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与反思

2022-07-01 13:26雷一萍
科教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广西中职专业

雷一萍

(广西二轻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

1 广西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广西的主要传统工艺门类有:工艺雕塑、艺术陶瓷、刺绣和染织、编织工艺、工艺家具、漆器、金属加工和首饰及其他类等,形成了北海贝角雕、桂林木根雕和玉雕、钦州坭兴陶、玉林编织工艺品和日用陶瓷、河池铜鼓和金属工艺品、百色壮锦和绣球、凭祥红木家具、梧州人造宝石等地方特色经济区域,成为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推手。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有100 多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00 亿元。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广西各大中高职学校乃至高校,纷纷开设工艺美术专业,为地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广西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较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所培养的人才也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2 广西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原则与路径

2.1 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分工越发细化,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迭代更新愈发频繁。随着“职教20 条”的颁布及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职教育体系成为培养各行各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第一阵地。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结合专业特点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把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遵循“实用、够用及动态适应”原则。

2.2 课程教学改革宜选择的路径

2.2.1 一体化教学之辩

目前,关于一体化教学,有两个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理实一体化,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的“一体化”;二是将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学做合一的“一体化”。前者侧重于教学方式,后者侧重于课程模式(也包括教学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而工学一体化教学,则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到一起,即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2.2.2 中职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甄选

无论“理实一体”抑或“工学一体”,就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应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和构建适合产业规律与需求的教学实践体系。

3 广西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

2018 年,广西教育厅、广西人社厅联合公布《2018 年度具有中等学历职业教育招生资格学校名单》中,总共有284 所学校具有中等学历职业教育资格。最近五年来,陆续有中职学校开设了工艺美术及相关专业。然而,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均为大学本科艺术及设计相关专业毕业,没有工艺美术行业实践的经验,也没有专业教学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参照本科或高职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由于中职教育教学目标及学生基础的差异,再加上传统工艺美术有11 大类,上千个小类,每一大类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等,存在较大差异,专业教师难以掌握所有的技艺,教材也没有针对某一大类分层编撰,因此大部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现行课程及教学与行业发展实际出现“错位”。

广西二轻技师学院是全区第一所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技工院校。自2017 年以来,一直致力在工艺美术专业推动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前提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因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繁多,广西二轻技师学院经过充分市场调查,严谨地分析与研判,明确了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为广西工艺美术行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文化素养及技艺基础的雕刻类、陶艺制作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岗位主要为工艺品雕刻、陶瓷工艺品成型、装饰与烧成等。在此基础上,学院通过召开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架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教学计划。

3.2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

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均呈条块分割状态,即各门课程独立教学,课程的前后接续及内在关联并不大。同时,大部分教材存在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情况,单就雕刻相关的流程与技法而论,其基础部分是相通的,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材料上,雕刻工具与技法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常见的工艺雕刻材料如竹、木、玉、石、贝、角、核、牙、皮、砖等,但通常的专业教材,大多只有木雕、玉石雕等,其他小类就非常少见。且教材单一,无法涵盖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雕刻技法和技巧。

广西二轻技师学院经过与桂林木根雕、玉石雕及钦州坭兴陶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的深度访谈,提取了雕刻、陶艺制作等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重构工艺美术专业两个学习方向的课程内容,初步开发出“陶瓷制品策划、设计与制作”“工艺雕塑策划、设计与制作”两门一体化课程,并修订了课程标准。

3.3 依据工艺美术作品常见题材和难易程度设计学习梯度

在传统工艺美术11 大类中,较有共性的是题材和装饰纹样。无论是工艺雕塑还是艺术陶瓷、刺绣与染织等,其创作题材和装饰纹样大致有几类:一是几何图案类题材和纹样;二是花鸟鱼虫类题材和纹样;三是飞禽瑞兽类题材和纹样;四是人物或故事类题材和纹样;五是综合类(即山水人物)题材和纹样。由于中职学生不同于高职或本科的艺考生,入学时基本上是“零基础”,工艺美术理论知识、艺术审美与绘画及工艺美术专业技能都不具备。因此,在一体化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依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一年级除了工艺美术历史、设计与结构素描等基础课程外,在技能训练上,以几何图案和花鸟鱼虫题材为线索,结合相关创作思维、历史文化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开展教学;二年级则逐渐增加难度,以飞禽瑞兽题材和人物题材为线索开展教学;跟岗和顶岗实习期间,在工艺美术大师的指导下,根据各大师工作室的技艺特点,开展以综合题材为线索、以对接市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教学。最后,学生需完成3 件独立选题、策划、设计与制作的雕刻或陶艺作品作为毕业考核内容之一。

3.4 对照职业环境创设课程教学情境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文化素养与实训教学在场景上与真实的职业环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教学场地模拟工作情境来设计,既有理论知识讲授、自主学习与研讨空间,还有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训空间,以及完成雕刻或陶艺所有工序和技艺的训练空间,同时还需有半成品和成品展示空间。基于此,广西二轻技师学院建立了陶艺实训室(可全过程实施资料查询、课堂研讨、拉坯修坯实训、陶艺装饰、上釉、烧制打磨等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雕刻实训室(可全过程实施资讯收集、小组讨论、开料打坯、雕刻实训、打磨抛光等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建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不仅可满足工艺美术专业的日常教学所需,还可承接行业竞赛等活动。2019 年以来,广西二轻技师学院陆续承办了全区的工艺美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和工艺品雕刻工三个赛项),第九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等活动。

3.5 配套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学材

综合考量专业基础理论、职业素养、技艺技能等因素,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情基础及广西坭兴陶、桂林木根雕及玉石雕等技艺特点,编写了相应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校本教材:“陶瓷制品策划、设计与制作”“工艺雕塑策划、设计与制作”,并不断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为基点,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如微课视频、课堂教学视频等。2021 年,“工艺雕塑策划、设计与制作”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还参加了自治区级优质课程评选。

3.6 实施“六步法”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采取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按照“六步法”组织课程教学:①课前明确学习任务;②学生根据任务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课前自主学习;③学习小组充分研讨后,制定课中学习计划;④学生按计划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在教师引导下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⑤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差异,分小组或个别指导;⑥最后随机抽取学生/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予以总结和评价。一体化“六步法”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2018 年以来,广西二轻技师学院学生参加自治区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与全区从业人员和院校师生同台竞技,获专业展览奖项4 项、技能竞赛奖项5 项、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 项。

3.7 丰富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手段

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评价,往往以结果性评价为导向,即从学生各学习阶段制作的作品质量上去评判其课程学习的信度与效度。广西二轻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借鉴一体化课程评价思路与方法,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融合起来。具体实施评价流程为:课前学习阶段,主要通过学习通发布任务和课前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检测,加上课堂导入环节以随堂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为客观评价;课中,通过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是为主观评价;课后,通过学生制作的学习单元实物作品,由专业教师加上工艺美术大师或行业专业人员评价,是为主客观融合评价。各阶段的学习予以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4 关于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反思

4.1 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变通性

由于工艺美术专业学习不同于汽车修理、烹饪等专业的即学即用,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专业基础需要有一段相对较长时间的集中实训,才能打好专业基础。比如陶艺装饰及雕刻前,需要先绘制图案。这需要学生学习素描、工笔画等绘画基础技能,除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外,这些技能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个训练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学期,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而无味的。如果缺乏这个基础,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就无法有效展开。因此,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调适,构建适合专业特性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4.2 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可复制性

传统工艺美术有11 大类上千小类,每一大类的工艺技艺千差万别。而每个学校也会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师资及社会资源等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不同的学习方向,有以民族刺绣为主、有以金属工艺和首饰设计为主、有以贝角雕制作为主、有以坭兴陶为主等等。工作任务与要求、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标准与要求,完全不具一致性。因此,广西二轻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可复制推广的范围受限。

4.3 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工艺美术作品在艺术性上,其评价更多是基于个人的审美素养与偏好,主观性较强,评价难以中肯。同时,主观性评价难于量化,评价过程的操作性也有待改进。此外,目前的课程评价更倾向于学生显性的学习行为评价,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隐性部分,如想象力、创新力等。这些均无益于教学成果的客观呈现与判断。

5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其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具有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熟练、素质良好的劳动者。实验证明:中职学校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也符合中职学校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充分分析专业特性、学生基础及其学习规律、特点,应因专业而异、因校而异、因时而异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不可简单复制,机械推广。

猜你喜欢
广西中职专业
广西贵港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专业修脚店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