地条件,将场地划分为白马迎宾(入口广场)、荷塘映月(中心水体)、苍松翠柏(原马尾松林)、锦溪流霞(生态湿地)4 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场地特征,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不同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以植物的文化内涵,点亮每个景点的主题设计,将植物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情景交融的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引起人与景的共鸣[5]。

做好植物的平面规划布局,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利用植物打造不同的空间感受。考虑主从与重点、注意植物配置的详略得当。同时注意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控制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突出植物层次与色彩,起到点睛之效。

(2)生态层面。园林植物除了观赏价值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它们带来的生态效益。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园林绿地中,同等面积条件下,乔木、灌木、草本的生态效益依次递减。乔灌木的生存周期长、草本周期短。同时灌木、草本需要更高的修剪、除杂草频率,后期维护的难度与投入则是:乔木小于灌木小于草本[6]。所以在白马公园的植物设计中,我们尽可能地避免精修大草坪、单一层次的设计,适当加大乔木、灌木在植物群落中所占比例,来达成高生态效益、低维护的植物景观预期效果。

结合地形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净化公园内的污水,使之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同时利用湿地系统调节区域小气候,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

(3)功能层面。植物设计以人性化设计为依据,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中、老年人日常和周末家庭出游都需要有充足日晒的开敞活动空间,有一定荫庇的林下休闲空间。青年人需要安全的户外运动空间与相对围合的抗干扰休息空间。

设计应考虑到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更为近人和亲切,能让游客从单一的观赏者变为参与者,亲身体验到自然的美好。丰富的植物也会成为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的载体,寓教于游,给游客精神上的收获。

3.4 分区植物设计

(1)白马迎宾。入口广场位于场地正南方向,主要起到展示和聚集人流的功能,设计为简洁大气的现代风格。植物配置应保证视线的通透,仅在白马公园LOGO 景墙后配置以香樟、栾树、桂花、紫薇等乔木搭配杜鹃、绣线菊等开花灌木的多层次植物组团,与景墙共同形成视线焦点。广场两侧则为乔木和草坪的简洁两层空间。常绿树种选择乡土植物木荷,其高大笔直,可以作为遮挡两侧建筑的高层乔木,近人路边片植早樱,在开花时形成壮观的效果,吸引游人前往观赏游玩。

环湖路近水侧栽植垂柳、旱柳等遮荫乔木,搭配木芙蓉、决明等开花小乔木,形成优美自然的滨水植物景观。道路另一侧选取几个重要节点,结合地形片植银杏、红梅、碧桃、海棠等等特色开花植物,形成金色年华、梅坡香雪等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节点。

爱莲湖北面的阳光草坪为减少维护,选择缀花草坪,平整地形后播撒紫花地丁、紫云英、酢浆草、凤仙花、波斯菊、二月兰等花种以及草籽,可增加公园的野趣,减少人工修剪维护的支出。草坪边缘有条石坐凳供游人休憩,坐凳周围三五成群种植香樟、复羽叶栾树等树冠大、树形优美的乡土树种,形成疏林草地的宜人休闲空间。

在一些需要界限的安静休息区域,以骨干大乔木、开花小乔木加绿篱的植物搭配形式产生围合感,可以选择杜英、南酸枣、枫香作为上层,搭配玉兰、石榴、湖北海棠作为中层,地被灌木多选择形态自然不需过多修剪的金丝桃、金丝梅、棣棠、火炭母、连蕊茶等。

(3)苍松翠柏。项目地块南北两头各有一片马尾松林丘陵,在保留原有山林的前提下,在林间架设上山栈道,栈道两侧增种一些无患子、三角槭、枫香、银杏等色叶树种和山梅花、含笑等开花小乔木,地表裸露处补种麦冬、地锦、六月雪、满山红等地被植物,丰富山林中植物的色彩和形态,为上山路径增添更多的趣味和美感,也给在公园中眺望山体的景观视线上增加一些亮色。

(4)锦溪流霞。白马公园的水系和外部河流联通,外来水源和场内收集的雨水在生态湿地中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后流入爱莲湖和补充园内的灌溉用水。湿地区域乔木选择枫杨、乌桕、池杉、水杉、垂柳,滨岸地被种植狼尾草、酢浆草、马蔺,挺水植物芦苇、香蒲、旱伞草等,沉水植物选择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黑藻、狐尾藻、矮生苦草。配合投放一些控藻浮游生物来提升水体的透明度。

4 结语

低维护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最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做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良好平衡。植物材料多用乡土植物,植物造景务求“去细碎、重整体、忌雕琢、求气势”[7]。低维护植物景观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用于植物养护的人力物力支出,实现节约园林、低碳园林的目标,还有利于城市公园稳定、健康地发展,更长久地服务于城市和居民。相信随着学科的渗透和融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设计手法的创新,将有更多新的理论与技术被引用到低维护城市公园及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中来,更多具有生态性、参与性的低维护城市公园受到大家的欢迎。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城市公园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在公园里玩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一见如故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