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探究

2022-07-01 13:26赵巧妮
科教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工匠教学资源精神

赵巧妮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蜕变,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与出口的大国,打造了一些优秀企业品牌。但是与世界先进的制造业水平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困境,产品质量不高、产能过剩。在制造业中,品质是核心要素,为了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增效,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纲领中提出“加强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制造业品牌建设,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关键。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优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而工匠精神是完成“制造强国”的人才之魂,如何在人才培养中铸就“工匠之魂”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

1.1 混合式教学模式缘起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中国,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由北师大何克抗教授于2003 年提出,是将传统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优势强强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授课育人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被打破,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代的主流教学模式。

1.2 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当前高职的学生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与电子产品有种天然的亲近,他们生长于网络时代,因此很容易接受信息化教育模式。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讨论问题,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不太喜欢纯理论的讲解,喜欢有趣味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1.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结合了传统的面授课堂与网络教学两者优点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也不是简单的线上教学,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特点。

1.3.1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具备丰富、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

优质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提前准备,这是开展线上教学的基本前提。需要准备的线上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授课计划、微视频、教学PPT、单元测验、试题测试、图片等等。这些资源需要教师提前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细分成各个小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颗粒化分解,并将知识点录制和编辑成微视频。按照课程重构的要求合理开发配套的练习题供学生检测学习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端或者电脑端随时随地查看、学习线上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藩篱边界,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何地点与教师或者同学互动交流。

1.3.2 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与线上的教学活动相互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的育人阵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三尺讲台,而是把育人地点从教室拓展到了无边的网络上,即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优势来改造传统教学活动,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策略。在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保持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此时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也演变成了教师的引导、启发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线上网络课堂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达成良好的教学育人目标。

1.3.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部分,如图1所示。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在线上发布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线上自学和自学内容检测;课中教师依据学生课前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对知识点的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课后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

图1 中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具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战略规划,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足够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才能精准实施好每一次混合式教学,让有效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目前,高职院校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偏向技能、知识的讲授,缺乏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等素养的隐性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因此,必须让工匠精神贯穿整个混合式教学过程,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

2 工匠精神的要素

李克强总理于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和使命。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它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属于软文化的建设内容,一般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四个要素。

敬业是属于道德的范畴,培养高职学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包括勤奋、认真等等优良品质;精益是属于思想的描述,需要高职学生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不断地改善产品质量,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专注是属于行动的范围,指培养高职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专心一致的行为习惯;创新是属于思维的模式,指培养高职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突破常规的、旧的戒律,对事物进行改进或者创造,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提倡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更高水平、更具创新能力的职业工作者,促进我国经济制造业产业转型、生产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建设。

3 工匠精神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培育途径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和工匠精神行为,通过混合式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在技能实操课堂中磨炼匠心,锤炼匠人品质。

3.1 线上网络教学资源渗透工匠精神

教师提前准备好线上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每一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设计。按照预期的教学规划上传课前的每一份教学资源:包括精益求精的微视频、美观专业的PPT、严谨的任务工单、难度适中的测试题以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并将本行业的工匠精神文化隐性融入每一个课前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感受到课前资源带来的精神渗透。

3.2 线下课堂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在面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给学生精神与文化。线下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以饱满敬业、专注的精神与学生面授交流,用教师的严谨言行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的案例与文化,同时从企业引入“能工巧匠”大师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实践技能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的工匠文化,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3 教材等教学资源渗透工匠精神

教师与企业工匠大师联合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具有专业、创新的工匠精神的教材。将工匠精神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在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中,教材的内容充分体现职业特性,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实操标准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认真、精益、专注的学习态度。

3.4 课后考核反馈渗透工匠精神

教学评价是混合式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体现了整个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表现以及课程考核为主,考核范围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无法体现学生课外的知识获取能力,仅仅注重教学过程,以共性评价为主,无法体现个性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方式应是兼顾个性化考核与通用性考核。教学评价兼顾网络学习成效、动手实践能力、课堂表现以及最终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入企业的文化考核内容,将学生的诚信、6S、专注、创新等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评价体系,致力于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 结语

培养工匠精神的匠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改革永无止境,需要高职教师不断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和形式,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匠人”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教学资源精神
90后大工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